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901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包括地面机构、两个围板和两个端板,发泡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5~35份、碳酸钙0~30份、固化剂1~5份、发泡剂0.1~0.5份、热稳定剂0.1~0.5份,加强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40~55份、增塑剂10~45份、碳酸钙30~50份、降粘剂2~3份、颜料0.1~0.5份、光稳定剂0.3~0.8份,塑胶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0~35份、降粘剂1~2份、颜料0.1~0.3份、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抗氧剂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场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掷球是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上用手投掷球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比赛是在一块长27.50米,宽4米,四周围板高度为25厘米(
±
2厘米)的沙土地或塑胶场地上进行,裁判员判断双方投掷的大球距小球远近和得分多少的一种运动,由于现有的塑质地掷球场地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要求,有沙土、柏油和塑胶颗粒地面等等,由于地掷球比赛需要地面的弹性低、平整度高且摩擦系数大,而现有的一些场地的球反弹率、平整度、摩擦系数及邵氏硬度等均有不足,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技术发挥,不利于项目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包括地面机构、两个围板和两个端板,所述地面机构包含地基层和地胶层,所述地胶层设置于地基层的上方,所述地胶层包含模板层、发泡层、加强层和塑胶层,所述发泡层设置于模板层的内腔;
[0005]所述发泡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5~35份、碳酸钙0~30份、固化剂1~5份、发泡剂0.1~0.5份、热稳定剂0.1~0.5份;
[0006]所述加强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40~55份、增塑剂10~45份、碳酸钙30~50份、降粘剂2~3份、颜料0.1~0.5份、光稳定剂0.3~0.8份;
[0007]所述塑胶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0~35份、降粘剂1~2份、颜料0.1~0.3份、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抗氧剂0.1

2份。
[0008]优选的,所述发泡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0份、增塑剂25份、碳酸钙15份、固化剂4份、发泡剂0.5份、热稳定剂0.5份。
[0009]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份、增塑剂10份、碳酸钙37份、降粘剂2份、颜料0.4份、光稳定剂0.6份。
[0010]优选的,所述所述塑胶层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3份、增塑剂30份、降粘剂1.5份、颜料0.2份、紫外线吸收剂0.5份、抗氧剂0.8份。
[0011]优选的,所述加强层设置于发泡层的上表面,所述塑胶层设置于加强层的上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端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含活动槽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活动槽的内腔转动穿插连接。
[0013]优选的,四个所述活动槽分别开设于两个围板的两端,相邻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固定于端板的两端。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围板和两个端板呈四边形设置,所述围板与地胶层的上表面活动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建设方法,包括以下具体使用步骤:
[0016]步骤一:将发泡层、加强层和塑胶层按各组份重量称重,将模板层固定在地基层的上表面;
[0017]步骤二:将发泡层按所称重组份进行混合搅拌均匀,且均匀投放入模板层的内腔,通过烘机加热塑化后冷却,将加强层按所称重组份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将混合后的物料均匀涂刮在发泡层的上表面,并通过烘机固化;
[0018]步骤三:将塑胶层按所称重组份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将混合后的物料呈水平状态涂刮在加强层的上表面,并通过烘机固化,再进行冷却,将两个围板活动固定于塑胶层的两边侧,通过活动杆与活动槽的卡接,使两个端板卡接在两个围板的两端。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利地基层和地胶层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模板层,便于对发泡层的容纳,使发泡层的成型效果更佳,通过加强层和塑胶层的设置,使建设成的该场地邵氏硬度、球反弹率、平整度、拉断伸长率和滑动摩擦系数达到最佳状态;
[0021](2)本专利技术利用活动杆与活动槽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便于两个端板在两个围板的两端进行活动,便于满足地掷球场地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层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地面机构;11、地基层;12、地胶层;121、模板层;122、发泡层;123、加强层;124、塑胶层;2、围板;3、端板;4、活动机构;401、活动槽;402、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及其建设方法,包括地面机构1、两个围板2和两个端板3,两个端板3之间的距离为27.5m,两个围板2之间的距离为4m,且围板2的高度为25cm(
±
2cm),地面机构1包含地基层11和地胶层12,地胶层12设置于地基层11的上方,地胶层12包含模板层121、发泡层122、加强层123和塑胶层124,发泡层122设置于模板层121的内腔;
[0028]发泡层122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5~35份、碳酸钙0~30份、固化剂1~5份、发泡剂0.1~0.5份、热稳定剂0.1~0.5份,加强层123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40~55份、增塑剂10~45份、碳酸钙30~50份、降粘剂2~3份、颜料0.1~0.5份、光稳定剂0.3~0.8份,塑胶层124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0~35份、降粘剂1~2份、颜料0.1~0.3份、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抗氧剂0.1

2份;
[0029]实施例一:
[0030]发泡层122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0份、增塑剂25份、碳酸钙15份、固化剂4份、发泡剂0.5份、热稳定剂0.5份,加强层123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份、增塑剂10份、碳酸钙37份、降粘剂2份、颜料0.4份、光稳定剂0.6份,塑胶层124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3份、增塑剂30份、降粘剂1.5份、颜料0.2份、紫外线吸收剂0.5份、抗氧剂0.8份;
[0031]加强层123设置于发泡层122的上表面,塑胶层124设置于加强层123的上表面,端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机构4,活动机构4包含活动槽401和活动杆402,活动杆402与活动槽401的内腔转动穿插连接,四个活动槽401分别开设于两个围板2的两端,相邻两个活动杆402分别固定于端板3的两端,两个围板2和两个端板3呈四边形设置,围板2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包括地面机构(1)、两个围板(2)和两个端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机构(1)包含地基层(11)和地胶层(12),所述地胶层(12)设置于地基层(11)的上方,所述地胶层(12)包含模板层(121)、发泡层(122)、加强层(123)和塑胶层(124),所述发泡层(122)设置于模板层(121)的内腔;所述发泡层(122)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5~35份、碳酸钙0~30份、固化剂1~5份、发泡剂0.1~0.5份、热稳定剂0.1~0.5份;所述加强层(123)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40~55份、增塑剂10~45份、碳酸钙30~50份、降粘剂2~3份、颜料0.1~0.5份、光稳定剂0.3~0.8份;所述塑胶层(124)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75份、增塑剂10~35份、降粘剂1~2份、颜料0.1~0.3份、紫外线吸收剂0.5~0.8份、抗氧剂0.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122)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0份、增塑剂25份、碳酸钙15份、固化剂4份、发泡剂0.5份、热稳定剂0.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123)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50份、增塑剂10份、碳酸钙37份、降粘剂2份、颜料0.4份、光稳定剂0.6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质地掷球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塑胶层(124)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氯乙烯63份、增塑剂30份、降粘剂1.5份、颜料0.2份、紫外线吸收剂0.5份、抗氧剂0.8份。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佳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