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镜及其在诊疗感染性角膜炎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76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接触镜,包括和眼睛直接接触的内层与和外界接触的外层,所述内层由第一水凝胶组成,所述外层由第二水凝胶组成;所述第一水凝胶由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交联而成,所述第二水凝胶由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交联而成;所述第一溶液包括pH指示剂;所述第二溶液包括光敏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镜通过pH指示剂是否变色可以对是否感染作出诊断,在感染的酸性条件下,接触镜可以在40min内发生变色,同时通过降解来释放光敏剂,进一步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通过产生单线态氧杀死包括耐药菌在内的多种病菌。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快捷,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镜及其在诊疗感染性角膜炎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隐形眼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镜及其在诊疗感染性角膜炎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感染性角膜炎是引起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角膜感染。此外,角膜外部损伤、不正确佩戴接触镜、抗生素滥用以及由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自身免疫能力下降也会引起角膜感染。众所周知,构成角膜主要结构的前弹力层和基质层不具有再生能力,一旦角膜感染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形成严重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后蔓延至全角膜甚至全眼球,进而导致溃疡穿孔和眼内容物脱出,威胁视力。因此,感染的及时诊断和监测对于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尤其是由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难治性感染性角膜炎。
[0003]在临床中,对抗角膜感染的传统手段是在急性炎症前期,应用高浓度的广谱抗生素频繁滴眼,待明确病因后使用头孢唑林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等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角膜自身屏障作用,导致滴眼液在眼表停留时间短,使得药物利用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各种细菌对不同的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甚至出现了一些多重耐药的超级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对所有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大大的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不仅具有临床诊断能力,而且还能够在角膜发生感染后对多种微生物进行抑制,同时促进角膜修复的新型治疗方案。
[0004]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1903年由Niels R.Finsen首次发现并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至今已经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相比于传统治疗模式,光动力疗法不仅具有光控选择性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低损伤等优势,而且即使是对已经产生耐药的肿瘤细胞和细菌等同样有效,因此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与感染性疾病中,如乳腺癌、宫颈癌、伤口修复和肺炎等。眼睛作为人体唯一的光学器官,它本身具有的透光特性为采用光动力疗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光动力疗法是通过激发态的光敏剂激发能量,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菌死亡;但是这一过程需要氧气的供应,而在感染条件下,角膜局部缺氧,会严重影响光动力治疗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角膜感染在临床中面临诊断不及时和药物治疗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接触镜及其在诊疗感染性角膜炎的应用。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镜,包括和眼睛直接接触的内层与和外界接触的外层,所述内层由第一水凝胶组成,所述外层由第二水凝胶组成;
[0008]所述第一水凝胶由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交联而成,所述第二水凝胶由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交联而成;
[0009]所述第一溶液包括pH指示剂;
[0010]所述第二溶液包括光敏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pH指示剂占所述第一溶液的0.001

0.1wt%,光敏剂占所述第二溶液的0.0005

0.008wt%。
[0012]所述第三溶液包括蓝藻细菌,所述蓝藻细菌在所述第三水凝胶中的浓度为1
×
105‑1×
109cells/mL。
[0013]优选地,
[0014]所述pH指示剂为对

硝基酚、酚酞、百里酚酞和α

萘酚酞、酚红、甲酚红、溴酚蓝、百里酚蓝、甲基橙或中性红中的一种;
[0015]所述光敏剂为吲哚菁绿(ICG)、二氢卟吩(Ce6)、花菁素(IR780)、亚甲基蓝和锆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

224和PCN

226)中的一种;
[0016]进一步地,
[0017]所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的溶剂均为超纯水;
[0018]所述第一溶液还包括聚乙烯亚胺、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占所述第一溶液的1

2.5wt%;
[0019]所述第二溶液还包括氧化海藻酸钠,占所述第二溶液的5

10wt%;
[0020]所述第三溶液还包括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占所述第三溶液的1

2.5wt%;
[0021]所述第四溶液还包括琼脂糖,占所述第四溶液的1

5wt%。
[0022]所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组成、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的体积比为 1:1:1:2。
[0023]所述内层厚度为0.1

1mm,所述外层厚度为0.1

1mm。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分别配置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
[0026]S2:将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混合后加入模具中,0.5

1h后加入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待彻底成胶后得到所述接触镜。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接触镜的用途,用于诊疗感染性角膜炎。
[002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镜采用内外双层结构,内层的水凝胶含有pH 指示剂和光敏剂,通过pH指示剂是否变色可以对是否感染作出诊断。在感染的酸性条件下,接触镜可以在40min内发生变色,同时通过降解来释放光敏剂,进一步在激光照射下通过产生单线态氧杀死包括耐药菌在内的多种病菌。
[0030](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镜中外层负载蓝藻细菌的水凝胶不可降解,同时蓝藻细菌在可见光照射下可以持续性产氧,通过增强光动力疗法抵抗细菌感染,产生的氧气还能缓解接触镜在长期佩戴的过程中造成的眼表缺氧,进而促进角膜修复。
[003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镜通过外层水凝胶中的交联剂等材料和内层的氧化海藻酸钠之间的所形成的席夫碱键,使得内外两层可以紧密结合,在使用时不会出现脱离的情况。
[0032](4)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能够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感染性角膜炎,使用
方便。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接触镜;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变色实验结果;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的抗菌实验结果。
[0037]附图标记:
[0038]1‑
内层;2

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镜,包括和眼睛直接接触的内层与和外界接触的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由第一水凝胶组成,所述外层由第二水凝胶组成;所述第一水凝胶由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交联而成,所述第二水凝胶由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交联而成;所述第一溶液包括pH指示剂;所述第二溶液包括光敏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pH指示剂占所述第一溶液的0.001

0.1wt%,光敏剂占所述第二溶液的0.0005

0.008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溶液包括蓝藻细菌,所述蓝藻细菌在所述第三水凝胶中的浓度为1
×
105‑1×
109cells/mL。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pH指示剂为对

硝基酚、酚酞、百里酚酞和α

萘酚酞、酚红、甲酚红、溴酚蓝、百里酚蓝、甲基橙或中性红中的一种;所述光敏剂为吲哚菁绿、二氢卟吩、花菁素、亚甲基蓝和锆卟啉金属有机框架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第三溶液和第四溶液的溶剂均为超纯水;所述第一溶液还包括聚乙烯亚胺、壳聚糖或壳聚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佰亮王璐卢思王鑫怡周励洋李仁龙朱忠强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