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38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C型通孔,所述C型通孔内滑动设置有移动吊装包箱,所述移动吊装包箱下表面设置有拉环,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位于所述移动吊装包箱内侧;所述支撑板四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依次连接有转轴、支撑座和万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通过液压千斤顶将电机平稳的吊起,配合轨道式设计,提升和下降过程中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升降平稳,移动时主移动辅助支撑杆和副移动辅助支撑杆固定住吊起的电机,移动电机安全可靠。移动电机安全可靠。移动电机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维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各类高低压电机作为传输动力的载体,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时常进行维护维修,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电机的维修维护是最基本的工作。
[0003]维护维修时,最稳妥的方式是按照相关安全规定将待修电机的电源线拆除后将待修电机移动至维修间或者空旷区域。常用的维修方式有两种。其一为用普通的龙门架和常规倒链的配合予以实施,吊装时局限于倒链的晃动,在移动过程中,电机一直处于晃动状态,加之传统龙门架的不稳定性,整个过程需要多人配合才可实施,若路面不平整或者有上下坡时,则操作难度更大;再者普通龙门架需要提升高度时,需要将两侧套管内的支撑销拔出,提升至合适位置后再将支撑销插入,一般龙门架自重较大且往上提升时下侧只有两个轮子着地,无人扶持的话容易滑倒,浪费人力的同时存在很大的危险。其二为购买成品电动吊装工具,局限于现场具体的安装方式,其适用性不高;再者其一般只能实现电机的吊起与下落,无移动功能,对于功率较大的电机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前侧通过支撑台主支撑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台后侧通过支撑台副支撑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台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C型通孔,所述C型通孔内滑动设置有移动吊装包箱,所述移动吊装包箱下表面设置有拉环,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位于所述移动吊装包箱内侧,所述液压千斤顶控制所述移动吊装包箱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四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依次连接有转轴、支撑座和万向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主支撑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台副支撑的宽度,所述移动吊装包箱前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主支撑相匹配的主支撑行程槽,所述移动吊装包箱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副支撑相匹配的副支撑行程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千斤顶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台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千斤顶上设置有加压提升杆和泄压旋转杆,所述加压提升杆和所述泄压旋转杆的长度均超出所述支撑板的平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泄压旋转杆中段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旋转杆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泄压旋转杆穿过所述定位器与所述定位器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压提升杆末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泄压旋转杆为T型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外侧可转动的设置有轴套,所述支撑板后侧的两个所述轴套
上均固定设置有主移动辅助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前侧的两个所述轴套上均固定设置有副移动辅助支撑杆。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移动辅助支撑杆上设置有主支撑杆凹槽,所述副移动辅助支撑杆上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与所述主支撑杆凹槽相匹配。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卡头上设置有若干卡头定位销,所述主支撑杆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卡头定位销数量相同的圆形凹槽,所述卡头定位销与所述圆形凹槽相匹配。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移动辅助支撑杆上设置有主支撑杆通孔,所述副移动辅助支撑杆上设置有副支撑杆通孔,所述主支撑杆通孔和所述副支撑杆通孔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
[0015]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通过液压千斤顶将电机平稳的吊起,配合轨道式设计,提升和下降过程中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升降平稳,移动时主移动辅助支撑杆和副移动辅助支撑杆固定住吊起的电机,移动电机安全可靠,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防止了工作人员移动电机时发生被电机砸伤的风险。
[0017]2、本专利技术整体为“桌式”结构,支撑板坚实牢固,底部设置的万向轮可使拆卸下的电机自由移动;加压提升杆和泄压旋转杆均为加长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在吊装的安全距离外进行操作,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0018]3、本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移动方式,在移动过程中可以依托自带的主副移动辅助支撑杆将电机托住固定,依靠电机自重,移动过程中平稳性大大提高,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且设置有转轴和轴套,旋转方向可调,依靠支撑座的支撑,可承载较大重量,适用范围广泛,有效解决了传统方式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板俯视图和移动吊装包箱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压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移动吊装包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主、副移动辅助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说明:1、支撑板;11、定位器;12、C型通孔;2、支撑台;21、支撑台主支撑;22、支撑台副支撑;3、移动吊装包箱;31、拉环;32、主支撑行程槽;33、副支撑行程槽;4、液压千斤顶;41、底座;42、加压提升杆;43、泄压旋转杆;5、支撑杆;51、支撑座;52、转轴;53、万向轮;54、轴套;6、主移动辅助支撑杆;61、主支撑杆通孔;62、主支撑杆凹槽;63、圆形凹槽;7、副移动辅助支撑杆;71、卡头;711、卡头定位销;72、副支撑杆通孔;8、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8]如图1所示,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四周
的支撑杆5,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中心的液压千斤顶4。
[0029]所述支撑板1为扁长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板1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所有两侧对称设置有C型通孔12,所述支撑台2前侧中心位置通过支撑台主支撑21与所述支撑板1相连,所述支撑台2后侧中心位置通过支撑台副支撑22与所述支撑板1相连,所述支撑台2与所述支撑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台主支撑21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台副支撑22的宽度。
[0030]所述支撑台2上设置有所述液压千斤顶4,所述液压千斤顶4为普通长行程承重型液压千斤顶4,所述液压千斤顶4下方设置有底座41,所述底座41整体为扁平圆柱体结构,所述底座41的直径与所述支撑台2的直径相同,所述底座41与所述支撑台2相连。所述液压千斤顶4上设置有加压提升杆42和泄压旋转杆43,所述加压提升杆42整体为“L型”结构,所述加压提升杆42的前端设置有有圆柱型的把手,所述把手伸出所述支撑板1所在的平面,所述加压提升杆4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垂直的圆柱型支撑,所述圆柱型支撑可以保证在所述加压提升杆42工作时,所述加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中心设置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前侧通过支撑台主支撑(21)与所述支撑板(1)相连,所述支撑台(2)后侧通过支撑台副支撑(22)与所述支撑板(1)相连,所述支撑台(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C型通孔(12),所述C型通孔(12)内滑动设置有移动吊装包箱(3),所述移动吊装包箱(3)下表面设置有拉环(31),所述支撑台(2)上设置有液压千斤顶(4),所述液压千斤顶(4)位于所述移动吊装包箱(3)内侧,所述液压千斤顶(4)控制所述移动吊装包箱(3)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1)四周均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下方依次连接有转轴(52)、支撑座(51)和万向轮(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主支撑(21)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台副支撑(22)的宽度,所述移动吊装包箱(3)前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主支撑(21)相匹配的主支撑行程槽(32),所述移动吊装包箱(3)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副支撑(22)相匹配的副支撑行程槽(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4)下方设置有底座(41),所述底座(41)与所述支撑台(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4)上设置有加压提升杆(42)和泄压旋转杆(43),所述加压提升杆(42)和所述泄压旋转杆(43)的长度均超出所述支撑板(1)的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电机的吊装小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军石涛郭玉华贾林聪索志强王玉象
申请(专利权)人: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