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92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组件,气管导管包括管主体、第一球囊接头、第二球囊接头和抽吸接头;管主体内设置有第一球囊腔、第二球囊腔、抽吸腔和呼吸通道;管主体的远端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二球囊包覆在第一球囊的外侧;管主体的远端开设有抽吸口和呼吸口,抽吸口与抽吸腔连通,呼吸口与呼吸通道连通,第一球囊接头、第二球囊接头和抽吸接头均连接在管主体的近端;第一球囊与管主体的外周壁围成充胀腔,第一球囊接头与充胀腔通过第一球囊腔连通;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围成注药腔,第二球囊接头与注药腔通过第二球囊腔连通,第二球囊上开设有连通注药腔与外部的注药孔。该气管导管可避免在回撤导管时刺激患者。患者。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和气管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呼吸道疾病中,当病人患有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常采用切管切开手术进行治疗。气管切开手术,即切开颈段气管后放入气管导管,通过气管导管为需要麻醉、人工通气或其他辅助呼吸的患者提供呼吸通道。
[0003]目前市面上的气管导管在使用时会在表面上涂覆药物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风险,但是该药物在插入使用后会逐渐被冲刷掉,因此在回撤导管时,会有急剧刺激患者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在回撤导管时刺激患者的气管导管。
[000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气管导管的气管导管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主体、第一球囊接头、第二球囊接头和抽吸接头;管主体呈弧形,管主体内设置有均沿着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球囊腔、第二球囊腔、抽吸腔以及呼吸通道;管主体的远端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二球囊包覆在第一球囊的外侧;管主体的远端开设有抽吸口和呼吸口,抽吸口与抽吸腔连通,呼吸口与呼吸通道连通,第一球囊接头、第二球囊接头和抽吸接头均连接在管主体的近端;第一球囊与管主体的外周壁围成充胀腔,第一球囊接头与充胀腔通过第一球囊腔连通;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围成注药腔,第二球囊接头与注药腔通过第二球囊腔连通,第二球囊上开设有连通注药腔与外部的注药孔。r/>[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使用时,可以在气管导管表面上涂覆药物后插入气管内,然后通过充胀第一球囊的方式将气管导管固定于预设位置,第二球囊包覆在第一球囊外,第一球囊充胀时,由于第二球囊有弹性,第二球囊会贴着第一球囊一同充胀,患者通过呼吸通道进行呼吸,并且可将抽吸装置与抽吸接头连接,通过向该抽吸腔内提供负压,将分泌物流体及其他物质抽吸出来。治疗完成,回撤导管时,通过第二球囊接头向注药腔内注射药物,药物通过与注药腔连通的注药孔注射到人体气管壁上进行麻醉,从而减小对患者的急剧刺激。
[0008]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均贯穿管主体的外壁;充胀腔与第一球囊腔通过第一连通孔连通,注药腔与第二球囊腔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
[000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球囊接头设置有单向阀和指示球囊,指示球囊与第一球囊连通。指示球囊和第一球囊位于单向阀的同侧。
[0010]由此可见,指示球囊与第二球囊连通,充胀时,二者同时膨胀,因此指示球囊可以间接观察第一球囊的充胀程度。
[001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气管导管还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均自管主体的近端向外延伸,第一支管与第一球囊腔连通,第二支管与第二球囊腔连通,第三支管与抽吸腔连通,第一球囊接头连接在第一支管的自由端,第二球囊接头连接在第二支管的自由端,抽吸接头连接在第三支管的自由端。
[001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管主体由硬质材料制成。
[0013]由此可见,管主体可支撑气道不被塌陷而维持呼吸。
[0014]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扩张器和上述的气管导管,扩张器呈弧形并穿设在呼吸通道内,扩张器的近端与管主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扩张器的远端从所述呼吸口伸出。
[0015]由此可见,扩张器可用于引导气管导管插入人体,到位后,可拔出扩张器,患者可通过呼吸通道进行呼吸。
[001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扩张器的近端设置卡扣,管主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扣合部,卡扣与扣合部卡接。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卡扣包括限位部、支撑部和钩状部,限位部沿着径向自扩张器的外周壁向外凸出,支撑部设置在限位部上并向远离扩张器的近端的方向延伸,钩状部设置在支撑部的自由端并朝向扩张器的中心轴弯曲。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扣合部自管主体的外周壁向内凹陷,支撑部与管主体的外周壁邻接,钩状部与扣合部卡接。
