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751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圆台的小端面上设有与圆台共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环形凹槽的外径、内径、深度分别对应与环形垫圈的外径、内径、厚度相同;或者不设置环形凹槽,但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上圆柱之间完全填充树脂;或者不设置环形凹槽,但上圆柱的侧面包裹一层橡胶,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橡胶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与现有的置纱盘相比,不容易夹杂废丝。不容易夹杂废丝。不容易夹杂废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纤行业自动化
,涉及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工业丝的整理打包过程,采用的是全自动设备,流程如下:自动络筒

丝厢拆分

剥丝打结

自动外检

自动包装。
[0003]自动外检的设备包括置纱盘、自动外检仓。置纱盘材料为坚硬材质塑料,机器人将丝饼从丝车上放到置纱盘上时撞击力度大,无缓冲,丝饼易变形,所以会加一层垫圈,起到缓冲作用,但是垫圈中间与置纱盘之间产生夹缝,很容易夹废丝,如图1、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置纱盘装置,包括环形垫圈1和置纱盘2,置纱盘2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3,圆台3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使用时环形垫圈1放置于置纱盘2的圆台3的小端面上。夹杂在置纱盘上的废丝与丝饼距离很近,自动外检仓在检验毛丝时无法区分是丝饼上的毛丝还是置纱盘上的毛丝,进而废丝会被外检仓的镜头误判为毛丝,大大降低检验的准确性。
[0004]因此,如何改进置纱盘的结构,使得置纱盘与垫圈之间不容易夹废丝,进而提高自动外检仓检测的准确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7]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用于在丝饼放置于置纱盘时起缓冲作用的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圆台的小端面上设有与圆台共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环形凹槽的外径、内径、深度分别对应与环形垫圈的外径、内径、厚度相同,使得环形垫圈可内嵌在环形凹槽内,与置纱盘贴合。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上圆柱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上圆柱的直径为所述上圆柱的外径。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的外径和内径之差为0.7~1.1mm,内径为90~130mm,环形垫圈的内径略小于纸管内径,环形垫圈的外径略大于纸管外径,既起到缓冲作用又避免夹带废丝。
[0011]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为聚四氟乙烯环形垫圈。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位于圆台下方且与其共轴连接的下圆柱,下圆柱的直径等于圆台的大端直径。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套在下圆柱上且靠近下圆柱远离圆台的一端的圆环。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为聚乙烯置纱盘。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用于在丝饼放置于置纱盘时起缓冲作用的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上圆柱之间完全填充树脂。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上圆柱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上圆柱的直径为所述上圆柱的外径。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的外径和内径之差为0.7~1.1mm,内径为90~130mm,环形垫圈的内径略小于纸管内径,环形垫圈的外径略大于纸管外径,既起到缓冲作用又避免夹带废丝。
[0019]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为聚四氟乙烯环形垫圈。
[0020]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位于圆台下方且与其共轴连接的下圆柱,下圆柱的直径等于圆台的大端直径。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套在下圆柱上且靠近下圆柱远离圆台的一端的圆环。
[0022]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为聚乙烯置纱盘。
[00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用于在丝饼放置于置纱盘时起缓冲作用的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上圆柱的侧面包裹一层橡胶,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橡胶贴合。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5]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上圆柱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上圆柱的直径为所述上圆柱的外径。
[0026]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的外径和内径之差为0.7~1.1mm,内径为90~130mm,环形垫圈的内径略小于纸管内径,环形垫圈的外径略大于纸管外径,既起到缓冲作用又避免夹带废丝。
[0027]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为聚四氟乙烯环形垫圈。
[0028]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位于圆台下方且与其共轴连接的下圆柱,下圆柱的直径等于圆台的大端直径。
[0029]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还包括套在下圆柱上且靠近下圆柱远离圆台的一端的圆环。
[0030]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置纱盘为聚乙烯置纱盘。
[0031]如上所述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环形垫圈与橡胶一体成型。
[0032]有益效果
[0033]本技术的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与现有的置纱盘相比,不容易夹杂废丝,减少了废丝导致的外检仓误降,降低了人工复检外观数量,减少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现有技术的放置纸管的置纱盘装置的分解图;
[0035]图2为本技术的放置纸管的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的分解图;
[0036]图3为现有技术的置纱盘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的置纱盘防缠丝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0038]其中,1

环形垫圈,2

置纱盘,3

圆台,4

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40]实施例1
[0041]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如图2、4所示,包括置纱盘2和环形垫圈1;
[0042]环形垫圈1为聚四氟乙烯环形垫圈,环形垫圈1的外径和内径之差为0.7~1.1mm,内径为90~130mm;
[0043]置纱盘2为聚乙烯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圆台3和下圆柱;
[0044]上圆柱具有中空结构;圆台3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其特征在于,圆台的小端面上设有与圆台共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内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环形凹槽的外径、内径、深度分别对应与环形垫圈的外径、内径、厚度相同。2.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其特征在于,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上圆柱之间完全填充树脂。3.一种置纱盘防缠丝装置,包括置纱盘和环形垫圈,置纱盘包括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且共轴的上圆柱和圆台,圆台的小端在上,且小端直径大于上圆柱的直径,其特征在于,上圆柱的侧面包裹一层橡胶,环形垫圈套在上圆柱上,其下表面与圆台的小端面贴合,其内侧面与橡胶贴合。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义伟刘莎莎张希霞赵艳丽刘碧波沈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