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汽收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4750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扩容器和换热器,所述扩容器适于闪蒸排污水以产生乏汽;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管路与所述扩容器连通,所述壳体内适于存储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适于与所述冷却管路内的乏汽热交换,所述冷凝管路包括进管段、出管段和多个盘管段,所述冷凝管路通过所述进管段与所述扩容器连通,多个所述盘管段并联布置在所述进管段和所述出管段之间,所述出管段适于排出热交换后的所述乏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具有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乏汽收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力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乏汽收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定期排污主要是排出加药后使炉水中的盐生成的沉渣,使炉水含盐量维持在允许范围内,定排排污水流入定排排污扩容器中,在扩容器内进行二次闪蒸,二次闪蒸产生的乏汽需要经过冷却水冷凝产生冷凝水以将乏汽中的热量循环利用,相关技术中的收能系统热循环效率低、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乏汽收能系统,该乏汽收能系统具有热循环效率高、换热效果好的优点。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扩容器,所述扩容器适于闪蒸排污水以产生乏汽;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管路与所述扩容器连通,所述壳体内适于存储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适于与所述冷凝管路内的乏汽热交换,所述冷凝管路包括进管段、出管段和多个盘管段,所述冷凝管路通过所述进管段与所述扩容器连通,多个所述盘管段并联布置在所述进管段和所述出管段之间,所述出管段适于排出热交换后的所述乏汽。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高,从而提高了乏汽收能系统的热循环效率和换热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管段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盘管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盘管段的高度尺寸不超过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的二分之一。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入口的高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管段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汽收能系统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入口密封相连,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冷却水出口密封相连,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上设有第二阀,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水的体积适于通过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的启闭进行调节。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在所述壳体或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上,所述液位计适于监测所述壳体内的水位高度,若所述水位高度低于设定水位阈值,所述第一阀开启,所述第二阀关闭。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设在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上,所述温度计适于监测壳体内冷却水的出水温度,若所述出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阈
值,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关闭。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阀包括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汽收能系统包括箱体和驱动泵,所述箱体连接在所述驱动泵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箱体适于存储热交换后的所述乏汽,所述驱动泵排出所述箱体内的乏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泵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泵和第二泵并联连接。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5是图1中冷凝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扩容器1;
[0022]换热器2;壳体21;冷却水入口211;冷却水出口212;冷凝管路22;进管段221;出管段222;盘管段223;
[0023]冷却水进水管31;第一阀311;冷却水出水管32;第二阀321;
[0024]箱体4;
[0025]驱动泵5;第一泵51;第二泵52;
[0026]安全阀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根据图1至图5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乏汽收能系统包括扩容器1、换热器2和安全阀6。
[0030]扩容器1适于闪蒸排污水以产生乏汽。具体地,扩容器1适于对排污水进行闪蒸以产生乏汽,排污水中的热量储存在乏汽中便于将热量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热机整体的热效率。
[0031]换热器2包括壳体21和冷凝管路22,冷凝管路22设在壳体21内,冷凝管路22与扩容器1连通,壳体21内适于存储冷却水,冷却水适于与冷凝管路内的乏汽热交换,冷凝管路22包括进管段221、出管段222和多个盘管段223,冷凝管路22通过进管段221与扩容器1连通,多个盘管段223并联布置在进管段221和出管段222之间,出管段222适于排出热交换后的乏汽。
[0032]具体地,壳体21包覆在冷凝管路22的外周侧,冷凝管路22中有乏汽气流且冷凝管
路 22穿过壳体21的内腔以供乏汽流经壳体21内侧,壳体21中储存有冷却水,部分冷凝管路22浸泡在冷却水中,当乏汽在冷凝管路22中流经壳体21内腔时,乏汽中的热量转移至冷却水中以加热冷却水。
[0033]进管段221、盘管段223和出管段222沿着乏汽的流向顺次排列,盘管段223完全位于壳体21的内腔中,进管段221的一端与盘管段223的一端相连,进管段221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1的外侧,出管段222的一端与盘管段223的另一端相连,出管段222的另一端位于壳体21的外侧,由此,乏汽可以经过进管段221流入盘管段223中与壳体21中存储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在乏汽换热结束后可以经过出管段222流出换热器2。
[0034]盘管段223在壳体21中螺旋延伸,由此增大了乏汽在流经盘管段223时的行程,从而增大了乏汽流经盘管段223时的换热时间,使盘管段223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多个盘管段223并联连接,一方面增加了盘管段223的表面积,从而通过增加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乏汽在盘管段223中凝结时容易析出水垢从而阻塞盘管段223,在某个盘管段223阻塞时与之并联的盘管段223可以继续工作从而保证了冷凝的连续性。
[0035]安全阀6的一端与所述进管段221连通以适于在进管段221内的压力过高时排出气体以泄压。具体地,安全阀6是密封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6具有设定阈值,当进管段221 中的乏汽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安全阀6打开将进管段221中的多余乏汽排出以将进管段 221中的乏汽压力调整至低于设定阈值。
[0036]由此,安全阀6调整经过进管段221流入盘管段223中的乏汽的压力,控制盘管段223 中的乏汽流速,增加了乏汽流经盘管段223的时间,增加了乏汽流经盘管段223时的换热量,从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收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容器,所述扩容器适于闪蒸排污水以产生乏汽;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冷凝管路,所述冷凝管路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凝管路与所述扩容器连通,所述壳体内适于存储冷却水,所述冷却水适于与所述冷凝管路内的乏汽热交换,所述冷凝管路包括进管段、出管段和多个盘管段,所述冷凝管路通过所述进管段与所述扩容器连通,多个所述盘管段并联布置在所述进管段和所述出管段之间,所述出管段适于排出热交换后的所述乏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收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段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盘管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盘管段的高度尺寸不超过所述壳体的高度尺寸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收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水入口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汽收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段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汽收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春郝玉刚张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