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6442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5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5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15~25份、阻燃剂0.1~1份和助剂0.5~1.5份。该聚碳酸酯组合物同时兼具优异的韧性、耐折叠性能和阻燃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应用于薄膜等领域。可应用于薄膜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涉及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PC)是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透明性、耐冲击性、耐高温性能等优点。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较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电子、机械和医疗等领域。其中,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材料。
[0003]为了满足各领域对聚碳酸酯组合物性能的要求,聚碳酸酯组合物应该具有稳定的薄壁阻燃性能,以及在工作服役过程中保证有足够的机械性能。但目前的聚碳酸酯组合物,难以同时兼具较高的韧性和阻燃性能。聚碳酸酯组合物中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冲击强度会降低,使韧性变差,材料成型的薄膜不抗撕裂,不结实耐用;而且阻燃剂的含量越多,韧性就会越差,从而影响了薄膜材料的挤出成型。而聚碳酸酯组合物中增韧剂的加入又会导致材料阻燃性能的下降。并且,在产品越来越要求薄壁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不稳定、韧性下降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材料的应用。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该聚碳酸酯组合物同时兼具优异的阻燃性能和韧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制备薄膜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0010]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5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5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15~25份、阻燃剂0.1~1份和助剂0.5~1.5份。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将各组分进行混炼造粒。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制备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通过向聚碳酸酯组合物中添加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在不影响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等其他性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聚碳酸酯组合物
的韧性。
[0016](2)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通过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特定熔融指数的聚碳酸酯、阻燃剂和助剂的相互配合,使得聚碳酸酯组合物在高韧性的情况下,还具有薄壁阻燃性,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0020]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5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5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15~25份、阻燃剂0.1~1份和助剂0.5~1.5份。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熔融指数的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阻燃剂和助剂,各组分相互配合,在不用影响其他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韧性和耐折叠性能;使该聚碳酸酯组合物同时兼具优异的薄壁阻燃性能和韧性。
[0022]本专利技术的熔融指数(MI)单位为g/10min,测试条件为300℃/1.2kg。
[0023]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中的各组分的用量可分别如下:
[0024]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为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41份、42份、43份、44份或者45份等等;
[0025]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为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41份、42份、43份、44份或者45份等等;
[0026]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或者25份等等;
[0027]阻燃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为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或者1份等等;
[0028]助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为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者1.5份等等。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0030]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0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0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20~25份、阻燃剂0.2~0.5份和助剂0.5~1份。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主要由按重
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
[0032]熔融指数为10的聚碳酸酯38~39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8~39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22~23份、阻燃剂0.2~0.4份和助剂0.6~0.8份。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4]将双酚A、硅氧烷、三乙胺、葡萄糖酸钠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向上述混合溶液中通入光气后,加入对枯基苯酚反应得到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中,双酚A、硅氧烷、光气和对枯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0.015~0.02:1.5~2:0.03~0.05。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7]将双酚A、硅氧烷、三乙胺、葡萄糖酸钠、水和二氯甲烷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向上述混合溶液中通入光气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保证反应体系的pH为9~11,然后加入对枯基苯酚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5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5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15~25份、阻燃剂0.1~1份和助剂0.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熔融指数为8~12的聚碳酸酯35~40份、熔融指数为15~18的聚碳酸酯35~40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20~25份、阻燃剂0.2~0.5份和助剂0.5~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双酚A、硅氧烷、三乙胺、葡萄糖酸钠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向所述混合溶液中通入光气后,加入对枯基苯酚反应得到所述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选地,所述双酚A、所述硅氧烷、所述光气和所述对枯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0.015~0.02:1.5~2:0.03~0.0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包括有机硅阻燃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耐折叠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抗滴落剂、脱模剂、紫外线稳定剂和热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抗滴落剂、所述脱模剂、所述紫外线稳定剂和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江温炳章沈旭峰李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港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