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明海专利>正文

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409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包括上部调温旋钮、中部调温旋钮、艾灸筒体以及艾灸盒底座;艾灸盒底座的中部设有控温垫,艾灸筒体设置于艾灸盒底座上,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下部设有缺口,艾灸筒体上设有和缺口配合的进气孔;上部调温旋钮的顶部设有艾灸插入孔,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下侧设有环形磁铁,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上侧设有环形铁夹;通过多重控温的方式,实现更加准确的控制艾灸盒底部的温度,便于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进行使用;进而达到防止皮肤变黄的作用,防止长期艾灸使皮肤变黄;可使用多种长度规格的艾灸柱,局限性小;进而减少了操作时来回换艾灸柱的麻烦;防止烫伤皮肤,进而保护皮肤。肤。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


[0001]本技术涉及艾灸盒,具体是指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大力提倡和广大人民的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中医治疗手段三大法宝的“艾灸”逐渐被人们所青睐。由于传统艾灸手持操作易疲劳,难持久,费时费劲,占用人力资源,不宜进行多穴同灸,精准性差,不稳定,能量易散失等问题。市面上因此也涌现出了很多有别与传统手持艾灸的艾灸盒,由于使用艾灸对患者进行调理时对经络和穴位的精确度以及施灸时的温度具有严格要求的: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的经络和穴位,有的症状需要多条经络和多个穴位同时施灸;不同的患者、不同的部位对温度的耐受度也是不一样的,并且人体上的经络和穴位分布比较密集;所以对艾灸盒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否则就事与愿违了。虽然市面上也涌现出了好多艾灸盒,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发现了好多问题,比如:1有的艾灸盒控温效果不理想,造成使用者皮肤出现水泡常理解为烫伤。如果此水泡处理不当的话,很难愈合。甚至有的因此造成感染,长达数周不能够痊愈,不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给理疗店也带来了不必要的纠纷。特别是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不敢使用这种控温效果不理想的艾灸盒,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就不好愈合。2有的艾灸盒患者经常使用艾灸同一个穴位时,会出现穴位所在的皮肤逐渐变黄。因为艾灸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焦油的一种物质,长期沾染这种物质会使皮肤逐渐变黄好比长期吸烟的人,拿烟的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皮肤裸露的地方,非常影响美观。有的患有面部疾病的使用者,都不愿在面部使用此种艾灸盒。3有的艾灸盒局限性太大,只能适用于一种长度规格的艾柱。4有的艾灸盒用纸质材料做的,虽然轻便,但易损坏,相应就加大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5有的艾灸盒体积过大,造成艾灸穴位不精准。6有的艾灸盒过于笨重,操作不灵活,不能够多穴同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包括上部调温旋钮、中部调温旋钮、艾灸筒体以及艾灸盒底座;
[0005]所述艾灸盒底座的中部设有防止皮肤变黄的控温垫,所述控温垫高于艾灸盒底座的最底部,所述控温垫以及艾灸盒底座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隔热槽;
[0006]所述艾灸筒体设置于艾灸盒底座上,所述艾灸筒体的剖面为圆形,艾灸筒体和艾灸盒底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
[0007]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从下至上依次为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以及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的直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的直径;
[0008]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插入到艾灸筒体内并且和艾灸筒体转动配合;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下部设有缺口,所述艾灸筒体上设有和缺口配合的进气孔;
[0009]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位于艾灸筒体的上侧,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位于上部调温旋钮的下侧,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盖住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并且和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配合;
[0010]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的顶部设有艾灸插入孔,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下侧设有环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和艾灸插入孔共轴线;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上侧设有环形铁夹;所述环形铁夹通过环形磁铁的磁力实现贴在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上;
[0011]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的顶部围绕艾灸插入孔设有若干个出气孔。
[0012]作为改进,所述缺口的数量是若干个,和缺口对应的进气孔的数量是若干个。
[0013]作为改进,所述出气孔的数量是若干个。
[0014]所述艾灸盒底座的边缘处为圆形防烫圈。
[0015]所述艾灸盒底座的控温垫上设有防艾灸灰漏网。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多重控温的方式,实现更加准确的控制艾灸盒底部的温度,便于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进行使用;进而达到防止皮肤变黄的作用,防止长期艾灸使皮肤变黄;可使用多种长度规格的艾灸柱,局限性小;进而减少了操作时来回换艾灸柱的麻烦;防止烫伤皮肤,进而保护皮肤。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的主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

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结合附图,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包括上部调温旋钮1、中部调温旋钮2、艾灸筒体3以及艾灸盒底座4;
[0022]所述艾灸盒底座4的中部设有防止皮肤变黄的控温垫17,所述控温垫17高于艾灸盒底座4的最底部,所述控温垫17以及艾灸盒底座4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隔热槽5;
[0023]所述艾灸筒体3设置于艾灸盒底座4上,所述艾灸筒体3的剖面为圆形,艾灸筒体3和艾灸盒底座4的边缘处固定连接;
[0024]所述中部调温旋钮2从下至上依次为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以及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的直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的直径;
[0025]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插入到艾灸筒体3内并且和艾灸筒体3转动配合;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的下部设有缺口9,所述艾灸筒体3上设有和缺口9配合的进气孔10;
[0026]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位于艾灸筒体3的上侧,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位于上部调温旋钮1的下侧,所述上部调温旋钮1盖住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并且和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配合;
[0027]所述上部调温旋钮1的顶部设有艾灸插入孔11,所述上部调温旋钮1的顶壁下侧设有环形磁铁12,所述环形磁铁12和艾灸插入孔11共轴线;所述上部调温旋钮1的顶壁上侧设有环形铁夹13;所述环形铁夹13通过环形磁铁12的磁力实现贴在上部调温旋钮1的顶壁上;
[0028]所述上部调温旋钮1的顶部围绕艾灸插入孔11设有若干个出气孔14。
[0029]所述缺口9的数量是若干个,和缺口9对应的进气孔10的数量是若干个。
[0030]所述出气孔14的数量是若干个。
[0031]所述艾灸盒底座4的边缘处为圆形防烫圈15。
[0032]所述艾灸盒底座4的控温垫17上设有防艾灸灰漏网16。
[003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艾灸被环形铁夹13固定住,艾灸和环形铁夹13过度配合,环形铁夹13通过环形磁铁12的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调温旋钮(1)、中部调温旋钮(2)、艾灸筒体(3)以及艾灸盒底座(4);所述艾灸盒底座(4)的中部设有防止皮肤变黄的控温垫(17),所述控温垫(17)高于艾灸盒底座(4)的最底部,所述控温垫(17)以及艾灸盒底座(4)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隔热槽(5);所述艾灸筒体(3)设置于艾灸盒底座(4)上,所述艾灸筒体(3)的剖面为圆形,艾灸筒体(3)和艾灸盒底座(4)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调温旋钮(2)从下至上依次为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以及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的直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8)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的直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插入到艾灸筒体(3)内并且和艾灸筒体(3)转动配合;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6)的下部设有缺口(9),所述艾灸筒体(3)上设有和缺口(9)配合的进气孔(10);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位于艾灸筒体(3)的上侧,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7)位于上部调温旋钮(1)的下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闫明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