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17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注塑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安装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顶端安装有稳定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的顶端设置有顶板。该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当产品成型后,反向转动螺纹杆,带动固定环与移动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阻挡杆远离第二模具的上侧,同时挤压杆停止对稳定板的挤压,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带动稳定板与顶板对产品进行脱模,通过顶针与下压块的设置,对产品进行脱模,加强了脱模的效果,同时增加了顶针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顶针晃动。顶针晃动。顶针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注塑件
,尤指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0003]在制作汽车内饰注塑件时需要使用具有顶针结构的模具进行脱模,现有的顶针结构由于为单独顶针,使得脱模效果不佳,且稳定性不高容易晃动,用于加工的模具多没有具备固定结构,使得模具之间密闭性较弱,容易造成注塑时塑胶溢出。
[0004]为此我们亟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脱模效果不佳,且稳定性不高容易晃动和模具之间密闭性较弱,容易造成注塑时塑胶溢出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安装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顶端安装有稳定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的顶端设置有顶板。
[0007]所述第一模具的上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壁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移动环,所述第二模具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第二模具的下方安装有挤压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的外壁开设有提供注塑的模具槽,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与复位弹簧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且移动槽的上方开设有与顶针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口。
[0009]优选的,所述下压块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下压块分别安装于连接板侧上方,且移动槽的上方开设有与稳定板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螺纹杆分别安装于第一模具的两侧,所述螺纹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模具上侧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的外壁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转动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转动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固定环的外壁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与阻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阻挡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移动环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移动环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的外壁相匹配的螺纹槽。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提供螺纹杆移动的滑槽,所述定位杆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定位杆分别安装于第二模具的下方四角,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与定位杆的外壁相匹配的定位槽。
[0014]工作原理:将定位杆移动至第一模具内部设置有的定位槽的内部,同时螺纹杆移动至第二模具内部开设的滑槽内部,放置好第二模具后,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固定环与移动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模具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挤压杆挤压稳定板向下移动,稳定板向下移动带动复位弹簧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稳定板向下移动,当第二模具的下侧与第一模具的上侧贴合的同时固定环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阻挡杆对第二模具进行阻挡,当固定好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后,对模具进行注塑,当产品成型后,反向转动螺纹杆,带动固定环与移动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阻挡杆远离第二模具的上侧,同时挤压杆停止对稳定板的挤压,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带动稳定板与顶板对产品进行脱模。
[0015]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模具、复位弹簧、连接板、下压块、稳定板、顶针和顶板,当产品成型后,反向转动螺纹杆,带动固定环与移动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阻挡杆远离第二模具的上侧,同时挤压杆停止对稳定板的挤压,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带动稳定板与顶板对产品进行脱模,通过顶针与下压块的设置,对产品进行脱模,加强了脱模的效果,同时增加了顶针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顶针晃动。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杆、固定环、转动杆、阻挡杆、移动环和第二模具,将定位杆移动至第一模具内部设置有的定位槽的内部,同时螺纹杆移动至第二模具内部开设的滑槽内部,放置好第二模具后,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固定环与移动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模具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挤压杆挤压稳定板向下移动,稳定板向下移动带动复位弹簧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稳定板向下移动,当第二模具的下侧与第一模具的上侧贴合的同时固定环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带动阻挡杆对第二模具进行阻挡,加强了模具的稳定性和密闭性,防止在对模具注塑时塑胶溢出,防止了资源的浪费,同时防止了加工后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第一模具立体局部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顶针结构局部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固定结构局部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第二模具立体图。
[0023]图中:1、第一模具;2、复位弹簧;3、连接板;4、下压块;5、稳定板;6、顶针;7、顶板;8、螺纹杆;9、固定环;10、转动杆;11、阻挡杆;12、移动环;13、第二模具;14、定位杆;15、挤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6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13,第一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上方安装有下压块4,下压块4的顶端安装有稳定板5,连接板3的上方设置有顶针6,顶针6的顶端设置有顶板7,通过顶针6与下压块4的设置,对产品进行脱模,加强了脱模的效果,同时增加了顶针6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顶针6晃动。
[0027]第一模具1的上方安装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外壁设置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一端连接有阻挡杆11,阻挡杆11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连接有移动环12,第二模具13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杆14,第二模具13的下方安装有挤压杆15,加强了模具的稳定性和密闭性,防止在对模具注塑时塑胶溢出,防止了资源的浪费,同时防止了加工后产品质量。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的外壁开设有提供注塑的模具槽,第一模具1的内部开设有与复位弹簧2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且移动槽的上方开设有与顶针6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口,加强了脱模的效果,同时增加了顶针6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顶针6晃动。
[0029]本实施例中,下压块4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下压块4分别安装于连接板3侧上方,且移动槽的上方开设有与稳定板5的外壁相匹配的限位槽,通过设置第一模具1、复位弹簧2、连接板3、下压块4、稳定板5、顶针6和顶板7,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所述复位弹簧(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上方安装有下压块(4),所述下压块(4)的顶端安装有稳定板(5),所述连接板(3)的上方设置有顶针(6),所述顶针(6)的顶端设置有顶板(7);所述第一模具(1)的上方安装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外壁设置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一端连接有阻挡杆(11),所述阻挡杆(11)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连接有移动环(12),所述第二模具(13)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杆(14),所述第二模具(13)的下方安装有挤压杆(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外壁开设有提供注塑的模具槽,所述第一模具(1)的内部开设有与复位弹簧(2)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槽,且移动槽的上方开设有与顶针(6)的外壁相匹配的移动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的模具顶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4)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下压块(4)分别安装于连接板(3)侧上方,且移动槽的上方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