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10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双向封井器由电子编码装置、坐封动力缸装置和双向封井器装置组成;电子编码装置用于对井下工具的控制;坐封动力缸装置的作用是通过油井套管内井液进入到坐封动力缸内产生压力;双向封井器装置的作用是射孔后,在射孔段以上井位进行封井,防止射孔后油液喷出井口;所电子编码装置的底端与坐封动力缸装置的顶端连接,坐封动力缸装置的底端与双向封井器装置的顶端。应用在油井射孔作业中与射孔联作。采用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操作,不受因井深、套损、斜度的影响,可精准、可靠的实现封井。可靠的实现封井。可靠的实现封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


[0001]本技术属于油田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

技术介绍

[0002]油井套管封井采用的靠提放坐封的封井技术,由于封井深度都在千米以下,受不同井深、套损、斜度的影响,经常出现坐封操作失败。若采用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操作,不受因井深、套损、斜度的影响,可精准、可靠的实现封井。故此,设计了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保证射孔后的油液不能排出井口,实环保作业,提供了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应用在油井射孔作业中与射孔联作。采用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操作,不受因井深、套损、斜度的影响,可精准、可靠的实现封井。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所述双向封井器由电子编码装置、坐封动力缸装置和双向封井器装置组成;电子编码装置用于对井下工具的控制;坐封动力缸装置的作用是通过油井套管内井液进入到坐封动力缸内产生压力;双向封井器装置的作用是射孔后,在射孔段以上井位进行封井,防止射孔后油液喷出井口;所电子编码装置的底端与坐封动力缸装置的顶端连接,坐封动力缸装置的底端与双向封井器装置的顶端。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双向封井器装置包括上提接头、丢手套筒、拉杆、丢手挡销、拉套、丢手剪钉座、丢手剪钉、推杆头、防脱剪钉、推杆、打捞头总成、第一钢球、第一钢球护套、导向销钉、第一钢球护套弹簧、内卡牙、内卡牙座、中心管、外卡牙总成、第二钢球、导向螺钉、球托、第二钢球护套、第二钢球护套弹簧、衬管座、螺栓、胶筒衬管、胶筒、胶筒隔环、中心杆、上锥体、限位钉、锚牙架、锚牙、箍簧、下锥体、尾座和尾座螺钉;
[0006]所述上提接头套装在拉杆上,所述丢手套筒套装在上提接头上,拉杆下端安装在拉套上,所述丢手挡销安装在拉杆上,拉套连接下拉杆的下端;所述丢手剪钉座套装在中心管的上端,所述丢手剪钉安装在丢手剪钉座上;所述推杆头安装在中心管上端的孔内,推杆头的下端与推杆连接;所述防脱剪钉安装在中心管管壁的螺纹孔内,并固定推杆头环槽,推杆的下端与球托的上端连接;所述中心管的下端与中心杆连;所述打捞头总成的下端与内卡牙座连接;所述第一钢球安装在上提接头管壁的孔内,所述第一钢球护套套装在上提接头下端的外圆上,所述导向销钉安装在上提接头下端管壁的螺纹孔内;所述第一钢球护套弹簧安装在第一钢球护套的下端;所述内卡牙安装在内卡牙座上,内卡牙座的下端与衬管座连接;所述球托安装在中心杆上端的孔内;所述外卡牙总成套装在中心杆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球安装在中心杆上端的管壁孔内,所述导向螺钉安装在中心杆上端的管壁螺纹孔内,所述第二钢球护套套装在中心杆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球护套弹簧安装在第二钢球护套的下
端;所述衬管座的下端通过螺栓与胶筒衬管,胶筒衬管套装在中心杆上;所述胶筒套装在胶筒衬管上,所述胶筒隔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胶筒之间;所述中心杆的下端与尾座螺纹连接;所述上锥体套装在胶筒衬管上,上锥体的下端通过限位钉与锚牙架连接,限位钉分别安装在上锥体和下锥体的螺纹孔内,锚牙架的下端通过限位钉与下锥体连接;所述锚牙安装在锚牙架管壁的长孔内;所述箍簧套装在锚牙中部的半环槽内,所述尾座通过尾座螺钉安装在下锥体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编码装置包括下接头、电磁阀端座、电磁阀外筒、电磁阀、过滤网、第一中接、弹簧座、弹簧、电路板底座、电路板外筒、第二中接、电池外筒、第三中接、上电路板外筒、开关压盖、第四中接、短接、上接头和下压帽;
[0008]所述下接头通过螺纹与电磁阀端座连接,电磁阀端座通过螺纹与电磁阀外筒连接,电磁阀外筒的上端通过螺纹与第一中接连接;所述电磁阀安装在电磁阀外筒内;所述过滤网以半环结构通过螺钉套装在第一中接上,第一中接的上端与电路板外筒连接,所述弹簧座安装在电路板外筒内,所述弹簧安装在弹簧座与电路板底座之间,电路板底座安装在电路板外筒内,其上端和下端通过弹簧支撑;所述电路板外筒的上端与第二中接螺纹连接,第二中接的上端与电池外筒连接,电池外筒的上端与第三中接连接,第三中接的上端与上电路板外筒连接,上电路板外筒的上端与第四中接连接;所述开关压盖安装在第三中接上端的螺纹孔内,第四中接的上端与短接连接,短接的上端与上接头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坐封动力缸装置包括上连接头、缸套球座、滑动球托、钢珠、钢珠保持架、第一缸套、限位套、上活塞、上中接、下活塞、下中接、螺钉、可调外筒、可调内筒、卡头总成、下压帽和第二缸套;
