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液转移装置及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70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及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上清液转移装置包括第一试管塞及第二试管塞,所述第一试管塞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上清液出料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进气控制阀;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第一试管塞,并向下延伸第一深度。所述第二试管塞上设置上清液进料管和排气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排气管放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清液转移装置,仅需要将装有样品的试管与所述第一试管塞连接,打开进气控制阀,即可实现上清液的转移,操作方便,降低实验人员的作业强度,防止样品洒落,实现精确移取上清液。实现精确移取上清液。实现精确移取上清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清液转移装置及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食品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及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油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调味品。其中,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

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因没有通过化学键和塑料聚合物相连且为脂溶性物质,容易在生产及储存等环节进入食用油中,导致食用油污染。
[0003]为探索食用油中增塑剂的关键转移节点,在食用油生产的各个关键节点取样,并依据《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SN/T 3147

2017)中所示的检测方法,检测各节点样品中增塑剂的含量,以判断增塑剂的迁移规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称取0.5g左右的样品于10mL玻璃刻度试管中,加3mL乙腈,加0.1mL正己烷,涡旋混匀1min,加入0.6g无水硫酸镁和0.15g醋酸钠,涡旋混匀3min,离心,上清液转移至另一试管中,再加入25mgPSA粉和25mgC18粉,以及75mg无水硫酸镁,旋涡混匀1min,3000r/min离心5min,转移上清液于另一干净试管中,氮吹近干,准确移取2mL正己烷复溶,供GC

MC分析。
[0004]上述检测过程中,需要完成至少两次上清液移取过程和一次氮气吹干过程。目前,实验室内,上清液的转移主要通过实验人员操作移液管进行移取,当待检测样品数量较多时,实验人员作业量较大,且在上清液转移过程中,存在难以精准取样,容易出现样品洒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及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食用油品中增塑剂含量时,存在的实验人员作业量大,难以精准取样,样品容易洒落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包括:
[0008]第一试管塞,所述第一试管塞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上清液出料管,所述进气管用于通入气体,所述进气管上设置进气控制阀;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第一试管塞,并向下延伸第一深度;以及
[0009]第二试管塞,所述第二试管塞上设置上清液进料管和排气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排气管放空。
[0010]优选地,所述上清液进料管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
[0011]优选地,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第一试管塞,并向下延伸第一深度,所述第一深度能够被调节。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试管塞上设置防护套管,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防护套管,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的外径等于所述防护套管的内径。
[0013]优选地,所述上清液进料管的出料端设置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管径大于所述上清液进料管的管径,所述缓冲罐的底部开设排料孔。
[0014]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设置吹扫管,所述吹扫管上设置吹扫控制阀。
[0015]一种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上清液转移装置。
[0016]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还包括增塑剂提取试管及上清液承接试管,所述增塑剂提取试管的开口端能够被所述第一试管塞盖合,且使得所述上清液出料管位于所述增塑剂提取试管内;所述上清液承接试管的开口端能够被所述第二试管塞盖合。
[0017]优选地,所述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还包括溶剂容量瓶和洗涤液容量瓶,所述溶剂容量瓶的开口端能够被所述第一试管塞盖合,且使得所述上清液出料管位于所述溶剂容量瓶内;所述洗涤液容量瓶的开口端能够被所述第二试管塞盖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9]通过设置第一试管塞与第二试管塞,在第一试管塞上连接用于通入气体的进气管和用于排出上清液的上清液出料管,在第二试管塞上设置用于导入上清液的上清液进料管和用于排出气体的排气管。进行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作业时,待测样品经试剂提取并除杂后,将装有样品的试管与所述第一试管塞连接,使得上清液出料管的下端位于上清液层,并将用于承接上清液的试管与所述第二试管塞连接。打开所述进气控制阀,通入气体,上清液在气压作用下,通过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被压入用于承接上清液的试管中。当所述装有样品的试管中的液位低于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的下端时,气体进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将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中残留的上清液吹入用于承接上清液的试管中。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清液转移装置替代移液管,一方面,仅需要将装有样品的试管与所述第一试管塞连接,打开进气控制阀,即可实现上清液的转移,操作方便,降低实验人员的作业强度,避免使用移液管移取样品的过程中,出现样品洒落。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的下端没入上清液的不同高度处,实现精准地分离上清液,降低上清液中杂质的引入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实施例的上清液转移装置的设备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为一实施例的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的设备流程示意图。
[0023]图4为一实施例的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食用油中增塑剂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系统1、上清液转移装置10、第一试管塞100、进气管110、进气控制阀111、上清液出料管120、防护套管130、吹扫管140、吹扫控制阀141、第二试管塞200、上清液进料管210、缓冲罐211、排气管220、连接软管300、增塑剂提取试管20、上清液承接试管30、溶剂容量瓶40、洗涤液容量瓶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一实施例中,请参看图1,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10,用于将容器A中的上清液转移至容器B中。所述上清液转移装置10包括第一试管塞100及第二试管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清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管塞,所述第一试管塞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上清液出料管,所述进气管用于通入气体,所述进气管上设置进气控制阀;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第一试管塞,并向下延伸第一深度;以及第二试管塞,所述第二试管塞上设置上清液进料管和排气管,所述上清液进料管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所述排气管放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进料管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料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清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第一试管塞,并向下延伸第一深度,所述第一深度能够被调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清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管塞上设置防护套管,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穿过所述防护套管,所述上清液出料管的外径等于所述防护套管的内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进料管的出料端设置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管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琳张瑶马桂娟王紫盺刘继辉吴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