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74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包括控制箱、六轴机器人、钯灯治疗头和距离感应器;所述六轴机器人底部连接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操作端与所述钯灯治疗头连接;所述钯灯治疗头的一侧与所述距离感应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感应器反馈的信号生成对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控制指令。本申请通过采用六轴机器人实现距离的自动调节,操作简便并且准确性高。并采用距离感应器实时获取距离并反馈,实现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调节的即刻性。本申请技术方案不仅减少了医生工作量,还能够保证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保证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保证较高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红外偏振光技术在医疗方面的独特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和采用。国内外医学专家利用红外偏振光技术在治疗肢体软组织损伤、肢体慢性疼痛康复、肢体运动康复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并把红外偏振光治疗拓展到中医科、骨科、外科、内科、儿科、肿瘤科、男科、妇产科等,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说:红外偏振光治疗作用基础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再加上红外偏振光的穿透力强,可轻易深入到体内5cm。提高治疗部位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细胞修复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慢性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风湿类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血肿、慢性膝盖筋腱疼痛等患病人数的增加,红外偏振光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十分重要。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中,红外灯治疗头(红外线灯)通常由万向臂连接在机箱上方,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手持灯头,使灯头到达距离患处一定距离位置静止,对患处执行一定时长的红外照射,以达到治疗效果。
[0004]由于红外灯与患处之间的距离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距离过远,容易减弱治疗效果,距离过近,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以保证一动不动,这就需要医生不断手动调节红外灯与患处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操作复杂度;并且,医生手动调节的位置仅能通过肉眼及从业经验来确定距离,这样调节距离的精确度不高,对于新手医生,调节红外灯与患处之间的距离难度会更大,因此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以解决由于红外灯与患处之间的距离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距离过远,容易减弱治疗效果,距离过近,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原有钯灯治疗头连接的万向连杆改进为六轴机器人,并通过设置在钯灯治疗头一侧的距离感应器实时反馈钯灯治疗头与患处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信号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生成对六轴机器人的控制指令,使之自动调节为最佳的照射距离。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包括:控制箱、六轴机器人、钯灯治疗头和距离感应器;
[0008]所述六轴机器人底部连接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器;
[0009]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操作端与所述钯灯治疗头连接;所述钯灯治疗头的一侧与所述距离感应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通信连接;
[0010]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感应器反馈的信号生成对所述六轴机器人的
控制指令。
[0011]进一步地,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所述钯灯治疗头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指令模块,所述控制指令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
[0013]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来接收所述距离感应器实时反馈的距离信号;
[0014]所述控制指令模块用来根据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反馈的距离信号调节所述六轴机器人的位置和高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指令模块,所述控制指令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和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6]所述时间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模块调节后发出的时间信号,并设定时长。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钯灯治疗头内设有渐变红外光源。
[0018]进一步地,所述钯灯治疗头外形呈聚拢形结构。
[001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外部设有开关和紧急终止按钮。
[0020]进一步地,所述钯灯治疗头的最大输出光功率不大于3W,出光面直径为13mm
±
1mm。
[002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包括控制箱、六轴机器人、钯灯治疗头和距离感应器;所述六轴机器人底部连接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操作端与所述钯灯治疗头连接;所述钯灯治疗头的一侧与所述距离感应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感应器反馈的信号生成对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控制指令。本申请通过采用六轴机器人实现距离的自动调节,操作简便并且准确性高。并采用距离感应器实时获取距离并反馈,实现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调节的即刻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中钯灯治疗头和距离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示说明:
[0027]其中,1

控制箱;11

控制器;2

六轴机器人;3

钯灯治疗头;4

距离感应器;5

信号接收模块;6

控制指令模块;7

时间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正如
技术介绍
所描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中,红外灯治疗头(红外线灯)通常由万向臂连接在机箱上方,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手持灯头进行调节与患者患处之间的距离,距离过远,容易减弱治疗效果,距离过近,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医生手动调节的位置仅能通过肉眼及从业经验来确定距离,这样调节距离的精确度不高,对于新手医生,调节红外灯与患处之间的距离难度会更大,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通过采用六轴机器人实现距离的自动调节,操作简便并且准确性高。并采用距离感应器实时获取距离并反馈,实现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调节的即刻性。下面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0]参见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结构示意图;
[0031]由图1可知,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包括:控制箱1、六轴机器人2、钯灯治疗头3和距离感应器4;所述六轴机器人2底部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六轴机器人(2)、钯灯治疗头(3)和距离感应器(4);所述六轴机器人(2)底部连接所述控制箱(1),所述控制箱(1)内设有控制器(11);所述六轴机器人(2)的操作端与所述钯灯治疗头(3)连接;所述钯灯治疗头(3)的一侧与所述距离感应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11)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距离感应器(4)反馈的信号生成对所述六轴机器人(2)的控制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感应器(4)与所述钯灯治疗头(3)在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1)被配置为执行信号接收模块(5)和控制指令模块(6),所述控制指令模块(6)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5);所述信号接收模块(5)用来接收所述距离感应器(4)实时反馈的距离信号;所述控制指令模块(6)用来根据所述信号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