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电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电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人们对汽车的电机和控制器的控制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双向电源,适用于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等领域产品的前期研发、后期型式试验、可靠性测试,以及产品线产品出厂测试等领域,并具有向电网回馈能量的功能,极大的降低了电量的损耗。而不同的控制器或测试需求对双向电源的供电需求不同,这就对双向电源的精度、响应时间、纹波等参数都有很高的要求。
[0003]目前,现有技术,采用Mosfet集成的小功率AC/DC和DC/DC功率模块比较多,但是采用IGBT式的大功率模式比较少;而且现有的少数大功率电源都是由隔离变压器、LCL滤波、AC/DC单元、DC/DC单元组成,体积巨大、成本高昂;原因在于因AC/DC模块的IGBT并联反向二极管,导致AC/DC模块输出的直流电压最低是输入交流电压的1.35倍,当输入电压为400VAC时,AC/DC模块输出的直流电压最低为540VDC,无法满足二三百伏直流供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壳断路器(QF1),其连接隔离变压器(T0);隔离变压器(T0),其三相输出分别经第一主交流接触器(KM1)、第二主交流接触器(KM2)、第三主交流接触器(KM3)和第四主交流接触器(KM4)连接第一滤波电抗器(L1);第一滤波电抗器(L1),其经升压电抗器(L2)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旁路预充接触器(KM5),其一端连接隔离变压器(T0)三相输出,其另一端连接在升压电抗器(L2)和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之间;滤波电容接触器(KM6),其连接在第一滤波电抗器(L1)和升压电抗器(L2)之间;第一交流电流传感器(CTU)、第二交流电流传感器(CTV)和第三交流电流传感器(CTW)连接在升压电抗器(L2)和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之间;直流电抗器(L3),其连接在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DC+端子;第一直流侧高频吸收电容(C5),其第一端连接在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DC+端子和直流电抗器(L3)之间,其第二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DC
‑
端子;第二直流侧高频吸收电容(C6),其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直流侧高频吸收电容(C5)第一端和直流电抗器(L3)之间,其第二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DC
‑
端子;直流侧直流电流传感器(CTD),其连接在直流电抗器(L3)和直流断路器(KM7)之间;直流断路器(KM7),其一端连接直流侧直流电流传感器(CTD),另一端作为双向电源结构的DC+端子;直流侧均压电阻串,其一端连接在直流电抗器(L3)和直流侧直流电流传感器(CTD)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DC
‑
端子;所述直流侧均压电阻串中的每个电阻并联有一个电容;直流侧电压传感器(VS1),其一端连接在直流侧直流电流传感器(CTD)和直流断路器(KM7)之间,其另一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DC
‑
端子;放电接触器(KM8),其一端连接在双向电源结构的DC+端子,其另一端经过第四电阻(R4)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DC
‑
端子;第七电容(C7),其一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DC+端子,另一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