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和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82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和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涉及摄像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其中,支撑架包括基板、安装在基板中部的相机支柱以及分散安装在基板周侧部的至少两根拓展臂,各根拓展臂与相机支柱均设有延伸至基板之上的部分,各块补光灯板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相邻的两根拓展臂之间,以使各块补光灯板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对其夹持的两根拓展臂转动,各块补光灯板顶部位于相机支柱顶部之下,相机适于安装在相机支柱顶部,既摆脱了相机束缚,便于每块补光灯板单独地俯仰角度,也防止每块补光灯板对相机在摄像过程中产生视野遮挡,有助于提升每块补光灯板在支撑架的灵活性以及补光范围,有助于降低每块补光灯板与相机相互制约。约。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和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辅助器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和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机所处的光线环境一直是影响其摄像效果的关键条件,在诸如地下室或夜间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下,需要利用补光装置补光,以使相机对处在光线充足环境中的被拍摄物体进行更为明晰地摄像,从而,提升摄像质量。
[0003]通常,补光装置与相机可以有两种布设方式:其一,在相机附近,安置与相机互为分离的补光装置,在例如被摄像物体移动或改变拍摄角度等一些情形下,需要同时移动相机和补光装置,以同步改变两者的位置或/和角度,由于补光装置与相机互为分离,也就是说一次只能单独地移动相机或补光装置,无法同时移动两者,为两者移动带来不便,容易造成两者因协调不一致而丧失更佳的拍摄时机;其二,补光灯的背部加装为相机提供安装位的支架,或者,相机为补光装置提供安装位,使补光装置与相机相互固定连接,这样补光装置只能跟随相机移动,即便能够同时移动两者,补光装置却失去了在相机静止时独自改变角度的能力,造成补光装置的灵活性偏差以及补光范围偏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和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至少一块补光灯板,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安装在所述基板中部的相机支柱以及分散安装在所述基板周侧部的至少两根拓展臂,各根所述拓展臂与所述相机支柱均设有延伸至所述基板之上的部分;各块所述补光灯板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相邻的两根所述拓展臂之间,以使各块所述补光灯板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对其夹持的两根所述拓展臂转动,以及,各块所述补光灯板顶部位于所述相机支柱顶部之下,相机适于安装在所述相机支柱顶部。
[0006]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中央位置处的加固环,所述相机支柱穿过并与所述加固环可拆卸式连接。
[0007]可选地,各根所述拓展臂包括沿竖向与所述基板周侧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支臂以及沿横向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上并与所述第一支臂构成有弯折部的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基板呈背对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两侧;多根所述拓展臂呈均匀的环绕在所述基板周侧部设置,任意相邻的三根所述拓展臂分为两根侧位拓展臂以及分布在所述两根侧位拓展臂之间的中位拓展臂,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补光灯板分为第一补光灯板和第二补光灯板;所述中位拓展臂和一根所述侧位拓展臂各自的所述第一支臂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一补光灯板两侧,所述中位拓展臂和另一根所述侧位拓展臂各自的所述第二支臂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二补光灯板两侧。
[0008]可选地,在各根所述拓展臂上,所述第二支臂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支臂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T型支承梁以及安装在所述T型支承梁一侧的H型支承腿,所述H型支承腿顶部与所述T型支承梁顶部处在同一平面上并呈三角形部署;所述基板沿横向安装在所述H型支承腿顶部和所述T型支承梁顶部,所述相机支柱还设有延伸至所述基板之下并安装在所述H型支承腿中部的部分。
[0010]可选地,所述T型支承梁包括第一横梁以及沿竖向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中部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横梁一端部与所述H型支承腿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柱顶部与所述基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中部还与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H型支承腿之间的所述相机支柱底部可拆卸式连接。
[001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横梁上并与所述H型支承腿呈间距分布的侧部为适于卡接在推车的推杆上的第一钳夹机构,所述第一钳夹机构包括梁端头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梁端头两侧的固定块和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梁端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块还适于通过第一插销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式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H型支承腿包括第二横梁以及分别沿竖向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横梁构成腿型结构的两根第二立柱,所述第二横梁中部与所述T型支承梁一侧部可拆卸式连接,两根所述第二立柱相互平行以及各自的顶部分别与所述基板中部可拆卸式连接。
[0013]可选地,在各根所述第二立柱底部为适于卡接在推车的底盘上的第二钳夹机构,所述第二钳夹机构包括卡槽结构以及铰接于所述卡槽结构处的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还适于通过第二插销与所述卡槽结构可拆卸式连接。
[0014]上述相机用补光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架分区域为至少一块补光灯板和相机提供安装位,由于每块补光灯板以及与其相邻的两根拓展臂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每块补光灯板在外力作用下绕着对应的两根拓展臂转动的性能,摆脱了相机束缚,以便于每块补光灯板单独地改变俯仰角度,有助于提升每块补光灯板的灵活性以及补光范围,当相机支柱顶部安装有相机时,由于相机支柱顶部所在的位置处在每块补光灯板顶部所在的位置之上,也就是说相机所在支撑架上的位置高于每块补光灯板所在的位置,以防相机在摄像过程中被每块补光灯板遮挡拍摄视野,有助于降低每块补光灯板与相机相互制约。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包括带有车轮的无篷车以及如上所述的相机用补光装置,所述相机用补光装置安装在所述无篷车上。
[0016]上述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的有益效果是:在例如人手施加的外力或内驱动力作用下,无篷车能够带动相机用补光装置平移或转动,当无篷车带动相机用补光装置使每块补光灯板与相机同时转动时,每块补光灯板还与相机同步改变角度,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每块补光灯板的灵活性和补光范围,也有助于提升相机的灵活性和视野范围,另外,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还具有与上述相机用补光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一根拓展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的第一钳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5中的一个第二钳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摄像辅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支撑架,2

