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50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上述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将淤泥输入至进泥调节组件内调节水量及调理污泥,后经过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控制提升至淤泥压缩处理组件,对淤泥进行压滤后可直接装袋外运,经过压泥装置的上清液通过压泥装置下方大面积的絮凝池、浅式沉淀池絮凝、沉处理后,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到进泥调节组件中进行水质稀释,降低水质污染程度,减少后端处理设备压力,提高后端处理设备能力,且通过可移动载体,使得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可移动,位置变换灵活,清淤速度快,减少机械设备投入、节省人力、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计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淤泥是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在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形成近代沉积物,富含有机物,通常呈灰黑色;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强。其抗震性能很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引起建筑物地基沉陷。
[0003]现有的淤泥处理设备还存在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淤泥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包括可移动载体、设于所述可移动载体上的进泥调节组件、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连接的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一侧的淤泥压缩处理组件,所述淤泥压缩处理组件包括压泥装置、与所述压泥装置连接的絮凝池、设于所述絮凝池一侧的出水口、设于所述絮凝池下端的浅式沉淀池、以及与所述浅式沉淀池连接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一端与所述浅式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连接。
[0006]上述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将淤泥输入进泥调节组件内调节水量及调理污泥,后经过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控制提升至淤泥压缩处理组件,对淤泥进行压滤后可直接装袋外运,经过压泥装置的上清液通过压泥装置下方大面积的絮凝池、浅式沉淀池絮凝、沉处理后,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到进泥调节组件中进行水质稀释,降低水质污染程度,减少后端处理设备压力,提高后端处理设备能力,且通过可移动载体,使得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可移动,位置变换灵活,清淤速度快,减少机械设备投入、节省人力、节约能源。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泥调节组件包括淤泥斗、与所述淤泥斗连接的加药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淤泥斗内的搅拌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淤泥斗的下侧连接的进料管路、与所述进料管路连接的二次分配调节池、设于所述二次分配调节池下端的混合液回流管、以及智能控制柜,所述混合液回流管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淤泥斗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路上装有二次提升泵及电磁流量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压泥装置包括压泥罐和设于所述压泥罐内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3][001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8]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包括可移动载体10、设于所述可移动载体10上的进泥调节组件20、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20连接的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30、以及设于所述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30一侧的淤泥压缩处理组件40,所述淤泥压缩处理组件40包括压泥装置41、与所述压泥装置41连接的絮凝池42、设
于所述絮凝池42一侧的出水口43、设于所述絮凝池42下端的浅式沉淀池44、以及与所述浅式沉淀池44连接的污泥回流管45,所述污泥回流管45一端与所述浅式沉淀池4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20连接。
[0019]上述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将淤泥输入进泥调节组件20内调节水量及调理污泥,后经过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30控制提升至淤泥压缩处理组件40,对淤泥进行压滤后可直接装袋外运,具体的,经过压泥装置41的上清液通过压泥装置41下方大面积的絮凝池42、浅式沉淀池44絮凝、沉处理后,通过污泥回流管45回流到进泥调节组件10中进行水质稀释,降低水质污染程度,减少后端处理设备压力,提高后端处理设备能力,且通过可移动载体10,使得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可移动,位置变换灵活,清淤速度快,减少机械设备投入、节省人力、节约能源。
[00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移动载体10可以为汽车,轮船等可移动交通运输工具。
[002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泥调节组件20包括淤泥斗21、与所述淤泥斗21连接的加药装置22、以及设于所述淤泥斗21内的搅拌机23,使用时,通过淤泥斗21容纳淤泥,前端可通过已含有淤泥的清洗吸污车或提升泵将淤泥打入淤泥斗21内,然后通过加药装置22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经过搅拌机23充分进行混合搅拌反应,使细微悬浮物向较大悬浮物形成,可以更好的进行泥水分离,提高泥水分离速度,为后续处理提供良好条件。
[002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30包括与所述淤泥斗21的下侧连接的进料管路31、与所述进料管路31连接的二次分配调节池32、设于所述二次分配调节池32下端的混合液回流管33、以及智能控制柜34,所述混合液回流管33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淤泥斗21内,所述进料管路31上装有二次提升泵50及电磁流量计60。其中,加药调理后的淤泥通过进料管路31进入二次分配调节池32,进料管路31上装有二次提升泵50及电磁流量计60,当智能控制柜34检测到进水经电磁流量计60每次记录至三立方米(处理量可调)水量时,智能控制柜34控制二次提升泵50自动关闭,同时在处理前与混合液回流管33经过加药调理的污泥液混合,经搅拌调理后进入压泥装置41。混合液回流管33的污泥带有调理剂并且自身也具有絮凝功能,从而能减少淤泥斗21的加药量。同时在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30设置混合液回流管33,防止因设备检修、处理量过大而导致水外排和溢出的情况。在淤泥经压泥装置41压滤后,泥饼直接通过装袋处理。经压泥装置41处理后的出水还会含有部分悬浮物(SS),进入絮凝池42,通过加药装置22加药后在絮凝池42进行絮凝反应,随后进入浅式沉淀池44,进行泥水分离后,上清液回流到原处,污泥含有调理剂可以回流到压泥装置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载体、设于所述可移动载体上的进泥调节组件、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连接的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智能进料处理控制组件一侧的淤泥压缩处理组件,所述淤泥压缩处理组件包括压泥装置、与所述压泥装置连接的絮凝池、设于所述絮凝池一侧的出水口、设于所述絮凝池下端的浅式沉淀池、以及与所述浅式沉淀池连接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一端与所述浅式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智能化污泥压缩计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调节组件包括淤泥斗、与所述淤泥斗连接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邱进涂文超项名智陈昌会戴榕王玉杰康梦辉罗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益之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