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19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在煤层掘进巷道向煤层水平钻设有一排进液孔和一排出液孔,进液孔与出液孔上下一一对应,进液孔和进液孔相距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层清洁
,具体涉及煤层注液改性脱硫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含有机硫和无机硫,当煤炭直接燃烧时,煤炭中90%的硫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导致水质酸化,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而且会破坏土壤酸碱平衡,导致农作物减产。煤炭脱硫是大幅度减少SO2排放的有效措施。
[0003]目前普遍采用的燃前脱硫方法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式对原煤进行清洗,将煤中的硫除掉,使煤得以净化。由于其脱硫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实施,脱硫效果好,成为了当前最常用的脱硫技术。但燃烧前脱硫需要将煤炭运输到脱硫塔中进行,不仅耗费人力,同时增加煤炭利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及方法,实现煤炭开采前原位脱硫,从而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投入成本。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包括保护运移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运移系统、变压注液系统、超声波震荡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5);在煤层掘进巷道向煤层(13)水平钻设有一排进液孔和一排出液孔,进液孔与出液孔上下一一对应,进液孔和进液孔相距3.0
±
0.5m,所述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置于煤层掘进巷道中;所述保护运移系统包括保护箱体(3)、移动轮(11)和液仓(8),移动轮(11)安装在保护箱体(3)的底部,保护箱体(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液仓(8)设置在下部,中央控制系统(5)安装在上部;所述变压注液系统包括出液管路(1)、压力传感器(14)、第一传输线缆(2a)、可调节压力泵(7)、进液管(9)和排液管路(6),每个进液孔内安装有一根出液管路(1),出液孔配备有排液管路(6),且进液孔、出液孔的端头采用封孔材料密封;压力传感器(14)通过第一传输线缆(2a)连接中央控制系统(5),压力传感器(14)设置在出液管路(1)出水端的外壁上,可调节压力泵(7)连接在进液管(9)与出液管路(1)之间,进液管(9)的进液口插入液仓(8)内;所述超声波震荡系统包括超声波发生器(4)、第二传输线缆(2b)和超声波换能器(12),超声波换能器(12)通过第二传输线缆(2b)连接超声波发生器(4),超声波换能器(12)设置在出液管路(1)出水端的外壁上;所述中央控制系统(5)通过第三传输线缆(2c)分别与可调节压力泵(7)、压力传感器(14)、超声波发生器(4)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12)有三个,沿出液管路(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体(3)采用不锈钢材质,箱体表面涂有一层纳米复合陶瓷材料。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注液原位改性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11)采用抗冲击的硬质合金制成,在保护箱体(3)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布置的移动轮(11),至少两个移动轮(11)带有刹车。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铭李明阳闫雨婷王备备陈道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