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玉米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09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包括吸室壳体、导种轮、隔板、种勺盘和种室壳体,吸室壳体、导种轮、隔板、种勺盘和种室壳体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依次连接,所述吸室壳体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落种板,所述种勺盘的外侧面一周均布有种勺,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有过种孔,所述种室壳体包括进料管,所述种勺的尾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由两个曲面组成,所述种室壳体还包括第一进种口、第二进种口和清种刀,所述第一进种口与进料管的底端相连通,第二进种口设置在第一进种口的上方且与进料管相连通,所述清种刀设置在种室壳体的内环边缘线上,本新型玉米排种器,降低玉米种子出现漏播和重播的概率,提高排种效率和质量。提高排种效率和质量。提高排种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玉米排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

技术介绍

[0002]勺轮式排种器是一种排种质量较好的机械式精密排种器。勺轮式排种器结构简单,对种子适应性强、不伤种磕种等优点,在精播玉米种子作物上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
[0003]现有的勺轮式排种器结构较为简单,通过导种轮和种勺盘的同步转动将玉米种子从种室壳体传递到导轮中,进而从落种板排出,然而在种子的排种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播和重播的现象,影响排种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降低玉米种子出现漏播和重播的概率,提高排种效率和质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包括吸室壳体、导种轮、隔板、种勺盘和种室壳体,吸室壳体、导种轮、隔板、种勺盘和种室壳体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依次连接,所述吸室壳体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落种板,所述种勺盘的外侧面一周均布有种勺,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有过种孔,所述种室壳体包括进料管,所述种勺的尾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由两个曲面组成,所述种室壳体还包括第一进种口、第二进种口和清种刀,所述第一进种口与进料管的底端相连通,第二进种口设置在第一进种口的上方且与进料管相连通,所述清种刀设置在种室壳体的内环边缘线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切线夹角为35~40
°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曲面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三曲面,第二曲面和第三曲面的切线夹角为75~85
°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种口的尺寸大于第二进种口,所述清种刀设置在第二进种口的上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室壳体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吸室进口,吸室进口与外部吸负压装置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室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弧形的吸室流道,所述吸室流道与落种板的位置相对应。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室壳体与导种轮之间设置有孔板,导种轮的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凹孔,凹孔与隔板上的过种孔位置相对应,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型孔,型孔与凹孔位置相对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玉米排种器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的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通过在种勺的尾端设置由第一曲面和第二
曲面构成的凹槽,使得种子更容易通过种勺的转动通过凹槽进行取种,通过设置第二曲面可以增加种子掉落隔板上过种孔的速度,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大倾角设置增加种室壳体的囊种空间,降低漏播率,提高播种质量;通过在种勺壳体上增加第一进种口和第二进种口可以进行二次充种,增加种勺取种区域,通过设置清种刀增加种勺经过种堆的时间,提高种勺取种效率,降低重播率,大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去种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种勺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种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吸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吸室壳体、11吸室进口、12吸室流道、13落种板、2孔板、21 型孔、3导种轮、31凹孔、4隔板、41过种孔、5种勺盘、51种勺、52第一曲面、53第二曲面、第三曲面、6种室壳体、61第一进种口、62第二进种口、 63清种刀、64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描述与理解方便,以下以图2的上方为上方进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包括吸室壳体1、导种轮3、隔板4、种勺盘5和种室壳体6,吸室壳体1、导种轮3、隔板4、种勺盘5和种室壳体6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依次连接,导种轮3和种勺盘5随转轴一起转动,吸室壳体1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落种板13,种勺盘5的外侧面一周均布有种勺51,隔板4的上端设置有过种孔41,种室壳体6包括进料管64,种勺51的尾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曲面52和第二曲面53,第一曲面52和第二曲面53的切线夹角为35~40
°
,通过第一曲面52和第二曲面53间的大夹角可以增加取种率,第二曲面53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三曲面54,第二曲面53和第三曲面54的切线夹角为 75~85
°
,第三曲面54的设置使得种子更容易进入种勺盘5,种室壳体6还包括第一进种口61、第二进种口62和清种刀63,第一进种口61与进料管64的底端相连通,第二进种口62设置在第一进种口61的上方且与进料管64相连通,清种刀63设置在种室壳体6的内环边缘线上,第一进种口61的尺寸大于第二进种口62,清种刀63设置在第二进种口62的上方,增加种勺经过种堆的时间,提高种勺取种效率,降低重播率,本新型玉米排种器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的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大大提高了排种质量和效率。
[0022]在使用时:玉米种子通过进料管64进入到种室壳体6内,当进料管64底部堆满种子后,种子从第一进种口61和第二进种口62同时进入到种室壳体6 内,种室壳体6内的种勺盘
5随着转轴旋转,通过种勺51尾端的凹槽将种子囊取,然后通过隔板4上的过种孔41进入到吸室壳体6内,在吸室壳体6内导种轮3旋转作用下,使得玉米种子从落种板13排出。
[0023]实施例2:请参阅图5

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室壳体1的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吸室进口11,吸室进口11与外部吸负压装置连接,吸室壳体 1的内侧面设置有弧形的吸室流道12,吸室流道12与落种板13的位置相对应,吸室壳体1与导种轮3之间设置有孔板2,导种轮3的外侧面一周均匀设置有凹孔31,凹孔31与隔板4上的过种孔41位置相对应,孔板2上设置有多个型孔21,型孔21与凹孔31位置相对应,通过气压吸附加快种子落到导种轮3 的速度,可以有效的增加排种效率,导种轮3上的凹孔31和孔板2上型孔21 使得负压气流通过型孔21的吸附将种子吸附到吸室壳体1内,进而提高排种效率。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包括吸室壳体(1)、导种轮(3)、隔板(4)、种勺盘(5)和种室壳体(6),吸室壳体(1)、导种轮(3)、隔板(4)、种勺盘(5)和种室壳体(6)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依次连接,所述吸室壳体(1)的外侧面下端设置有落种板(13),所述种勺盘(5)的外侧面一周均布有种勺(51),所述隔板(4)的上端设置有过种孔(41),所述种室壳体(6)包括进料管(64),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勺(51)的尾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由两个曲面组成,所述种室壳体(6)还包括第一进种口(61)、第二进种口(62)和清种刀(63),所述第一进种口(61)与进料管(64)的底端相连通,第二进种口(62)设置在第一进种口(61)的上方且与进料管(64)相连通,所述清种刀(63)设置在种室壳体(6)的内环边缘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曲面(52)和第二曲面(53),第一曲面(52)和第二曲面(53)的切线夹角为35~4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玉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翔张重阳王鹏王云飞葛越锋唐凯怿李得志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