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777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包括自来水供水管路、蓄水槽供水管路、输水管路、节能器、以及变频水泵;所述节能器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导引管;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腔,且外壳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蓄水槽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变频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变频水泵的出水端与输水管路连通;所述内置导引管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腔内;所述内置导引管的顶端从外壳的顶端伸出,且内置导引管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供水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采用变频水泵的情况下,并可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合理设置节能器,可使两股水流平稳混合的同时,还可降低制作难度。作难度。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小区及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系统常通过自来水供水管路向低位水箱供水,然后再通过水泵抽送至高位水箱,再通过高位水箱供水给用户。但后来基于卫生防护及瞬间启动电流强度大小方面的考虑,从而将二次供水系统中采用自来水供水管路、低位水箱、变频水泵,以通过取消高位水箱,改善了供水卫生条件,实现了水泵的软性启动,降低瞬间启动电流的冲击。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变频水泵抽送水,需耗费较大的能量。因此,如何在采用变频水泵的情况下,并可达到节能的效果,已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在采用变频水泵的情况下,并可达到节能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包括自来水供水管路、蓄水槽供水管路、输水管路、节能器、以及变频水泵;所述节能器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导引管;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腔,且外壳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蓄水槽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变频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变频水泵的出水端与输水管路连通;所述内置导引管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腔内,并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内置导引管的顶端从外壳的顶端伸出,且内置导引管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供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出水口的中心轴线、连通口的中心轴线重合。
[0006]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轴线与外壳内腔的中心轴线重合。
[0007]所述连通口的口径小于第一进水口的口径、出水口的口径、第二进水口的口径。
[0008]所述连通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垂直。
[0009]所述内置导引管包括沿着内腔的轴向延伸并位于内腔内的出水管段、过渡管段、以及进水管段;所述进水管段的延伸方向与内腔的轴向垂直,所述过渡管段衔接在出水管段与进水管段之间;所述连通口形成在出水管段远离过渡管段的一端上,所述第二进水口形成在进水管段远离过渡管段的一端上;从出水管段靠近过渡管段的一端至远离过渡管段的一端,所述出水管段的内径逐渐减小。
[0010]所述过渡管段的延伸轨迹呈射流状。
[0011]所述输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闸阀。
[0012]该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蓄水槽,蓄水槽供水管路与蓄水槽连通;所述蓄水槽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闸阀和单向阀。
[0013]该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还包括补给管路,所述补给管路用于连通自来水供水管路
和蓄水槽;所述补给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闸阀、以及位于蓄水槽内的浮球阀。
[0014]所述自来水供水管路包括第四闸阀、第五闸阀、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四闸阀连接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第五闸阀连接在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所述补给管路与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进水口连通。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在采用变频水泵的情况下,并通过结合自来水供水管路、蓄水槽供水管路、输水管路、节能器,使得来自自来水供水管路的自来水和蓄水槽供水管路供给的水流在节能器混合,并通过节能器将两股水流量、压力达到平稳混合转输至变频水泵的进水端,而通过借助自来水供水管路的自来水的余压,可提高变频水泵进水端液体压力,从而可节省能量,因而,可在变频水泵的变频控制下,达到节能的效果;而且,通过合理设置节能器,可使两股水流平稳混合的同时,还可降低制作难度,以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为节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10、自来水供水管路;11、第四闸阀;12、第五闸阀;20、蓄水槽供水管路;21、第二闸阀;22、单向阀;30、输水管路;31、第一闸阀;40、节能器;41、外壳;42、内置导引管;43、内腔;44、第一进水口;45、出水口;46、第二进水口;47、出水管段;48、过渡管段;49、进水管段;50、变频水泵;60、补给管路;61、第三闸阀;62、浮球阀;71、蓄水槽;81、通气帽;82、人孔;91、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包括自来水供水管路10、蓄水槽供水管路20、输水管路30、节能器40、以及变频水泵50;所述节能器40包括外壳41、以及内置导引管42;所述外壳41内设置有内腔43,且外壳4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内腔43连通的第一进水口44,另一端设置有与内腔43连通的出水口45;所述第一进水口44与蓄水槽供水管路20连通,所述出水口45与变频水泵5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变频水泵50的出水端与输水管路30连通;所述内置导引管42的下端位于外壳41的内腔43内,并设置有连通口91;所述内置导引管42的顶端从外壳41的顶端伸出,且内置导引管42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6,所述第二进水口46与自来水供水管路10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44的中心轴线、出水口45的中心轴线、连通口91的中心轴线重合。
[0023]在使用时,蓄水槽供水管路20供给的水流经第一进水口44进入节能器40的内腔43内,自来水供水管路10供给的自来水从内置导引管42的第二进水口46进入内置导引管42内,然后从连通口91进入节能器40的内腔43内,由于自来水供水管路10的自来水余压通常
会大于蓄水槽的水位静压,而自来水和蓄水槽供水管路20供给的水流这两股不等压的水流在节能器40的内腔43内进行交汇、平稳混合,并经出水口45流向变频水泵50的进水端,而通过借助自来水供水管路10的自来水的余压,可提高变频水泵50进水端液体压力,使变频水泵50原扬程(压力)又叠加一个压力值,通过变频水泵50变频器的自动调节,改变达到目标扬程所需的水泵频率、转速、压力,从而在变频水泵50的变频控制下,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
[0024]所述第一进水口44的中心轴线与外壳41内腔43的中心轴线重合。
[0025]具体的,所述连通口91的口径小于第一进水口44的口径、出水口45的口径、第二进水口46的口径。所述连通口91的中心轴线A1与第二进水口46的中心轴线A2垂直。
[0026]所述内置导引管42包括沿着内腔43的轴向延伸并位于内腔43内的出水管段47、过渡管段48、以及进水管段49;所述进水管段49的延伸方向与内腔43的轴向垂直,所述过渡管段48衔接在出水管段47与进水管段49之间;所述连通口91形成在出水管段47远离过渡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供水管路、蓄水槽供水管路、输水管路、节能器、以及变频水泵;所述节能器包括外壳、以及内置导引管;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腔,且外壳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蓄水槽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变频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变频水泵的出水端与输水管路连通;所述内置导引管的下端位于外壳的内腔内,并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内置导引管的顶端从外壳的顶端伸出,且内置导引管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供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出水口的中心轴线、连通口的中心轴线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轴线与外壳内腔的中心轴线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口径小于第一进水口的口径、出水口的口径、第二进水口的口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垂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导引管包括沿着内腔的轴向延伸并位于内腔内的出水管段、过渡管段、以及进水管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三曲祥瑞韩小波陈逸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