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505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潜水泵和储水罐;所述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三者依次沿直线排布并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沉淀池,其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储水罐连接;还包括集沙箱,所述集沙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中,以收集雨水中沉淀的泥沙;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设置有第一流水口,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设置有第二流水口;所述第一流水口与所述第二流水口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流水口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二流水口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中,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根据不同施工场地设置污水排放系统。如需要子啊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并设置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0003]在一些建筑项目中,施工地点位于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在基坑开挖阶段地下水丰富,特别是在雨季,大量雨水混杂黄泥水集中排放,导致沉淀池中沉积的泥沙较多,而泥沙清理有相当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此外,大量雨水混杂黄泥水集中排放,一定程度上影响雨水沉淀处理的效果,使得净水效果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于第一立板的第一流水口与设置于第二立板的第二流水口交错设置,有利于雨水中杂物的沉降;设置于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的集沙箱能够将泥沙集中并通过吊装杆件整体提升,有利于提高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潜水泵和储水罐;所述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三者依次沿直线排布并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沉淀池,其通过输送管路与所述储水罐连接;还包括集沙箱,所述集沙箱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中,以收集雨水中沉淀的泥沙;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设置有第一流水口,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设置有第二流水口;所述第一流水口与所述第二流水口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
[000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集沙箱的外形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的内部尺寸相匹配。
[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集沙箱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其顶端设置有吊装杆件。
[000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集沙箱由聚氯乙烯制成,所述吊装杆件为T形结构,吊装杆件由钢筋垂直焊接而成。
[00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流水口及第二流水口为贯通孔,其数量至少一个。
[00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流水口及第二流水口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梯形。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流水口及第二流水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集沙箱的顶面。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为矩形槽,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集沙箱为矩形槽,其壁厚为2

5mm,所述集沙箱的高度为第一沉淀池或第二沉淀池高度的1/2。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储水罐由塑料制成,其数量至少一个;所述储水罐的底部配置有清理管路。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于第一立板的第一流水口与设置于第二立板的第二流水口交错设置,有利于雨水中杂物的沉降;设置于第一沉淀池及第二沉淀池的集沙箱能够将泥沙集中并通过吊装杆件整体提升,有利于提高沉淀池的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所述沉淀池与集沙箱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对应的部件拆解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所述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所述集沙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5]10.沉淀池;
[0026]11.第一沉淀池;12.第二沉淀池;13.第三沉淀池;
[0027]14.第一立板;14a.第一流水口;
[0028]15.第二立板;15a.第二流水口;
[0029]20.潜水泵;
[0030]30.储水罐;31.清理管路;
[0031]40.输送管路;
[0032]50.集沙箱;51.吊装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至图5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
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5]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6]本技术所述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10、潜水泵20和储水罐30。
[0037]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10包括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如图2至图4所示,三者依次沿直线排布并一体浇筑成型;图1示出的潜水泵20设置于所述第三沉淀池13,其通过输送管路40与所述储水罐30连接。
[003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还包括集沙箱50,所述集沙箱5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1及第二沉淀池12中,以收集雨水中沉淀的泥沙;所述第一沉淀池11与第二沉淀池12之间设置有第一立板14,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立板14设置有第一流水口14a,所述第二沉淀池12与第三沉淀池13之间设置有第二立板15,所述第二立板15设置有第二流水口15a;所述第一流水口14a与所述第二流水口15a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
[0039]本技术中,第一流水口14a与所述第二流水口15a交错设置,建筑施工地点的流水经由排水沟进入沉淀池10后,流水不会自第一沉淀池11径直流入第二沉淀池12,这样会增强沉淀池10的集沙沉淀效果。
[0040]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沙箱50的外形与所述第一沉淀池11及第二沉淀池12的内部尺寸相匹配。优选地,集沙箱50的外形要略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海地区建筑施工中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0)、潜水泵(20)和储水罐(30);所述沉淀池(10)包括第一沉淀池(11)、第二沉淀池(12)和第三沉淀池(13),三者依次沿直线排布并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潜水泵(20)设置于所述第三沉淀池(13),其通过输送管路(40)与所述储水罐(30)连接;还包括集沙箱(50),所述集沙箱(5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1)及第二沉淀池(12)中,以收集雨水中沉淀的泥沙;所述第一沉淀池(11)与第二沉淀池(12)之间设置有第一立板(14),所述第一立板(14)设置有第一流水口(14a),所述第二沉淀池(12)与第三沉淀池(13)之间设置有第二立板(15),所述第二立板(15)设置有第二流水口(15a);所述第一流水口(14a)与所述第二流水口(15a)的位置相互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箱(50)的外形与所述第一沉淀池(11)及第二沉淀池(12)的内部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多级沉淀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沙箱(50)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其顶端设置有吊装杆件(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多级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作龙康猛蒲俊关正文郑松马金龙张子恒符华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