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10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海绵城市领域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包括地基,地基的表面开设有收集口,收集口的正下方开设有下水道管,下水道管上部一侧贯通连接有紧急排入管,下水道管内设置有粉碎装置和清理装置;粉碎装置包括凹槽,凹槽开设在紧急排入管正下方的下水道内壁,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辊,旋转辊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凸轮,第一凸轮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凸轮,第二凸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有处理仓,处理仓开设在下水道管的底部,转动杆贯穿处理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粉碎轮,有益于降低雨水流速,避免污染物堵塞和实现自动清理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领域,具体是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的海绵城市在建设中通过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通过长下水道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管道,当雨水过大时候其他固定管道与路面收集口共同将雨水排入下水道时,下落速度过快容易导致下水道堵塞,从而使得循环系统的瘫痪,造成雨水漫出下水道的问题,同时由于下水道中水体中污染物过多需要利用滤网去过滤一些污染物,当滤网长时间过滤水体而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容易造成滤网堵塞,而传统的清理方法需要人员爬入下水道手动清理,大雨天工作不方便且耗费人力。
[0003]现有技术中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存在下水道在排走雨水时无法控制雨水流速且难以对雨水中大颗粒易碎物质进粉碎,从而造成下水道管堵塞和难以对下水道滤网进行自动清理而浪费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表面开设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正下方开设有下水道管,所述下水道管上部一侧贯通连接有紧急排入管,所述下水道管内设置有粉碎装置和清理装置;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紧急排入管正下方的下水道内壁,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辊,所述旋转辊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有处理仓,所述处理仓开设在下水道管的底部,所述转动杆贯穿处理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粉碎轮。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侧所述粉碎轮小于下侧粉碎轮,有益于对水体中不同大小的污染物进行粉碎,避免在处理仓内堆积,造成堵塞。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贯通连接有两组轴承,两组所述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管,所述第二保护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下水道内壁内,有益于支撑转动杆,降低转动杆在固定限位时的摩擦力,提高转动效率。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保护管的顶部与凹槽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内侧与转动杆之间间隙为毫米,所述防水盖内侧与转动杆之间添
加有防水润滑油,有益于避免凹槽和下水道内的雨水流进第二保护管内,同时不影响转动杆的转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辊的表面阵列连接有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的一侧表面中部高度均低于四周高度,有益于承接雨水,使得雨水的冲力力增大,从而增强旋转辊的持续转动效率。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内壁设置为斜面,有益于排入雨水,避免雨水堆积在转动杆附近,影响转动杆的转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粉碎轮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粉碎叶结构,所述粉碎叶结构的厚度设置为厘米,所述两组粉碎叶与粉碎仓保持平行,有益于降低粉碎轮转动的阻力,同时降低水流对粉碎叶转动的影响。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管,所述L型管顶部固定连接在下水管道底部,所述L型管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凹槽底部,有益于当处理仓无法快速处理大量雨水时,水位感应器感应到雨水漫过凹槽,使得旋转辊无法继续工作时,传出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多余雨水从L型管排出到其他城市管道或河流中降低循环系统压力。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理装置包括半齿轮,所述半齿轮固定连接在粉碎轮底部,所述半齿轮一侧齿面啮合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处理仓的底部,所述从动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处理仓,所述连接杆远离从动轮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板,所述刷板的底部贴合连接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净化仓,所述净化仓固定连接在下水道管底部的地基内,有益于通过粉碎装置中的粉碎辊的转动使得第一凸轮带动第二凸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最终使得两组粉碎轮带动半齿轮进行旋转,半齿轮旋转一圈带动从动轮进行旋转,从动轮在带动连接杆和刷板对过滤罩表面进行一次清理,半齿轮无齿面经过时,从动轮失去推力,弹簧将连接杆拉回,完成对过滤罩顶部表面持续左右清理,避免处理仓内雨水无法进入净化仓内进行下一步净化。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仓内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净化仓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净化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仓,所述蓄水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连接有第一保护管并固定连接有水桩,所述水桩固定连接在地基表面,所述第一保护管固定连接在地基内部,所述输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固定环,多组所述固定环外侧均固定连接在第一保护管内部,所述潜水泵电性连接城市电网,有益于将处理仓内处理完的水经过净化仓中过滤装置进行净化,然后排入蓄水仓内进行储存,最后在有需要的时候通过水桩将蓄水仓内的雨水通过潜水泵和输水管运输到水桩内进行其他使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凹槽开设在紧急排入管正下方的下水道内壁,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辊,完成收集口和紧急排入管的雨水对旋转辊表面进行冲击,提高旋转辊的动力,旋转辊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凸轮,第一凸轮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凸轮,第二凸轮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完成粉碎辊的转动使得第一凸轮带动第二凸轮进行转动,第二凸轮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有处理仓,处理仓开设在下水道管的底部,转动的贯穿处理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粉碎轮,完成转动杆带动两组粉碎轮对处理仓内由过滤板流入雨水中的大颗粒易碎污染物进行粉碎处理,并通过旋转辊的转动使得雨水在下水道内下落速度降低,解决了下水道在排走雨水时无法控制雨水流速且难以对雨水中大颗粒易碎物质进粉碎,从而造成下水道管堵塞的问题,达到了降低雨水流速,避免下水道堵塞的效果。
[0017]2、本技术中,通过半齿轮固定连接在粉碎轮底部,半齿轮一侧齿面啮合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处理仓的底部,从动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从动轮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板,刷板的底部贴合连接有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的表面开设有收集口(2),所述收集口(2)的正下方开设有下水道(3)管,所述下水道(3)管上部一侧贯通连接有紧急排入管(3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3)管内设置有粉碎装置(17)和清理装置(18);所述粉碎装置(17)包括凹槽(4),所述凹槽(4)开设在紧急排入管(32)正下方的下水道(3)内壁,所述凹槽(4)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辊(19),所述旋转辊(19)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一凸轮(20),所述第一凸轮(20)的下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凸轮(21),所述第二凸轮(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的底部贯穿连接有处理仓(7),所述处理仓(7)开设在下水道(3)管的底部,所述转动杆(22)贯穿处理仓(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粉碎轮(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粉碎轮(25)小于下侧粉碎轮(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2)贯通连接有两组轴承(24),两组所述轴承(2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管(23),所述第二保护管(23)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下水道(3)内壁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管(23)的顶部与凹槽(4)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内侧与转动杆(22)之间间隙为1毫米,所述防水盖内侧与转动杆(22)之间添加有防水润滑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辊(19)的表面阵列连接有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的一侧表面中部高度均低于四周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内壁设置为斜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粉碎轮(2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粉碎叶结构,所述粉碎叶结构的厚度设置为1厘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西林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