[0010]所述上连接头与缸套球座螺纹连接,缸套球座与缸套连接,所述滑动球托套装在上连接头上,所述钢珠安装在钢珠保持架的孔内,钢珠保持架通过螺纹安装在上连接头上,第一缸套的下端与上中接连接;所述限位套套装在上连接头上,所述上活塞与上连接头的下端连接,上活塞的下端通过上中接与下活塞连接,上中接的下端与第二缸套连接,第二缸套的下端与下中接连接;所述下活塞的下端通过下中接与卡头总成连接,下中接的下端与可调外筒连接;所述螺钉穿过可调外筒的通孔后安装在下中接的螺纹孔内,可调外筒的下端与可调内筒连接,可调内筒的下端套入下压帽内,下压帽套在可调内筒上。下活塞上也套装有限位套。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应用在油井射孔作业中与射孔联作。采用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操作,不受因井深、套损、斜度的影响,可精准、可靠的实现封井。一方面,采用电子编码技术解决常规射堵联联作中靠机械操作封井失败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射堵联作封井器工作,更有效解决斜井、水平井封井操作复杂和封井失败的问题;最后,利用套管内井液压力差,驱使坐封动力缸装置产生拉力来使封井器坐封,解决常规坐封靠提放油管实现坐封而导致作业机负荷过大超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3]图2是实施例一中双向封井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是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6是图2中D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7是图2中E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8是图2中F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9是图2中G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10是图2中H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11是实施例一中坐封动力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是图11中P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13是图11中Q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14是图11中R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15是图11中T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16是图11中W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7是实施例一中电子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封井器由电子编码装置(500)、坐封动力缸装置(800)和双向封井器装置(100)组成;电子编码装置(500)用于对井下工具的控制;坐封动力缸装置(800)的作用是通过油井套管内井液进入到坐封动力缸内产生压力;双向封井器装置(100)的作用是射孔后,在射孔段以上井位进行封井,防止射孔后油液喷出井口;所电子编码装置(500)的底端与坐封动力缸装置(800)的顶端连接,坐封动力缸装置(800)的底端与双向封井器装置(100)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编码技术控制坐封的射堵联作双向封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封井器装置(100)包括上提接头(1)、丢手套筒(2)、拉杆(3)、丢手挡销(4)、拉套(5)、丢手剪钉座(6)、丢手剪钉(7)、推杆头(8)、防脱剪钉(9)、推杆(10)、打捞头总成(11)、第一钢球(12)、第一钢球护套(13)、导向销钉(14)、第一钢球护套弹簧(15)、内卡牙(16)、内卡牙座(17)、中心管(18)、外卡牙总成(19)、第二钢球(20)、导向螺钉(21)、球托(22)、第二钢球护套(23)、第二钢球护套弹簧(24)、衬管座(25)、螺栓(26)、胶筒衬管(27)、胶筒(28)、胶筒隔环(29)、中心杆(30)、上锥体(31)、限位钉(32)、锚牙架(33)、锚牙(34)、箍簧(35)、下锥体(36)、尾座(37)和尾座螺钉(38);所述上提接头(1)套装在拉杆(3)上,所述丢手套筒(2)套装在上提接头(1)上,拉杆(3)下端安装在拉套(5)上,所述丢手挡销(4)安装在拉杆(3)上;所述丢手剪钉座(6)套装在中心管(18)的上端,所述丢手剪钉(7)安装在丢手剪钉座(6)上;所述推杆头(8)安装在中心管(18)上端的孔内,推杆头(8)的下端与推杆(10)连接;所述防脱剪钉(9)安装在中心管(18)管壁的螺纹孔内,推杆(10)的下端与球托(22)的上端连接;所述中心管(18)的下端与中心杆(30)连;所述打捞头总成(11)的下端与内卡牙座(17)连接;所述第一钢球(12)安装在上提接头(1)管壁的孔内,所述第一钢球护套(13)套装在上提接头(1)下端的外圆上,所述导向销钉(14)安装在上提接头(1)下端管壁的螺纹孔内;所述第一钢球护套弹簧(15)安装在第一钢球护套(13)的下端;所述内卡牙(16) 安装在内卡牙座(17)上,内卡牙座(17)的下端与衬管座(25)连接;所述球托(22)安装在中心杆(30)上端的孔内;所述外卡牙总成(19)套装在中心杆(30)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球(20)安装在中心杆(30)上端的管壁孔内,所述导向螺钉(21)安装在中心杆(30)上端的管壁螺纹孔内,所述第二钢球护套(23)套装在中心杆(30)的上端,所述第二钢球护套弹簧(24)安装在第二钢球护套(23)的下端;所述衬管座(25)的下端通过螺栓(26)与胶筒衬管(27),胶筒衬管(27)套装在中心杆(30)上;所述胶筒(28)套装在胶筒衬管(27)上,所述胶筒隔环(29)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胶筒(28)之间;所述中心杆(30)的下端与尾座(37)螺纹连接;所述上锥体(31)套装在胶筒衬管(27)上,上锥体(31)的下端通过限位钉(32)与锚牙架(33)连接,锚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栽星黄国全李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金祥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