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亮专利>正文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493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包括:预组装件,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预组装件插接在一起;底部固定件,其插入混凝土模板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插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备,且装配和拆卸便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使用模板来形成填充混凝土的腔室,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为受到混凝土的侧向压力而产生位移、胀模或者爆模的现象,通常在模板侧部设置模板支撑装置来预防上述现象的发生。
[0003]常见的,模板支撑装置采用钢管加金属扣件连接木方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0004]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金属或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模板支撑装置,这类模板支撑装置通常呈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直角边与地面等水平面贴合设置,另一直角边与模板贴合设置,斜边则连接两直角边的端部,提供斜支撑力,这种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模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得到了简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且避免了木材的大量使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安装和拆卸多个螺钉连接结构,拼装和搭建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0005]此外,现有的模板支撑装置通常为不可折叠的结构,使用结束后,为便于收纳和存放,需要将模板支撑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完全拆下,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再将各个部件装配到一起形成模板支撑装置,使用十分不便。
[0006]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完成拼装和搭建的可折叠模板支撑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设计出一种模板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模板支撑装置拼装和搭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下,且不可折叠、不便于收纳的技术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包括:
[0009]预组装件,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
[0010]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预组装件插接在一起;
[0011]底部固定件,其插入混凝土模板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插接在一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组装件包括:
[0013]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直角固定块;
[0014]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垂直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5]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并列平行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
[0017]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角固定块上的通孔,所述竖直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直角固定块连接;
[0018]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连接;
[0019]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
[0020]一个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四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上侧;
[0021]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
[0022]进一步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固定在水平方向;
[0023]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固定在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并列平行的位置。
[0024]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撑杆包括:
[0025]第一竖直支撑杆,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0026]第二竖直支撑杆,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
[0027]多个竖直固定块,其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和第二竖直支撑杆之间,多个竖直固定块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0028]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杆和第二竖直支撑杆中U形横截面的开口端均位于背离所述竖直固定块的一侧。
[0029]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卡接槽,对应的,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和卡接槽插接在一起。
[0030]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均为45
°
,所述卡接槽位于该斜面上,在所述卡接槽的槽口处设置两个相对的凸耳。
[003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块包括:
[0032]插接部和裸露部;
[0033]将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卡接槽内后,所述裸露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外,且所述裸露部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预组装件的两侧后与所述底部固定件插接。
[0034]进一步的,所述直角固定块上设置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位于所述卡接槽的两侧;所述插接块上设置第六连接孔,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卡接槽内后,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对齐连通,第一插接销插入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六连接孔内。
[0035]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固定件包括:
[0036]固定件本体,其呈U形结构,使用状态下,所述固定件本体插入所述混凝土模板的下方;
[0037]膨胀端,其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两端部,所述膨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横截面积;
[0038]所述插接块上设置第七连接孔,所述膨胀端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内;
[0039]所述膨胀端上设置第八连接孔,所述膨胀端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后,所述第八连接孔从所述第七连接孔内露出,所述第七连接孔内插入第二插接销。
[0040]本申请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41]第一,本申请通过相互插接在一起的预组装件、插接块和底部固定件构成了模板支撑装置,使得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快速的实现装配和拆卸,进而有效提高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拆装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0042]第二,所述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可旋转连接的设置,使得所述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可以在使用状态下旋转至垂直连接的状态、用于对混凝土模板进行良好稳定的支撑,在收纳和储存状态下旋转至平行连接的状态,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0043]第三,由于所述预组装件中的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为可旋转连接的状态,因此,所述预组装件在使用后中不需要完全拆下,只需要调整状态即可进行收纳,简少了所述模板支撑装置中需要拆装的部件数量,提高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技术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2为本技术所述模板支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6]图3为本技术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4为本技术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8]图5为本技术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组装件(1),其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水平支撑杆(102)和竖直支撑杆(101);插接块(2),所述插接块(2)与预组装件(1)插接在一起;底部固定件(3),其插入混凝土模板(6)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件(3)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插接块(2)插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组装件(1)包括:竖直支撑杆(101)、水平支撑杆(102)和直角固定块(103);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垂直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101)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杆(102)沿水平方向设置;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和水平支撑杆(102)通过所述直角固定块(103)并列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103a),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角固定块(103)上的通孔,所述竖直支撑杆(101)通过第一连接孔(103a)与所述直角固定块(103)连接;一个第二连接孔(103b),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连接;一个第三连接孔(103c),所述第三连接孔(103c)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03a)和第三连接孔(103c)之间;一个第四连接孔(103d),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四连接孔(103d)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三连接孔(103c)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与第四连接孔(103d)在竖直方向的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和第三连接孔(103c)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水平方向;使用完毕后、折叠状态下,所述水平支撑杆(102)的其中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3b)和第四连接孔(103d)连接,将所述水平支撑杆(102)固定在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并列平行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杆(101)包括:第一竖直支撑杆(101a),其为横截面呈U形的条状结构;第二竖直支撑杆(101b),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