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46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包括主体独柱、斜支撑柱、稳桩套筒、吸力筒、支撑柱,主体独柱与稳桩套筒通过3个斜支撑柱和支撑柱连接,通过斜支撑柱、支撑柱为主体独柱提供支撑力,稳桩套筒外侧固定安装有吸力筒,通过稳桩套筒辅助定位桩下沉并部分打入泥中,通过吸力筒吸力贯入稳定塔基基础为定位桩打桩提供支撑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筒基础与桩基础结合的复合型独柱塔基结构,可实现通过小型浮吊资源满足对基础的安装,解决了复杂海域塔基基础结构过大所导致的施工成本高昂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安装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清洁能源成为了社会能源的主要趋势。在国家大力推广下,海上风电行业飞速发展,各类的海洋结构层出不穷,各类塔基基础类结构不断更新。目前,我国用于海上风电的塔基基础均为固定式基础,常见的固定式又分为单桩式,多桩承台式,中立式,吸力筒式等,此类塔基基础均采用一种方式固定,为满足在较为复杂的海域中的使用,会对塔基基础整体进行增大,但需动用大型施工资源满足安装要求,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包括:主体独柱、斜支撑柱、稳桩套筒、吸力筒、支撑柱,
[0006]所述主体独柱为塔基基础的承载结构,所述主体独柱的外侧环状均布设置有3个所述斜支撑柱,所述斜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独柱焊接连接,所述斜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均布布置于塔基基础下部的所述稳桩套筒的上部焊接连接,所述稳桩套筒为由钢板卷制成型并满足定位桩插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主体独柱的底部外侧环状均布水平设置有3个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独柱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稳桩套筒焊接连接;
[0007]所述稳桩套筒的外侧壁安装有所述吸力筒,所述吸力筒为钢板卷制成型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吸力筒与所述稳桩套筒接触的一侧为满足所述稳桩套筒嵌入的凹形弧状结构,所述吸力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稳桩套筒焊接连接,所述吸力筒顶部与所述稳桩套筒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
[0008]所述主体独柱与所述斜支撑柱交接处的内夹角小于90
°

[0009]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本专利通过斜支撑柱、支撑柱为主体独柱提供支撑力,通过稳桩套筒辅助定位桩下沉并部分打入泥中,通过吸力筒吸力贯入稳定塔基基础为定位桩打桩提供支撑力。
[0011]2、本专利通过筒基础与桩基础结合的复合型独柱塔基结构,可实现通过小型浮吊资源满足对基础的安装,解决了复杂海域塔基基础结构过大所导致的施工成本高昂的问题。
[00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塔基基础轴测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塔基基础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吸力筒轴测图。
[0017]其中,图1

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18]1、主体独柱;2、斜支撑柱;3、稳桩套筒;4、吸力筒;5、支撑柱;6、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下面结合图1

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进行具体说明。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包括:主体独柱1、斜支撑柱2、稳桩套筒3、吸力筒4、支撑柱5,主体独柱1为塔基基础的承载结构,主体独柱1的外侧环状均布设置有3个斜支撑柱2,主体独柱1与斜支撑柱2交接处的内夹角小于90
°
,斜支撑柱2的一端与主体独柱1焊接连接,斜支撑柱2的另一端与均布布置于塔基基础下部的稳桩套筒3的上部焊接连接,稳桩套筒3为由钢板卷制成型并满足定位桩插入的空心圆柱体,主体独柱1的底部外侧环状均布水平设置有3个支撑柱5,支撑柱5的一端与主体独柱1焊接连接,支撑柱5的另一端与稳桩套筒3焊接连接;稳桩套筒3的外侧壁安装有吸力筒4,吸力筒4为钢板卷制成型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的空心圆柱体,吸力筒4与稳桩套筒3接触的一侧为满足稳桩套筒3嵌入的凹形弧状结构,吸力筒4的外侧壁与稳桩套筒3焊接连接,吸力筒4顶部与稳桩套筒3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6。
[0023]本专利应用原理:
[0024]在稳桩套筒3内固定定位桩,利用运输船将塔基基础结构运输至施工海域,运输船抛锚就位,小浮吊船停驳就位,利用小浮吊船吊装稳桩套筒3内的定位桩,定位桩与稳桩套筒3解除固定;
[0025]将定位桩下放,再使用打桩锤将定位桩打入泥一部分,使用小浮吊船吊装塔基基础进行扶正,解除塔基基础与运输船船甲板的固定,对吸力筒4进行打气,利用气浮力顶升塔基基础,使之与船甲板工装脱离,塔基基础与船甲板工装脱离后运输船撤离;
[0026]在小浮吊船对塔基基础进行吊装扶正的情况下,对吸力筒4进行缓慢排气,使吸力筒4缓慢下放至接触泥面,自重入泥后吸力筒4开始贯入,塔基基础安装完成,根据实际需要,对定位桩进行保留或者拆除,如需保留,使用打桩锤通过替打段辅助将定位桩打入到土壤持力层。
[002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桩复合型独柱塔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独柱(1)、斜支撑柱(2)、稳桩套筒(3)、吸力筒(4)、支撑柱(5),所述主体独柱(1)为塔基基础的承载结构,所述主体独柱(1)的外侧环状均布设置有3个所述斜支撑柱(2),所述斜支撑柱(2)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独柱(1)焊接连接,所述斜支撑柱(2)的另一端与均布布置于塔基基础下部的所述稳桩套筒(3)的上部焊接连接,所述稳桩套筒(3)为由钢板卷制成型并满足定位桩插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主体独柱(1)的底部外侧环状均布水平设置有3个所述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独柱(1)焊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翎羽武海潮李海云王文国刘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