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28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荒漠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包括:瓶体的底部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内套装固定有海绵条;接头与瓶体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接头的底部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连接管的直径,通孔上设有阀门;插管连接在分流板的侧壁上,插管的纵截面为锥形,其底部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调控水流速度,提高植物成活率低,达到荒漠治理的效果。还设有漏斗可以收集雨水,还设置了两个液位传感器来控制控制阀的开关,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漏斗内以及瓶体内的水分蒸发,还在控制阀的上方设置了过滤板,避免杂物堵塞连接管。避免杂物堵塞连接管。避免杂物堵塞连接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


[0001]本技术涉及荒漠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

技术介绍

[0002]荒漠化治理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在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匮乏,为了节省水源,一般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目前,滴灌是荒漠化治理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0003]滴灌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是通过塑料管道来进行,水通过管道上的滴孔流入土壤,但是这种水分不能滴入植物的根部;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滴灌瓶来进行滴灌,滴灌瓶可以插在土壤里通过将瓶里的水分滴入植物根部来完成滴灌,可以将水滴入植物的根部,这种方式保水性更好,更适合用于荒漠化地区。目前,现有的滴灌瓶的滴孔大小一定,滴灌的速度也是一定的,在相同时间内灌水量都是恒定的,无法控制灌水量,这样不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调控水流速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植物成活率低,达不到荒漠治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灌水量,不能根据不同的植物调控水流速度,导致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包括:
[0007]瓶体,其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套装固定有海绵条;
[0008]接头,与瓶体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接头的底部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连接管的直径,所述通孔上设有阀门;
[0009]插管,连接在分流板的侧壁上,所述插管的纵截面为锥形,其底部开口。
[0010]较佳地,所述接头的侧壁对称设有两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11]连接板,其一端与接头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上贯通开设有连接孔;
[0012]地钉,穿过连接孔与地面固定。
[0013]较佳地,所述瓶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
[0014]较佳地,还包括:收集机构,用于收集雨水,所述收集机构包括:
[0015]漏斗,其底部连接在进水口上。
[0016]较佳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
[0017]漏斗,其底部连接在进水口上。
[0018]较佳地,还包括:
[0019]控制阀,设置在进水口上;
[0020]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漏斗的内壁上,位于漏斗的顶部;
[0021]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漏斗的内壁上,位于漏斗的底部;
[0022]控制器,设置在漏斗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阀、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0023]较佳地,还包括:
[0024]过滤板,架设在进水口内,位于控制阀的上方,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
[0025]较佳地,所述接头与瓶体的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
[0026]环形槽,开设在瓶体的周向,所述环形槽套装在接头内并与接头转动连接。
[0027]较佳地,所述插管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设有多个透水孔,用于节流。
[0028]较佳地,所述瓶体的侧壁设有刻度。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其有益效果是:
[0030]首先,本装置在瓶体底部的连接管内连接有海绵条,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便于对水流量进行控制;其次,在接头内设有分流板,可以通过旋转接头来使得连接管对准不同大小的通孔,对于其他通孔关闭阀门,从而水从海绵条上滴下后只能从对准的通孔滴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植物来对准不同大小的通孔,调节灌水量;最后在插管的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透水孔,水在流下后通过透水孔进一步节流,控制灌水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调控水流速度,提高植物成活率低,达到荒漠治理的效果。此外,本装置还设有漏斗可以收集雨水,为了避免雨水蒸发,设置了控制阀,当漏斗内的水位达到第一液位传感器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打开,当漏斗内的水位达到第二液位传感器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关闭,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设置了过滤板,避免杂物堵塞连接管。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便于调控水流速速,可以更好的进行滴灌。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接头与瓶体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下面结合图1到图3的结构示意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包括:瓶体1、接头2、插管3。瓶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内套装固定有海绵条,瓶体1内装有用于滴灌的液体,液体从连接管14流至海绵条,将海绵条侵湿,海绵条可以延缓水滴落的速度,便于对水流量进行控制;接头2与瓶体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接头2的底部设有分流
板21,所述分流板21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的直径小于连接管14的直径,所述通孔211上设有阀门;插管3连接在分流板21的侧壁上,所述插管3的纵截面为锥形,其底部开口,插管3插入土壤内,液体从瓶体1内流过分流板21至插管3的底部渗透到土壤内。设有分流板21可以通过旋转接头2来使得连接管14对准不同大小的通孔211,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植物调节水流量,在旋转至其中一个通孔211时,其他通孔211关闭阀门,使得水从海绵条上滴下后只能从对准的通孔211滴下,又因直径最大的通孔211小于连接管14的直径,因此,所有通孔211都小于连接管14的直径,当水从海绵条上滴下后,从通孔211落下的水量小于海绵条上滴下的水量,需要积攒后,剩下的水才能通过通孔211落下,从而减缓水滴落的速度,对水量进行控制。相同的时间内,本装置相较于现有的滴灌方式可以控制水滴落的速度,节约水资源。
[0037]进一步的,所述瓶体1的侧壁设有刻度11。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在瓶体1内放置定量的水。
[003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接头2与瓶体1的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环形槽13开设在瓶体1的周向,所述环形槽13套装在接头2内并与接头2转动连接。接头2可以相对于环形槽13转动。
[0039]实施例2
[0040]作为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进一步的,所述接头2的侧壁对称设有两组固定组件22,所述固定组件22包括:连接板221、地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其底部设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内套装固定有海绵条;接头(2),与瓶体(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接头(2)的底部设有分流板(21),所述分流板(21)上贯通开设有多个直径不一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的直径小于连接管(14)的直径,所述通孔(211)上设有阀门;插管(3),连接在分流板(21)的侧壁上,所述插管(3)的纵截面为锥形,其底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2)的侧壁对称设有两组固定组件(22),所述固定组件(22)包括:连接板(221),其一端与接头(2)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221)上贯通开设有连接孔(222);地钉,用于连接地面,所述地钉插设在连接孔(22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植被滴灌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机构(4),用于收集雨水,所述收集机构(4)包括:漏斗(41),其底部连接在进水口(12)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桂丽闫鑫苒张元梅郑旭各文婷阿丽亚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