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64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包括径流场主体、支撑架、滑轮支撑组件和千斤顶,径流场主体前侧通过引流管与径流收集瓶连接相通;径流场主体固定在支撑架顶部;滑轮支撑组件固定在支撑架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千斤顶通过连接组件与滑轮支撑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快捷的调节径流场的坡度,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


[0001]本技术涉及径流场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径流场普遍应用于降雨实验中,用于测定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量,其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行业人员的普遍认可。
[0003]但是,现有的径流场体量较大,其中涉及到动土量大、投资量大、坡度固定后不易更改等问题,建设多个不同坡度的径流场,其工作量就更大,给水土流失测定工作增添了很多工作量及麻烦。
[0004]因此,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能够对径流场的坡度进行调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包括:
[0008]径流场主体,所述径流场主体前侧通过引流管与径流收集瓶连接相通;
[0009]支撑架,所述径流场主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顶部;
[0010]滑轮支撑组件,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
[0011]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滑轮支撑组件连接。
[0012]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能够方便快捷的调节径流场的坡度,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包括:
[0015]第一支撑杆,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腿上;
[0016]两个第一连接圆盘,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分别套合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间隔分布;
[0017]两个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上;
[0018]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铰接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部与地面接触。
[0019]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包括螺旋杆、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底座、顶头、两个第二支撑臂、两个第三支撑臂、两个第四支撑臂、两个第五支撑臂和摇动把手,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旋拧在水平分布的所述螺旋杆上;所述顶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
件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摇动把手固定在所述螺旋杆一端部。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圆盘,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所述第二连接圆盘套合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所述顶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圆盘底部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顶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顶头铰接,所述第三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四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五支撑臂一端通过第六连接件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五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端带螺纹的第二连接杆和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
[0023]进一步的,所述径流场主体的下侧拦水墙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上安装有拦截网;所述条形孔顶部固定有盖板,所述条形孔底部固定有倾斜分布的带引流孔的引流板,且所述引流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所述径流收集瓶通过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孔连接相通。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盖板能够防止外部雨水通过拦截网进入径流场主体。
[0025]进一步的,所述径流收集瓶包括瓶体、橡胶卡圈和橡胶塞,所述瓶体顶部开设有入口;所述橡胶卡圈安装在所述入口处;所述引流管底端通过所述橡胶塞安装在所述橡胶卡圈内。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橡胶塞及橡胶卡圈能够防止外部雨水进入瓶体。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径流场主体及径流收集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滑轮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千斤顶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包括:
[0034]径流场主体1,径流场主体1前侧通过引流管2与径流收集瓶3连接相通;
[0035]支撑架4,径流场主体1固定在支撑架4顶部;
[0036]滑轮支撑组件5,滑轮支撑组件5固定在支撑架4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
[0037]千斤顶6,千斤顶6通过连接组件7与滑轮支撑组件5连接。
[0038]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的调节径流场的坡度,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
[0039]具体的,滑轮支撑组件5包括:
[0040]第一支撑杆51,水平分布的第一支撑杆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腿上;
[0041]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分别套合在第一支撑杆51上且间隔分布;
[0042]两个第一支撑臂53,两个第一支撑臂53的后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54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上;
[0043]两个滚轮55,两个滚轮55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56铰接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臂53的前端部与地面接触。
[0044]具体的,千斤顶6包括螺旋杆61、第一固定件62、第二固定件63、底座64、顶头65、两个第二支撑臂66、两个第三支撑臂67、两个第四支撑臂68、两个第五支撑臂69和摇动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径流场主体,所述径流场主体前侧通过引流管与径流收集瓶连接相通;支撑架,所述径流场主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顶部;滑轮支撑组件,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滑轮支撑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腿上;两个第一连接圆盘,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分别套合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间隔分布;两个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上;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铰接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部与地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包括螺旋杆、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底座、顶头、两个第二支撑臂、两个第三支撑臂、两个第四支撑臂、两个第五支撑臂和摇动把手,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旋拧在水平分布的所述螺旋杆上;所述顶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摇动把手固定在所述螺旋杆一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丁勇乌日力嘎李淑慧万珏林苏敏刘燕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