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972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絮团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养殖方法步骤是:步骤一,将适量的有益菌投入水池中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通过分解断链来控制絮团的大小和数量;步骤二,将适量的有益菌与生物分解底改交替搭配投入水池中用于处理沉淀在池底的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防止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耗氧坏底;步骤三,将适量的碳源投入水池中用于维持菌藻的活力,增加絮团数量、大小以及提高净化能力。该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解决了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絮团沉底导致水池中缺氧,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的问题。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絮团养殖
,具体为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近年来对虾疾病的发生程度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对虾养殖业面临瓶颈。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发出一种以多种微生物共生平衡体,采用生物调控方式,解决水质问题,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增加水产养殖效益,提升水产品安全问题。由此,诞生了新型水产养殖新技术
‑‑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
[0003]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异养菌和藻类在可控条件形成絮团,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有机碳等,将其转化为菌体蛋白,同时絮团本身又可以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生物,以此形成一个微循环,达到控制水质和营养物质二次利用的技术。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絮团沉底导致水池中缺氧,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絮团沉底导致水池中缺氧,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养殖方法步骤是:
[0006]步骤一,将适量的有益菌投入水池中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通过分解断链来控制絮团的大小和数量;
[0007]步骤二,将适量的有益菌与生物分解底改交替搭配投入水池中用于处理沉淀在池底的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防止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耗氧坏底;
[0008]步骤三,将适量的碳源投入水池中用于维持菌藻的活力,增加絮团数量、大小以及提高净化能力;
[0009]步骤四,将适量的多种活菌交替混合饲料均匀的泼洒在水池中,用于确保絮团中有益菌的比例与数量,提高生物絮团的净化能力与营养价值;
[0010]步骤五,将适量的应激活力素、多糖投入水池中,用于增强养殖生物的活力和对污染的耐力;
[0011]步骤六,将PVC管的外壁打孔并将PVC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氧气泵输出端连接,使PVC盘绕在池底,用于向水池中通气,使水池中的水不间断的保持翻滚搅动,防止絮团沉淀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
[0012]优选的,所述PVC管壁开孔间隔0.4

1.6m,所述PVC管壁开孔直径0.5mm。
[0013]优选的,所述有益菌剂包括有芽孢菌、乳酸菌、酵母菌。
[0014]优选的,所述有益菌投入水池的方法步骤是:
[0015]步骤一,将适量的芽孢菌、乳酸菌、酵母菌按比例放入一个干净容器;
[0016]步骤二,向所述步骤一中的干净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清水并使用搅拌器对其进行搅拌,加速芽孢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溶解,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在清水中得到混合物A;
[0017]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混合物A投放至水池中便完成对有益菌的投放。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的碳源包括多种藻类。
[0019]优选的,所述藻类的培养步骤方法是:
[0020]步骤一,引入藻类;
[0021]步骤二,培养藻类。
[0022]优选的,所述引入藻类的方法步骤是:
[0023]步骤一,将水藻丰富的水池中包含有藻类的表层水集中收集;
[0024]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中收集的包含有藻类的表层水投放至水池中,便完成对藻类的引入。
[0025]优选的,所述培养藻类的方法步骤是:
[0026]步骤一,将水池打氧机投入水池中进行打氧,为藻类的生存提供氧气;
[0027]步骤二,每三天向水池中多次少量的均匀抛洒氨基酸肥水膏用于促进藻类生长;
[0028]步骤三,每周向水池中多次少量的均匀抛洒酵素,便可实现对藻类的培养。
[0029]优选的,在养殖过程中可偶尔拌喂有益菌用于调节水池中养殖的是水产品干胃肠道,预防病菌。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其一、通过将适量的有益菌投入水池中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分解断链来控制絮团的大小和数量;
[0032]其二、通过将适量的有益菌与生物分解底改交替搭配投入水池中,可用于处理沉淀在池底的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防止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耗氧坏底;
[0033]其三、通过将适量的碳源投入水池中可用于维持菌藻的活力,增加絮团数量、大小以及提高净化能力;
[0034]其四、通过将适量的多种活菌交替混合饲料均匀的泼洒在水池中,可用于确保絮团中有益菌的比例与数量,提高生物絮团的净化能力与营养价值;
[0035]其五、通过将适量的应激活力素、多糖投入水池中,可用于增强养殖生物的活力和对污染的耐力;
[0036]其六、通过将PVC管的外壁打孔并将PVC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氧气泵输出端连接,使PVC盘绕在池底,可用于向水池中通气,使水池中的水不间断的保持翻滚搅动,防止絮团沉淀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实施例1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养殖方法步骤是:
[0040]步骤一,将适量的有益菌投入水池中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通过分解断链来控制絮团的大小和数量;
[0041]步骤二,将适量的有益菌与生物分解底改交替搭配投入水池中用于处理沉淀在池底的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防止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耗氧坏底;
[0042]步骤三,将适量的碳源投入水池中用于维持菌藻的活力,增加絮团数量、大小以及提高净化能力;
[0043]步骤四,将适量的多种活菌交替混合饲料均匀的泼洒在水池中,用于确保絮团中有益菌的比例与数量,提高生物絮团的净化能力与营养价值;
[0044]步骤五,将适量的应激活力素、多糖投入水池中,用于增强养殖生物的活力和对污染的耐力;
[0045]步骤六,将PVC管的外壁打孔并将PVC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氧气泵输出端连接,使PVC盘绕在池底,用于向水池中通气,使水池中的水不间断的保持翻滚搅动,防止絮团沉淀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PVC管壁开孔间隔0.4

1.6m,所述PVC管壁开孔直径0.5mm,可使氧气泵通入PVC管中的氧气通过PVC管壁的开孔通至水池的底端,在浮力的作用下,使氧气泡向上飘起,实现对池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养殖方法步骤是:步骤一,将适量的有益菌投入水池中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通过分解断链来控制絮团的大小和数量;步骤二,将适量的有益菌与生物分解底改交替搭配投入水池中用于处理沉淀在池底的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防止污染物与偏大的絮团耗氧坏底;步骤三,将适量的碳源投入水池中用于维持菌藻的活力,增加絮团数量、大小以及提高净化能力;步骤四,将适量的多种活菌交替混合饲料均匀的泼洒在水池中,用于确保絮团中有益菌的比例与数量,提高生物絮团的净化能力与营养价值;步骤五,将适量的应激活力素、多糖投入水池中,用于增强养殖生物的活力和对污染的耐力;步骤六,将PVC管的外壁打孔并将PVC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氧气泵输出端连接,使PVC盘绕在池底,用于向水池中通气,使水池中的水不间断的保持翻滚搅动,防止絮团沉淀造成水池中养殖的水产品缺氧中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壁开孔间隔0.4

1.6m,所述PVC管壁开孔直径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包括有芽孢菌、乳酸菌、酵母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益菌投入水池的方法步骤是:步骤一,将适量的芽孢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国林政任林政江陈永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农国际农业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