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66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包括底板和围板,该围板由至少三块立板拼接而成,且所述围板和底板共同限定出空腔,其特征在于:各立板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底板可拆卸地连接,该火炉中的各立板均能拆卸,从而使该火炉能够拆卸得更加彻底,使收纳和运输更加方便,而且,该火炉对立板的尺寸、构造限制较小,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火炉,具体是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

技术介绍

[0002]火炉一般在其中部设置煤气炉或烧炭,以达到烧烤、取暖等各种功能,为用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传统的火炉有两种,第一种火炉是用砖头、水泥堆砌而成,不可移动,使用时不够灵活;第二种火炉是用金属板件跟杆件焊接而成,虽然能够移动,但体积大、重量大,搬运困难,转移位置比较费力。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2022038507.X(CN21296172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取暖炉,炉体包括:底板组件;前挡板组件与底板组件可转动连接,后挡板组件与底板组件可转动连接;侧板可插拔的设置在前挡板组件与后挡板组件之间;顶板组件设置在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及两块侧板上端,顶板组件与底板组件位置相对。
[0004]上述可折叠取暖炉通过先将顶板组件、侧板拆卸,再将前挡板组件、后挡板组件折叠,从而能够缩小火炉的体积,便于对火炉进行收纳和运输。但是,该火炉仅部分侧板拆卸、部分侧板折叠,不仅造成折叠后的主体部分体积仍较大,使火炉运输仍不方便,而且,由于前挡板组件和后挡板组件均需要折叠在底板上,为了避免前挡板组件和后挡板组件在折叠后发生干涉,必须要满足前挡板组件的后壁表面积和后挡板组件的前壁表面积之和不大于底板的上壁表面积的条件,导致前挡板组、后挡板组件和侧板(即下文的立板)的尺寸和形状限制较大,进而使该火炉的造型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该火炉中的各立板均能拆卸,从而使该火炉能够拆卸得更加彻底,使收纳和运输更加方便。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对立板的尺寸、构造限制较小,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包括底板和围板,该围板由至少三块立板拼接而成,且所述围板和底板共同限定出空腔,其特征在于:各立板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底板可拆卸地连接。立板可以是竖向设置的板体,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板体,只要板体整体呈现上下延伸的趋势即可,也允许局部区域水平设置。
[0008]为了使各立板与底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各立板的下部均设有带卡头的凸柱,所述底板的各侧均开有与对应侧的凸柱相卡接的卡孔结构。
[0009]为了使凸柱与卡孔结构卡接得更加牢固,各凸柱均设于对应侧的立板内侧,所述底板的各侧均沿竖向设有立壁,所述卡孔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立壁上的卡口、引导孔和锁孔,所述卡口开设于所述立壁的上缘,所述引导孔自所述卡口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锁孔自所述引导孔的下端水平延伸,所述凸柱能经所述卡口进入所述引导孔中,随后沿着所
述引导孔滑移至所述锁孔中、并与所述锁孔相卡接。
[0010]为了便于对各立板进行定位,所述底板的各侧均设有均供对应侧的立板插设的第一插槽,且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壁为所述的立壁。
[0011]为了便于形成立壁,所述底板的各侧在靠近边缘处还均设有顶壁,各底板的立壁均自对应侧的底板的顶壁外缘向下延伸,且所述卡孔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底板顶壁上的避让孔。
[0012]为了便于对各立板的顶部进行限位,相邻的两立板在相邻处形成转角,各转角的顶部均设有一限位件,各限位件均具有开口向下的角形槽,各角形槽均供对应的转角嵌装,以将各限位件挂设于对应的转角处。
[0013]为了便于供燃料搁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间隔凸设有至少两条条形板。通过将燃料搁置于条形板上,不仅能够在燃料燃烧时避免底板过热而容易变形,还能够增加燃料底部的进气量,使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促进燃料燃烧。
[0014]为了进一步增加燃料底部的进气量,各条形板的横截面呈梯形,且各条形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空腔内外的连通通道。“横截面”是指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
[0015]为了使底板悬空,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支座,底板悬空设置能够避免底板接触地面,从而该火炉在室内使用时不容易损坏室内的地板,还能够增加底板下方的空间;该支座的周壁上开有第一镂空区域,便于空气从连通通道进入空腔内部,进一步增大燃料底部的空气量。
[0016]为了便于添加或者移出燃料,所述空腔的顶部具有开口;为了便于盖合住开口,还包括具有第二插槽的盖板,所述围板插置于所述第二插槽中,以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空腔的开口处;为了便于空腔内外气体交换,所述盖板和/或至少一个立板上开有第二镂空区域。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各立板的下部均与底板可拆卸地连接,使各立板均能拆卸,从而使该火炉能够拆卸得更加彻底,使收纳和运输更加方便,而且,各立板均无需折叠至底板上,对立板的尺寸、构造限制较小,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的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包括底板1、围板100、盖板3和限位件4。该围板
100和底板1共同限定出空腔101(见图1)。该围板100由四块立板2拼接而成(见图3),且各立板2的下部均与底板1可拆卸地连接。使各立板2均能拆卸,从而使该火炉能够拆卸得更加彻底,使收纳和运输更加方便,而且,各立板2均无需折叠至底板1上,对立板2的尺寸、构造限制较小,从而能够使火炉的造型更加丰富。
[0026]各立板2的下部均设有带卡头211的凸柱21,而使凸柱21呈T形,底板1的各侧均开有与对应侧的凸柱21相卡接的卡孔结构10(见图4)。该底板1的各侧均设有顶壁12和与该顶壁12的外缘衔接的第一插槽11,各第一插槽11均供对应侧的立板2插设(见图4),且该第一插槽11的内侧壁为竖向设置的立壁111(见图5)。该卡孔结构10包括卡口111c、引导孔111a、锁孔111b和避让孔121,该卡口111c开设于立壁111的上缘,该引导孔111a开设于立壁111上、并自卡口111c倾斜向下延伸,该锁孔111b开设于立壁111上、并自引导孔111a的下端水平延伸,该避让孔121开设于底板1的顶壁12上(见图5)。各凸柱21均设于对应侧的立板2内侧(见图4),且凸柱21能经卡口111c进入引导孔111a中,随后沿引导孔111a进入锁孔111b中,最终与锁孔111b相卡接,从而使凸柱21与卡孔结构10卡接得更加牢固,进而使底板1与各立板2连接更加牢固。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包括底板(1)和围板(100),该围板(100)由至少三块立板(2)拼接而成,且所述围板(100)和底板(1)共同限定出空腔(101),其特征在于:各立板(2)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底板(1)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其特征在于:各立板(2)的下部均设有带卡头(211)的凸柱(21),所述底板(1)的各侧均开有与对应侧的凸柱(21)相卡接的卡孔结构(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其特征在于:各凸柱(21)均设于对应侧的立板(2)内侧,所述底板(1)的各侧均沿竖向设有立壁(111),所述卡孔结构(10)包括开设于所述立壁(111)上的卡口(111c)、引导孔(111a)和锁孔(111b),所述卡口(111c)开设于所述立壁(111)的上缘,所述引导孔(111a)自所述卡口(111c)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锁孔(111b)自所述引导孔(111a)的下端水平延伸,所述凸柱(21)能经所述卡口(111c)进入所述引导孔(111a)中,随后沿着所述引导孔(111a)滑移至所述锁孔(111b)中、并与所述锁孔(111b)相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各侧均设有均供对应侧的立板(2)插设的第一插槽(11),且所述第一插槽(11)的内侧壁为所述的立壁(1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装的便携式火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哲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榭开发区海瑞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