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及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96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及坐便器,包括便池和虹吸弯管,便池底部设有排污口;虹吸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污段、缓冲段、转向段和排污段;进污段与排污口连通,进污段在排污口的下方设有进污口及浅水台,浅水台与进污口的前沿部顺滑过渡;进污段与缓冲段相连的一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缓冲段向后上方倾斜设置且与进污段形成顺滑过渡的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面位于浅水台的上方;缓冲段各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纵向宽度,且缓冲段的横截面积沿排污方向逐渐减小;排污段远离转向段的一端向前下方延伸设置,且排污段靠近转向段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排污段末端的横截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迅速冲走污物,且节水、静音、防臭效果具佳。防臭效果具佳。防臭效果具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及坐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特别涉及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及坐便器。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坐便器的冲水方式最常见的有直冲式和喷射虹吸式。
[0003]直冲式坐便器一般管路简单,路径短,排污时水流直冲入进污口,具有流速快,冲力大,排污能力强的优点,但冲洗时易产生噪音大的问题。且由于需要持续水流冲走污物,直冲式坐便器的用水量大,不节水,且防臭效果一般。
[0004]虹吸式坐便器利用虹吸原理将污物吸走,具有节水的优点;此外,其具有呈侧倒状的“S”形管道,存水比较高,防臭效果好;另外,其池壁坡度较缓,冲水噪音小;但由于管道细长,进污口小,虹吸式坐便器冲水时易发生堵塞。
[0005]为提升虹吸式坐便器的排污效果,一般会在虹吸式坐便器内增加喷射水道。其中,喷射水道的喷射孔对准进污口,冲水时,大部分水从喷射孔喷出,借助喷射水流的强大冲力,帮助污物快速排出。由于喷射孔从水底喷射水流,有效静音。由于仅有少量的水从便圈周围的布水孔流出,易出现池壁洗刷力度弱,污物清洁效果不佳的情况。
[000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迅速冲走污物,且节水、静音、防臭效果具佳的坐便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其能迅速冲走污物,且节水、静音、防臭效果具佳。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直冲虹吸式坐便器,其能迅速冲走污物,且节水、静音、防臭效果具佳。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包括便池和虹吸弯管,
[0010]所述便池底部设有排污口;
[0011]所述虹吸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污段、缓冲段、转向段和排污段;
[0012]所述进污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进污段在所述排污口的下方设有进污口及浅水台,所述浅水台与所述进污口的前沿部顺滑过渡;
[0013]所述进污段与所述缓冲段相连的一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缓冲段向后上方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污段形成顺滑过渡的存水弯,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位于所述浅水台的上方;
[0014]所述缓冲段各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纵向宽度,且所述缓冲段的横截面积沿排污方向逐渐减小;
[0015]所述排污段远离所述转向段的一端向前下方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污段靠近所述转向段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排污段末端的横截面积。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向段两端的坡度均比所述排污段与所述转向段相连
一端的坡度更平缓。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虹吸弯管可过固体球的直径大于48mm。
[0018]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直冲虹吸式坐便器,其包括冲水结构和上述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
[0019]所述冲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后端的进水腔,以及沿所述便池顶部周缘设置的导水道,所述导水道一端设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冲水孔;
[0020]所述便池设有螺旋洗刷面,所述螺旋洗刷面绕所述排污口设置,且最终落入所述排污口,所述螺旋洗刷面自上而下的旋向与所述导水道自所述冲水孔绕所述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腔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腔设有水平设置的压水面,所述压水面位于所述进水腔的顶壁下方,所述压水面靠近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水孔的一端均通过光滑的斜坡与所述进水腔的顶壁过渡连接。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腔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所述导水道包括第一导水道和第二导水道,所述第一导水道经过所述便池后端,且通过第一冲水孔与所述第一进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道经过所述便池前端,且通过第二冲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腔连通;
