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晨凯专利>正文

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75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属于诊疗生态系统领域,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本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利用多个医护人员对同一个病例进行诊断,增加诊断准确率,同时系统自身推荐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就医,同时对出现误诊的医护终端和中继装置进行标记,在医护终端和中继装置的误诊次数超过规定值时中继装置主体便会启动,与医护终端发生大量冗余的数据交互,增加自身的工作功率,使得自身温度上升,使得存储腔内存储的腐蚀液流出,对中继装置造成侵蚀,断开医护终端与终端服务器之间连接,可以实现增加线上诊疗的公信力,不易出现不法份子非法行医,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诊疗生态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0003]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线上诊疗提供了技术支持,病患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对自身的基础体征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上述体征数据,并对进行问诊实现线上初步诊疗,对于轻症患者,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快速诊断,并开出对应的医嘱,而对于重症患者则可以引导患者入院治疗。
[0004]然而与设想不同的是:在线上诊疗实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网上行医的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有不法份子在网上利用伪造的医生身份进行非法行医,诱导患者进行非必要的治疗,易造成患者治疗延误,甚至造成病情加重,故现今的线上诊疗方法通常得不到广大病患的信任,线上诊疗难以获得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增加线上诊疗的公信力,不易出现不法份子非法行医,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终端服务器信号连接有医护终端和患者终端,医护终端上插接有中继装置,医护终端与终端服务器之间通过中继装置信号连接;
[0010]中继装置包括中继装置主体,中继装置主体的一端插接在医护终端上,中继装置主体远离医护终端的一端开凿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插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验证模块,验证模块远离中继装置主体的一端开凿有自毁槽,自毁槽内插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自毁装置,自毁装置包括主管体,主管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将主管体内部空间分为分为存储腔和过渡腔两部,存储腔内填充有腐蚀液,分隔板上开凿有通孔,通孔连通存储腔和过渡腔,过渡腔相较于存储腔位于靠近主管体内部空间的开口处,主管体内部空间的开口处
固定了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固定板,通孔内嵌有密封球,密封球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压缩弹簧,密封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可以实现增加线上诊疗的公信力,不易出现不法份子非法行医,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
[0011]进一步的,验证模块与安装槽槽底板之间连接有一对分离压缩弹簧,分离压缩弹簧靠近验证模块的一端与验证模块固定连接,验证模块外壳选用发电磁铁,中继装置主体与验证模块相吸附,在验证模块被腐蚀液腐蚀后,验证模块断电失效,在处于压缩状态的分离压缩弹簧作用下,将验证模块从中继装置主体内顶出,不与继续对中继装置主体和医护终端造成侵蚀。
[0012]进一步的,验证模块靠近安装槽槽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对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插设在两个分离压缩弹簧内,中继装置主体的槽底板开凿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槽,定位柱对分离压缩弹簧具有保护效果使得定位柱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非工作形变,不易影响定位柱的正常使用。
[0013]进一步的,中继装置主体与验证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索,可以防止验证模块整体飞射出去,不易造成二次伤害。
[0014]进一步的,弹性索选用弹性材料编织而成,增加弹性索的抗冲击能力,不易造成弹性索断裂失效。
[0015]进一步的,腐蚀液加热后装填入存储腔内,腐蚀液的体积为存储腔容积的一半,在腐蚀液冷却后,存储腔内气体气压下降,使得密封球更加稳固。
[0016]进一步的,自毁槽与自毁装置之间连接有环形密封垫,环形密封垫与自毁装置固定连接,增加验证模块与自毁装置的密封效果,使得腐蚀液不易外溢。
[0017]进一步的,环形密封垫包括橡胶环,橡胶环内壁开凿有毛细裂纹,橡胶环内开凿有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多个过渡腔,可以吸附外溢的腐蚀液,减小腐蚀液外泄的可能。
[0018]进一步的,活性炭球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性纤维,相邻弹性纤维缠绕在一起形成是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可以防止腐蚀液快速外溢扩散。
[0019]进一步的,弹性纤维呈三维螺旋状,增加多个弹性纤维形成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0]3.有益效果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本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利用多个医护人员对同一个病例进行诊断,增加诊断准确率,同时系统自身推荐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就医,同时对出现误诊的医护终端和中继装置进行标记,在医护终端和中继装置的误诊次数超过规定值时中继装置主体便会启动,与医护终端发生大量冗余的数据交互,增加自身的工作功率,使得存储腔内温度上升,将密封球顶开,使得存储腔内存储的腐蚀液流出,对中继装置造成侵蚀,断开医护终端与终端服务器之间连接,此时该中继装置的医护人员需要重新申请新的中继装置,而中继装置在发放时则需要对医护人员的医护技能重新进行考核,以确保其具备基本的行医能力,可以实现增加线上诊疗的公信力,不易出现不法份子非法行医,便于线上诊疗技术的推广。
[0023]同时设置了环形密封垫,有限放置自毁装置内装填的腐蚀液外溢,不易造成二次伤害,在环形密封垫内填充的活性炭球和弹性纤维可以防止腐蚀液快速外溢扩散,增加多个弹性纤维形成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诊疗生态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继装置的主要结构爆炸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继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继装置的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毁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毁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31]图8为图7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填充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标号说明:
[0035]1医护终端、2中继装置、3终端服务器、4患者终端、5中继装置主体、6安装槽、7验证模块、8自毁槽、9定位柱、10压缩弹簧、11弹性索、12自毁装置、1201主管体、1202存储腔、1203过渡腔、1204固定板、1205分隔板、1206密封球、1207压缩弹簧、13环形密封垫、1301橡胶环、1302填充腔、1303活性炭球、1304弹性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包括终端服务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服务器(3)信号连接有医护终端(1)和患者终端(4),所述医护终端(1)上插接有中继装置(2),所述医护终端(1)与终端服务器(3)之间通过中继装置(2)信号连接;所述中继装置(2)包括中继装置主体(5),所述中继装置主体(5)的一端插接在医护终端(1)上,所述中继装置主体(5)远离医护终端(1)的一端开凿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内插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验证模块(7),所述验证模块(7)远离中继装置主体(5)的一端开凿有自毁槽(8),所述自毁槽(8)内插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自毁装置(12),所述自毁装置(12)包括主管体(1201),所述主管体(1201)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205),所述分隔板(1205)将主管体(1201)内部空间分为分为存储腔(1202)和过渡腔(1203)两部,所述存储腔(1202)内填充有腐蚀液,所述分隔板(1205)上开凿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存储腔(1202)和过渡腔(1203),所述过渡腔(1203)相较于存储腔(1202)位于靠近主管体(1201)内部空间的开口处,所述主管体(1201)内部空间的开口处固定了连接有与自身相匹配的固定板(1204),所述通孔内嵌有密封球(1206),所述密封球(1206)与固定板(1204)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压缩弹簧(1207),所述密封压缩弹簧(1207)处于压缩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线上诊疗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7)与安装槽(6)槽底板之间连接有一对分离压缩弹簧(10),所述分离压缩弹簧(10)靠近验证模块(7)的一端与验证模块(7)固定连接,所述验证模块(7)外壳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凯
申请(专利权)人:王晨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