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54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包括:底板结构、围板结构和顶盖结构,在所述顶盖结构上设置第一进风孔,在所述围板结构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沿着变电站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进风孔沿着变电站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孔的内侧设置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固定在所述围板结构上,所述除湿装置在受潮状态下能够将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孔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通过在变电站下方的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根据变电站内部湿度发生相对运动的除湿装置,保证进风风量,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变电站内部因为潮湿或者温度较高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特别涉及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预装式变电站通过电缆或母线来实现电气连接,所有高低压配电装置及变压器均为常规的定型产品。国内预装式变电站预制结构主要有四种:集装箱式单元房结构、预制舱结构、配电装置室装配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户内变电站综合楼结构。
[0003]现有的预装变电站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弊端:
[0004](1)现有的预装变电站直接接触地面,混凝土制品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透气防潮性能差。
[0005](2)预装式变电站在连接处容易引起渗漏,在雨天使用时发生雨水污渍的溅入现象,影响变电站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
[0006](3)预装式变电站的通风效果差,且不能进行除湿,潮湿环境下变电站极易发生电路安全问题,影响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通过在变电站下部的进风口处设置除湿装置,用以改变变电站的进风面积,待变电站内部湿度恢复正常时,变电站的进风面积恢复至原状,保证变电站的进风量,提高了变电站的防潮性能。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包括:
[0010]底板结构,包括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
[0011]围板结构,所述围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结构的上方,所述围板结构呈周向包围状设置;
[0012]顶盖结构,包括第二连接部和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
[0013]其中,在所述顶盖结构上设置第一进风孔,在所述围板结构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沿着变电站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进风孔沿着变电站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孔的内侧设置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固定在所述围板结构上,所述除湿装置在受潮状态下能够将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孔封堵。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除湿装置包括:
[0015]连接架,在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架通过安装孔与围板结构上的第一连接柱可拆卸连接;
[0016]除湿件,所述除湿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除湿件在吸收水分能够相对所述
连接架运动,所述除湿件在被烘干水分时能够恢复至原位。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除湿件包括:
[0018]封盖板,所述封盖板呈圆形布置,且所述封盖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孔的直径;
[0019]防潮滤板,包括防潮架,在所述防潮架的外表面罩设有过滤布,在过滤布的内部设置吸水材料;
[0020]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用于连接封盖板与所述防潮滤板,在所述连接条上设置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所述连接架上的铰接轴铰接连接;
[0021]其中,所述封盖板重量大于防潮滤板的初始重量。
[0022]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结构的下端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置第一内挡板,所述第一内挡板与所述围板结构的下端的内侧板限位连接,所述围板结构的上端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设置第二内挡板,所述第二内挡板与所述围板结构的上端的内侧板限位连接。
[0023]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若干个相互连通的限位槽。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之间。
[0025]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结构包括第一围挡板、第二围挡板、第三围挡板以及第四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与所述第四围挡板沿着变电站宽度方向的中心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围挡板与所述第三围挡板沿着变电站长度方向的中心轴面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围挡板和/或所述第三围挡板上设置门体结构。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挡板包括第一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四周分别设置第一筋板、第二筋板、第三筋板、第四筋板四块筋板,所述第一筋板、所述第二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筋板、所述第四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左右两端,在所述第一筋板、所述第二筋板上设置第一连接孔。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围挡板包括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五筋板、第六筋板,在所述第五筋板、所述第六筋板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第五限位槽、第六限位槽。
[0028]进一步的,所述顶盖板呈“人”字型设置,在所述顶盖板的相对两侧设置封板,所述封板呈内嵌状设计,第一进风孔设置封板上。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30]本技术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通过在变电站下方的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根据变电站内部湿度发生相对运动的除湿装置,在雨天时将部分第二进风口部分或者全部封堵,避免雨水溅入变电站内部,在晴天或者变电站内部温度较高时,除湿装置将第二进风口完全打开,保证进风风量,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变电站内部因为潮湿或者温度较高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变电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变电站结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变电站结构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变电站结构第二视角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底板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底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底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围挡板与除湿装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图8中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除湿装置第二视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除湿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防潮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围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5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结构(1),包括支撑部(101)和第一连接部(102),所述支撑部(10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下方;围板结构(2),所述围板结构(2)设置在所述底板结构(1)的上方,所述围板结构(2)呈周向包围状设置;顶盖结构(3),包括第二连接部(301)和顶盖板(302),所述顶盖板(302)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01)的上方;其中,在所述顶盖结构(3)上设置第一进风孔(304),在所述围板结构(2)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第二进风孔(4),所述第一进风孔(304)沿着变电站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进风孔(4)沿着变电站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孔(4)的内侧设置除湿装置(5),所述除湿装置(5)固定在所述围板结构(2)上,所述除湿装置(5)在受潮状态下能够将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孔(4)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5)包括:连接架(501),在所述连接架(501)上设置有安装孔(502),所述连接架(501)通过安装孔(502)与围板结构(2)上的第一连接柱(2012)可拆卸连接;除湿件(504),所述除湿件(504)设置在所述连接架(501)上,所述除湿件(504)在吸收水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架(501)运动,所述除湿件(504)在被烘干水分时能够恢复至原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件(504)包括:封盖板(5043),所述封盖板(5043)呈圆形布置,且所述封盖板(504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孔(4)的直径;防潮滤板(5044),包括防潮架(50441),在所述防潮架(50441)的外表面罩设有过滤布,在过滤布的内部设置吸水材料;连接条(5041),所述连接条(5041)用于连接封盖板(5043)与所述防潮滤板(5044),在所述连接条(5041)上设置铰接孔(5042),所述铰接孔(5042)与所述连接架(501)上的铰接轴(503)铰接连接;其中,所述封盖板(5043)重量大于防潮滤板(5044)的初始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预装式防潮变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结构(2)的下端与第一连接部(10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内侧设置第一内挡板(103),所述第一内挡板(103)与所述围板结构(2)的下端的内侧板限位连接,所述围板结构(2)的上端与第二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01)的内侧设置第二内挡板(306),所述第二内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天柱赵亮秦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