[0023]所述第一导水道在所述第一冲水孔靠近所述排污口一侧设有第一挡水筋条,所述第一挡水筋条与所述第二导水道相切;
[0024]所述第二导水道在所述第二冲水孔靠近所述排污口一侧设有第二挡水筋条,所述第二挡水筋条与所述第一导水道相切。
[002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洗刷面包括第一螺旋洗刷面和第二螺旋洗刷面,所述第一螺旋洗刷面和第二螺旋洗刷面自上而下的旋向相同;
[0026]所述第一螺旋洗刷面的外沿部与所述第二螺旋洗刷面的内沿部部分相接,且形成平滑且连续的第一螺旋轮廓;所述第一螺旋洗刷面的内沿部与所述第二螺旋洗刷面的外沿部部分相接,且形成平滑且连续的第二螺旋轮廓,所述第二挡水筋条与所述第一螺旋轮廓相切。
[002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螺旋洗刷面的底部与所述存水平台的前沿部相切,所述第二螺旋洗刷面的底部与所述进污口的后沿部相切。
[002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螺旋洗刷面位于所述排污孔后端的部分为凸弧面。
[002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污口周向的内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15
°
,所述排污口的侧壁竖直设置。
[0030]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虹吸弯管的进污段与缓冲段形成存水弯,可防止管道内的臭味散发,且进污段通过在排污口下方设置进污口及浅水台,浅水台与进污口的前沿部顺滑过渡,其中浅水台位于存水弯的水封面下方,扩大了水封面,防臭效果好,且存水量增加有助于冲走污物;进污段与缓冲段相连的一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使得进污口的面积比进污段的横截面积更大,更容易冲下大的脏物,帮助提升排污能力,提升虹吸效果;此外,缓冲段各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纵向宽度,在相同的截面高度下加大了过水面积,存水弯的存水量更大,更
便于排污;缓冲段的横截面积沿排污方向由大到小顺滑过渡,连接进污段与转向段,且排污段靠近所述转向段的一端(即排污段的上段)横截面积大,排污段末端(即排污段的下段)横截面积小,能够提升虹吸效果,加大抽水力度,帮助污物快速排出虹吸弯管。
[0032]本专利技术增大了虹吸弯管的进污口、封水面及存水弯的水量,利用虹吸弯管各段截面变化,在冲水时形成巨大负压从而迅速将大的脏物排出,较于常规虹吸坐便器管道过球Φ48mm,本专利技术的虹吸弯管最大可过直径53mm的固体球,排污效果更佳。
[0033]此外,本专利技术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采用虹吸弯管,冲水过程相对直冲式较温和,不需要高水压就能完成清洁,冲水静音、节水效果好。
[0034]本专利技术的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采用直冲式胆尖和虹吸弯管组合提升排污效果,兼有直冲、虹吸的优点,既能迅速冲走污物,且节水、静音、防臭效果俱佳。
[0035]相较喷射虹吸式,本专利技术的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不需要借助喷射水流排污即可达到极强的排污效果,可以简化水路结构,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0036]本专利技术的直冲虹吸式坐便器不带喷射水道,洗刷水流集中在便池上,螺旋洗刷面的旋向与导水道自冲水孔绕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对冲洗水流起更好的引导作用,从冲水孔喷出的水流将形成旋涡洗刷,增强水流冲力,利用水的旋冲动能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池和虹吸弯管,所述便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虹吸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污段、缓冲段、转向段和排污段;所述进污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进污段在所述排污口的下方设有进污口及浅水台,所述浅水台与所述进污口的前沿部顺滑过渡;所述进污段与所述缓冲段相连的一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缓冲段向后上方倾斜设置且与所述进污段形成顺滑过渡的存水弯,所述存水弯的水封面位于所述浅水台的上方;所述缓冲段各处横截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纵向宽度,且所述缓冲段的横截面积沿排污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排污段远离所述转向段的一端向前下方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污段靠近所述转向段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排污段末端的横截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段两端的坡度均比所述排污段与所述转向段相连一端的坡度更平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弯管可过固体球的直径大于48mm。4.一种直冲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水结构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冲虹吸式排污结构,所述冲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后端的进水腔,以及沿所述便池顶部周缘设置的导水道,所述导水道一端设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冲水孔;所述便池设有螺旋洗刷面,所述螺旋洗刷面绕所述排污口设置,且最终落入所述排污口,所述螺旋洗刷面自上而下的旋向与所述导水道自所述冲水孔绕所述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冲虹吸式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腔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压水面,所述压水面位于所述进水腔的顶壁下方,所述压水面靠近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炜江移山鲁展望占炳清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