补光灯板,3

T型支承梁,4

H型支承腿,5

三轮推车;
[0027]11

基板,12

相机支柱,13

拓展臂,14

加固环,31

第一横梁,32

第一立柱,31

第一横梁,32

第一立柱,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用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至少一块补光灯板(2),所述支撑架(1)包括基板(11)、安装在所述基板(11)中部的相机支柱(12)以及分散安装在所述基板(11)周侧部的至少两根拓展臂(13),各根所述拓展臂(13)与所述相机支柱(12)均设有延伸至所述基板(11)之上的部分;各块所述补光灯板(2)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相邻的两根所述拓展臂(13)之间,以使各块所述补光灯板(2)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对其夹持的两根所述拓展臂转动,以及,各块所述补光灯板(2)顶部位于所述相机支柱(12)顶部之下,相机适于安装在所述相机支柱(12)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基板(11)的中央位置处的加固环(14),所述相机支柱(12)穿过并与所述加固环(14)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拓展臂(13)包括沿竖向与所述基板(11)周侧部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支臂(131)以及沿横向安装在所述第一支臂(131)上并与所述第一支臂(131)构成有弯折部的第二支臂(132),所述第二支臂(132)与所述基板(11)呈背对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131)两侧;多根所述拓展臂(13)呈均匀的环绕在所述基板(11)周侧部设置,任意相邻的三根所述拓展臂(13)分为两根侧位拓展臂以及分布在所述两根侧位拓展臂之间的中位拓展臂,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补光灯板(2)分为第一补光灯板和第二补光灯板;所述中位拓展臂和一根所述侧位拓展臂各自的所述第一支臂(131)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一补光灯板两侧,所述中位拓展臂和另一根所述侧位拓展臂各自的所述第二支臂(132)分别夹持在所述第二补光灯板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用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根所述拓展臂(13)上,所述第二支臂(132)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支臂(131)顶部可拆卸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相机用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T型支承梁(3)以及安装在所述T型支承梁(3)一侧的H型支承腿(4),所述H型支承腿(4)顶部与所述T型支承梁(3)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蔡亚锋金铭王志强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