[0019]由此可见,扩张器与管主体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稳定性好。
[002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扩张器的远端设置有圆润的封头,封头从呼吸口伸出。
[0021]由此可见,可防止气管导管对人体组织的刮伤或划伤。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气管导管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气管导管组件实施例中管主体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气管导管组件实施例中扩张器的剖视图。
[002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至图3,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管导管1和扩张器2。气管导管1包括管主体10、第一球囊接头31、第二球囊接头41、抽吸接头51、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管主体10呈弧形,管主体10内设置有均沿着管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球囊腔11、第二球囊腔12、抽吸腔13和呼吸通道17。管主体10的远端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球囊3和第二球囊4,第二球囊4包覆在第一球囊3的外侧。管主体10由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
[0027]第一球囊接头31、第二球囊接头41和抽吸接头51均设置在管主体10的近端。第一球囊3与管主体10的外周壁之间围成充胀腔32,第一球囊接头31与充胀腔32通过第一球囊腔11连通,第一球囊3与第二球囊4之间围成注药腔42,第二球囊接头41与注药腔42通过第二球囊腔12连通,第二球囊4上开设有连通注药腔42与外部的注药孔43。管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4和第二连通孔15,第一连通孔14和第二连通孔15均贯穿管主体10的外壁,充
胀腔32与第一球囊腔11通过第一连通孔14连通,注药腔42与第二球囊腔12通过第二连通孔15连通。
[0028]第一球囊腔11、第二球囊腔12和抽吸腔13均位于管主体10内,第一球囊腔11、第二球囊腔12和抽吸腔13沿着呼吸通道17的外周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均自管主体10的近端向外延伸,第一支管101与第一球囊腔11连通,第二支管102与第二球囊腔12连通,第三支管103与抽吸腔13连通,第一球囊接头31连接在第一支管101的自由端,第二球囊接头41连接在第二支管102的自由端,抽吸接头51连接在第三支管103的自由端。
[0029]第一球囊接头31设置有单向阀33和指示球囊34,指示球囊34与第一球囊3连通,指示球囊34和第一球囊3位于单向阀33的同侧。由于指示球囊34与第二球囊4相互连通,充胀时,二者同时膨胀,因此指示球囊34可以间接观察第一球囊3的充胀程度。按压单向阀33时才能充涨或释放第一球囊3和指示球囊34。
[0030]扩张器2与管主体10的形状相同均呈弧形,扩张器2穿设在呼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主体、第一球囊接头、第二球囊接头和抽吸接头;所述管主体呈弧形,所述管主体内设置有均沿着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球囊腔、第二球囊腔、抽吸腔以及呼吸通道;所述管主体的远端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包覆在所述第一球囊的外侧;所述管主体的远端开设有抽吸口和呼吸口,所述抽吸口与所述抽吸腔连通,所述呼吸口与所述呼吸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球囊接头、所述第二球囊接头和所述抽吸接头均连接在所述管主体的近端;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管主体的外周壁围成充胀腔,所述第一球囊接头与所述充胀腔通过所述第一球囊腔连通;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围成注药腔,所述第二球囊接头与所述注药腔通过所述第二球囊腔连通,所述第二球囊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注药腔与外部的注药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均贯穿所述管主体的外壁;所述充胀腔与所述第一球囊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注药腔与所述第二球囊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接头设置有单向阀和指示球囊,所述指示球囊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所述指示球囊和所述第一球囊位于所述单向阀的同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还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林时勇李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金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