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2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包括上部鱼巢、底部鱼巢;所述上部鱼巢包括鱼蔸,所述鱼蔸以同一中心点为中心两两以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属于人工鱼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气候变暖、陆源沉积速率加快、水利梯级开发、跨流域调水、过度捕捞、休闲娱乐等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减,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鱼类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0003]江河湖泊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施工期间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严重危害了浮游生物;破坏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而导致其种类和数量下降,改变了其产卵基质;造成边滩硬化,影响水生植物生长,间接影响产黏性卵或沉性卵鱼类的繁殖发育。水坝的兴建也严重阻断了鱼类上溯下行的洄游通道,导致其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而濒临灭绝。而白洋淀等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加剧、泥沙淤积等造成的。现如今并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入侵、气候变化和栖息地丧失,这三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增殖。就目前经济鱼类的减少、可捕捞的规模和资源小型化等问题,当务之急便是对渔业环境及资源的管理和修复。而投放人工鱼巢是目前对渔业资源增殖及生境修复最有效方式之一。
[0004]传统的人工鱼巢模块主要采用塑料瓶、塑料编织袋、PVC塑料管、旧轮胎、人造植物等作为基质材料,透水性差,不利于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而且,这种人工鱼巢诱惑力低,附着效果差,管理过程繁琐,可变性低,回收不当会造成大量污染,且不稳定性强且操作不方便。
[0005]综上,目前人工鱼巢透水性差,不利于鱼类等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传统人工鱼巢仅提供鱼类产卵场所,无法提供孵化、附卵、食物、避敌、集固岸、栖息等于一体的人工鱼巢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可同时在上下层水体内构建鱼巢,上层可作为上层鱼虾的孵卵场所,底部的鱼巢块可为底泥中的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提供附着空间,形成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水土界面的物质循环和生态联系,既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又为下层鱼类提供孵化、附卵、食物、避敌、集固岸、栖息等场所。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又可为鱼类的栖息和躲避天敌提供生存空间,又为鱼卵的附着提供场所,且对于沉入水底的鱼卵有利于其繁殖。
[0007]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包括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所述上部鱼巢包括鱼蔸4,所述鱼蔸4以同一中心点为中心两两以180
°
夹角对称地成对设置;鱼蔸4呈锥筒状,外端为小端,内端为大端,由芦苇编制而成;至少两对鱼蔸上方设有浮子,所述浮子固定在细竹5
上,所述细竹5固定在鱼蔸4上;所述底部鱼巢3为由多孔隙材料制成的侧壁带多个通孔的舱体,并沉入水体底部;所述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之间由连接绳2连接,使得所述上部鱼巢悬浮于水体之中。
[0009]优选的,所述底部鱼巢3呈矩形体形状,所述多孔隙材料以草木灰渣为主要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细竹5具有至少两根,交叉设置,各细竹上对应的一对浮子距离所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0011]优选的,所述上部鱼巢漂浮于水面下方0.5米处。
[0012]优选的,在浅水湖泊中,每10平米内设置一组所述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组成环保型人工鱼巢群。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可实现鱼类高效诱导与鱼类增殖协同作用,且成本低、可操控性强。
[0015]2、可以为上下不同水层的鱼类提供附卵、食物、避敌、集固岸、栖息等于一体的人工鱼巢功能。
[0016]3、底部鱼巢采用多孔隙材料,而且透水性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
[0017]4、巧妙的通过连接绳将上部鱼巢与底部鱼巢连接起来,可以通过调节连接绳的长度,根据水体情况对上部鱼巢潜入水下的深度进行调节。
[0018]5、最大程度利用了环保材料。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的正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的轴测图。
[0022]图中,1.浮子,2.连接绳,3.底部鱼巢,4.鱼蔸,5.细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白洋淀是国内芦苇重要产地,并以数量庞大,皮白质优而享誉全国。据此可利用白洋淀当地资源且其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的特点制作出可供鱼类栖息、产卵的人工鱼巢。设计利用以芦苇作为主要材料的环保材料制作人工鱼巢上层模块,具有高孔隙率、高透水性、耐冲刷的特点。
[0025]参见图1

3,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包括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所述上部鱼巢包括鱼蔸4,所述鱼蔸4以同一中心点为中心两两以180
°
夹角对称地成对设置;鱼蔸4呈锥筒状,外端为小端,内端为大端,由芦苇编制而成;至少两对鱼蔸上方设有浮子,所述浮子固定在细竹5上,所述细竹5固定在鱼蔸4上;所述底部鱼巢3为由多孔隙材料制成的侧壁带多个通孔的舱体,并沉入水体底部;所述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之间由连接绳2连接,使得所述上部鱼巢悬浮于水体之中。
[0026]参见图1

3,所述底部鱼巢3呈矩形体形状,所述多孔隙材料以草木灰渣为主要材料。
[0027]参见图2,所述细竹5具有至少两根,交叉设置,各细竹上对应的一对浮子距离所述
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0028]底部鱼巢3的砖则由生物质填料制作而成,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农林秸杆生物质发电的副产品,经过高温煅烧,破碎,筛分及塑形等工艺艺加工而成,表观为不规则颗粒,材料比表面积达5.6m2/g,模块中心区域设置一个圆形主孔,围绕主孔均匀分布了多个小型圆形辅孔,模块之间设置耦合型插槽,便于组合铺装,3

6块模式堆砌成一个鱼巢砖放置于湖底。
[0029]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投放在湖泊内可以与湖底生态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上层可作为上层鱼虾的孵卵场所,底部的鱼巢块可为底泥中的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提供附着空间,形成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水土界面的物质循环和生态联系,既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又为下层鱼类提供孵化、附卵、食物、避敌、集固岸、栖息等场所。
[0030]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又可为鱼类的栖息和躲避天敌提供生存空间,又为鱼卵的附着提供场所,且对于沉入水底的鱼卵有利于其繁殖。
[0031]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上层为芦苇编制的鱼蔸,大小不一,外细内粗,内部底部封口,可用8

10个鱼蔸横向拼接为一个环形鱼巢,每个鱼蔸内部可放置大小不同的棕榈片等环保材料。下端采用高孔隙率、高透水性的以草木灰渣等主要的环保材料以及木板制作的鱼巢,底层人工鱼巢中间具有一系列通孔,可将多个人工鱼巢块利用细竹和绳子绑定拼接为一个大型鱼巢体,底层鱼巢体可拼接为不同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复合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所述上部鱼巢包括鱼蔸(4),所述鱼蔸(4)以同一中心点为中心两两以180
°
夹角对称地成对设置;鱼蔸(4)呈锥筒状,外端为小端,内端为大端,由芦苇编制而成;至少两对鱼蔸上方设有浮子,所述浮子固定在细竹(5)上,所述细竹(5)固定在鱼蔸(4)上;所述底部鱼巢(3)为由多孔隙材料制成的侧壁带多个通孔的舱体,并沉入水体底部;所述上部鱼巢、底部鱼巢(3)之间由连接绳(2)连接,使得所述上部鱼巢悬浮于水体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龙车轩刘兴国朱浩田昌凤周寅李新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