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75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包括手环本体以及固设在所述手环本体上的可调节的腕带组件,所述手环本体内设有相互连通且呈上下分布的控制腔和压迫腔,所述控制腔内固置有一微型气泵,所述压迫腔内设有一与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出端连通的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经微型气泵充气后挤压所述压迫腔的底部以对针眼进行压迫止血,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按压,且压力恒定,具有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具有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具有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桡动脉的穿刺技术应用愈加广泛,术后对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处理也日益被重视。前期很多采用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的方法,此方法是一种经验止血方法,压力过小,易出血;压力过大,易造成血流不畅;且实施过程需长时间按压以到达止血的目的。目前,对于穿刺点的止血通常是通过患者或者家属辅助按压,通常按压时间为10

15分钟方能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按压时间较长,容易手指麻木,造成按压效果不佳,但如果通过医护人员按压又将医疗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桡动脉穿刺点按压效果不佳等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包括手环本体以及固设在所述手环本体上的可调节的腕带组件,所述手环本体内设有相互连通且呈上下分布的控制腔和压迫腔,所述控制腔内固置有一微型气泵,所述压迫腔内设有一与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出端连通的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经微型气泵充气后挤压所述压迫腔的底部以对针眼进行压迫止血;所述手环本体包括与所述腕带组件固定连接的压迫底座以及铰接扣合在所述压迫底座上的压迫上盖,所述控制腔形成于所述压迫上盖内,所述压迫上盖对应所述控制腔的下方还形成有一下口向下的第一内腔,所述压迫底座内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对形成所述压迫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压迫上盖包括一呈环状结构的上支撑框体以及一固置在所述上支撑框体顶部的控制面板,所述上支撑框体与控制面板合围形成所述开口向下的第一内腔,所述控制腔形成于所述控制面板内,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部设有一连通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内腔的气流通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压迫底座包括一呈环状结构的下支撑框体以及一固置在所述下支撑框体底部的压迫止血垫,所述下支撑框体与所述压迫止血垫合围形成所述开口向上的第二内腔;所述压迫止血垫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压迫窗。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框体的一侧设有一棉棒退出口,所述棉棒退出口向所述支撑框体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压迫窗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迫止血垫由软硅胶材质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迫底座的上端面环设有一向上的底座凸缘,所述压迫上盖的下端面环设有与所述底座凸缘配合扣合的上盖凸缘,所述压迫底座与所述压迫上盖通过一设置在所述压迫底座和压迫上盖一侧且连接所述压迫底座和压迫上盖的折叠部配合动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压迫上盖与所述折叠部相对的一侧设有一弹性锁块,所述弹性锁
块的内侧设有一凸块,所述压迫底座的对应位置设有一与所述凸块配合的锁槽,所述弹性锁块的底部且对应所述凸块的一侧还设有一圆弧部,所述压迫上盖与所述压迫底座扣合时,所述凸块配合锁止于所述锁槽内且所述圆弧部与所述压迫底座的对应位置相对。
[0011]进一步的,所述腕带组件包括分别固置在所述压迫底座两侧的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均具有一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的固定端分别固置在所述压迫底座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二腕带的自由端可调节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腕带的上表面自固定端向自由端方向依次设有魔术贴毛面、连接面以及与所述魔术贴毛面配合的魔术贴勾面,所述第二腕带的自由端设有一供所述第一腕带的自由端穿过的穿孔。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固置在所述控制腔内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计时器、微型马达和电源。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嵌设在所述压迫上盖上表面并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用于显示倒计时的显示屏以及设于所述压迫上盖上表面的控制按钮。
[0014]本技术设置手环本体和腕带组件,在进行压迫止血时,可通过将手环本体穿戴在穿刺点,同时通过设置的微型气泵和气囊,使微型气泵对气囊充气后可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按压,且压力恒定,具有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另,通过设置计时器和微型马达,可对按压的时间进行计时,于计时结束后通过微型马达的振动以提醒使用者按压时间结束,既可避免按压时间过程造成止血效果不佳,又能避免按压时间过长造成穿刺点出现血块及肿胀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装配有压迫气囊的手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未装配压迫气囊的手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手环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1]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0022]手环本体1、压迫上盖11、第一内腔110、上支撑框体111、控制面板112、控制器112a、计时器112b、微型马达112c、电源112d、显示屏112e、电源按钮112f、时间设置按钮112g、压力设置按钮112h、加减按钮112i、上盖凸缘113、压迫底座12、第二内腔120、下支撑框体121、棉棒退出口121a、压迫止血垫122、压迫窗122a、底座凸缘123、第一腕带21、魔术贴毛面211、连接面212、魔术贴勾面213、第二腕带22、穿孔221、微型气泵3、压迫气囊4、控制腔5、压迫腔6、隔板7、气流通道71、折叠部8、弹性锁块91、凸块911、圆弧部912、锁槽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以及固设在
所述手环本体1上的可调节的腕带组件,所述手环本体1用于对患者的穿刺点提供压迫,以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所述手环本体1内设有一微型气泵3以及与微型气泵3的输出端连通的压迫气囊4,所述微型气泵3用于为压迫气囊4充气和放气,所述压迫气囊4用于在充气后对手环本体1的底部形成挤压,使手环本体1的底部发生形变,进而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无需家属或者医护人员专门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既避免人工按压因压力不均造成穿刺点止血效果不佳,又能避免专人按压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所述腕带组件用于将动脉压迫止血手环佩戴至患者的穿刺点位置。具体的,所述腕带组件包括分别固置在所述手环本体1两侧的第一腕带21和第二腕带22,所述第一腕带21和第二腕带22均具有一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第一腕带21和第二腕带22的固定端分别固置在所述压迫底座12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腕带21和第二腕带22的自由端可调节可活动连接,以配合调节腕带组件佩戴时的松紧度,适应不同维度的患者使用。所述第一腕带21的上表面自固定端向自由端方向依次设有魔术贴毛面211、连接面212以及与所述魔术贴毛面211配合的魔术贴勾面213,所述第二腕带22的自由端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包括手环本体以及固设在所述手环本体上的可调节的腕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本体内设有相互连通且呈上下分布的控制腔和压迫腔,所述控制腔内固置有一微型气泵,所述压迫腔内设有一与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出端连通的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经微型气泵充气后挤压所述压迫腔的底部以对针眼进行压迫止血;所述手环本体包括与所述腕带组件固定连接的压迫底座以及铰接扣合在所述压迫底座上的压迫上盖,所述控制腔形成于所述压迫上盖内,所述压迫上盖对应所述控制腔的下方还形成有一下口向下的第一内腔,所述压迫底座内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相对形成所述压迫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上盖包括一呈环状结构的上支撑框体以及一固置在所述上支撑框体顶部的控制面板,所述上支撑框体与控制面板合围形成所述开口向下的第一内腔,所述控制腔形成于所述控制面板内,所述控制面板的底部设有一连通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内腔的气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底座包括一呈环状结构的下支撑框体以及一固置在所述下支撑框体底部的压迫止血垫,所述下支撑框体与所述压迫止血垫合围形成所述开口向上的第二内腔;所述压迫止血垫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压迫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框体的一侧设有一棉棒退出口,所述棉棒退出口向所述支撑框体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压迫窗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压迫止血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止血垫由软硅胶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红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