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78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包括底座、前吊耳、后吊耳和吊装杆,所述底座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前吊耳、后吊耳,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配有用于增加高度的吊装杆,所述吊装杆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侧边,所述吊装杆绕枢接处进行左右摆转,未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或后吊耳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分别固定在对应吊装杆的顶端。本案用吊装杆增加底座上部分传统吊耳的高度,避免了在吊装绳悬挂吊耳进行起吊时与功能组件的相互干涉,从而对功能组件起到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吊装治具


[0001]本技术属于吊装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防干涉自动吊装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吊装设备的底部都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各种功能组件,底座起到受力支撑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底座上的各种功能组件通常不能承受较大的负载,故在进行设备吊装时,通常将吊耳直接设置在底座上。
[0003]由于底座上设置较多的功能组件,在通过吊装绳悬挂底座上的吊耳进行起吊时,被拉直的吊装绳经常会与底座上设置的功能组件发生干涉,勒紧在功能组件上,导致功能组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吊装治具,用吊装杆增加吊耳的吊装高度,避免了在吊装绳悬挂吊耳进行起吊时与功能组件的相互干涉,从而对功能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包括底座、前吊耳、后吊耳和吊装杆,所述底座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前吊耳、后吊耳,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配有用于增加高度的吊装杆,所述吊装杆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侧边,所述吊装杆绕枢接处进行左右摆转,未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或后吊耳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分别固定在对应吊装杆的顶端。
[0006]进一步,所述底座侧边向外延伸有枢接轴,所述吊装杆侧壁设置有枢接孔,所述枢接轴穿入所述枢接孔,以将所述吊装杆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侧边。
[0007]进一步,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枢接轴贯穿吊装杆,所述枢接轴端部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侧边。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板呈Z型。
[0009]进一步,所述底座前侧左右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前吊耳,所述底座后侧左右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后吊耳。
[0010]进一步,所述前吊耳和后吊耳的数量各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吊耳关于所述底座中线对称,两个所述后吊耳关于所述底座中线对称。
[0011]进一步,两个所述前吊耳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两个所述后吊耳通过所述吊装杆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0012]进一步,所述前吊耳和所述后吊耳均呈环形。
[0013]进一步,所述吊装杆横截面呈矩形。
[0014]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整体结构简洁,在底座与吊耳之间增设吊装杆,以增加吊耳的高度,吊装轴与吊装固定板能够限制吊装杆的轴向运动,吊耳高度的增加以及其轴向运动的限制能
够有效避免吊装线与功能组件的相互干涉,此外,吊装杆可拆卸,可灵活增设在不同位置的前吊耳和后吊耳上,从而使得吊装治具实现对不同工况、不同高度的功能组件的装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吊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零件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吊装治具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底座1、前吊耳2、后吊耳3、吊装杆4、枢接轴5、枢接孔41、固定板6、圆柱头螺栓7、功能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前吊耳2、后吊耳3和吊装杆4,所述底座1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前吊耳2、后吊耳3,所述前吊耳2和/或所述后吊耳3配有用于增加高度的吊装杆4,所述吊装杆4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1侧边,所述吊装杆4绕枢接处进行左右摆转,未配有吊装杆4的所述前吊耳2或后吊耳3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配有吊装杆4的所述前吊耳2和/或所述后吊耳3分别固定在对应吊装杆4的顶端。
[0023]所述前吊耳2和所述后吊耳3均呈环形,所述吊装杆4横截面呈矩形。
[002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以功能组件8采用车床为例,所述底座1前侧低后侧高,车床一体式的组装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在车床前侧左右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前吊耳2,两个所述前吊耳2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在车床后侧左右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后吊耳3,两个所述后吊耳3通过所述吊装杆4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两个所述后吊耳3与所述吊装杆4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前吊耳2关于所述底座1中线对称,两个所述后吊耳3关于所述底座1中线对称,所述两个前吊耳2和两个后吊耳3对称设置,使得在进行起吊时,底座1以及底座1上的功能组件8能保持平衡,避免功能组件8的倾斜以及损坏。
[0025]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侧边向外延伸有枢接轴5,所述吊装杆4侧壁设置有枢接孔41,所述枢接轴5穿入所述枢接孔41,以将所述吊装杆4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1侧边,所述枢接轴5为中间凸两端凹的台阶形,台阶用于安装时抵接底座1和吊装杆4,所述枢接孔41与枢接轴5两端的直径相匹配,使得所述吊装杆4能够左右转动,本技术采用枢接的方式,而不是将吊装杆4紧固在底座上,避免了在起吊时,吊装杆4受到拉力导致杆体形变。所述枢接轴5的凸环将吊装杆4与底座1侧边间隔开,避免了吊装杆4与底座1的摩擦。
[0026]本技术还包括固定板6,所述枢接轴5贯穿吊装杆4,所述枢接轴5端部固定在固定板6的一端,所述固定板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侧边,并使用圆柱头螺栓将固定板6与枢接轴5和底座1进行固定。另外,所述固定板6呈Z型,在进行固定时,固定板6的两端更加贴合枢接轴5和底座1侧边,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
[0027]本技术的吊装杆4特别设计为可拆卸结构,所述吊装杆4可灵活增设在不同位置的前吊耳2和后吊耳3上,从而使得吊装治具实现对不同工况、不同高度的功能组件8的装吊。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前吊耳、后吊耳和吊装杆,所述底座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有前吊耳、后吊耳,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配有用于增加高度的吊装杆,所述吊装杆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侧边,所述吊装杆绕枢接处进行左右摆转,未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或后吊耳直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配有吊装杆的所述前吊耳和/或所述后吊耳分别固定在对应吊装杆的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边向外延伸有枢接轴,所述吊装杆侧壁设置有枢接孔,所述枢接轴穿入所述枢接孔,以将所述吊装杆底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侧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动吊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枢接轴贯穿吊装杆,所述枢接轴端部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