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119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缩模型,包括:标准组件、基础组件、楼板组件、补充组件。微缩模型可反复使用,组件拼装后,将锁杆插入插孔后,防止两个组件的脱落,组件拆卸时,先利用工具将锁杆从插孔拔出,再将两个组件拆分。再将两个组件拆分。再将两个组件拆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缩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及教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缩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已经广泛采用了计算机二维或三维软件辅助设计,但是对于户型设计、复杂建筑方案,设计师依然需要通过实际微缩模型进一步验证和查看设计结果,但是一般的微缩模型都是利用纸、亚克力或者三维打印来实现,完成后无法修改和调整,只能一次性使用。
[0003]对于装配式构件的拼装、施工培训类场景,目前大多采用动画、施工模拟软件等方式,造价较贵,而且录制好的视频无法应对用户所有的疑问,对于视频没有表达到,依然无法很好的使用;同时也有采用VR、MR等可互动的方式,造价非常昂贵。
[0004]对于教学教材、产品展示等场景,目前基本还是采用微缩模型的方式,但一般微缩模型都是一次性使用,无法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缩模型。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微缩模型,包括:标准组件、基础组件、楼板组件、补充组件;
[0008]标准组件包括:组件本体、凸起件、空腔;组件本体为六面体,凸起件和空腔分别在六面体的三个面上,且凸起件和空腔两两相对、体积相同。通过将一个标准组件的一个或若干个凸起件插入另一个标准组件空腔内实现两个标准组件的组合。
[0009]凸起件上留有插孔,空腔相邻两侧或单侧组件本体上留有插孔,两个标准组件组合后,利用锁杆插入凸起件和组件本体的插孔内,阻止凸起件从空腔内拔出。
[0010]基础组件包括位于微缩模型最下端的底板和底板上的空腔,空腔与标准组件、补充组件的凸起件体积相同,标准组件、补充组件通过凸起件插入底板上的空腔内实现组合。
[0011]楼板组件包括楼板本体、位于楼板本体下面的凸起件和位于楼板本体上面的空腔,凸起件与标准组件、补充组件的空腔体积相同,向下插入标准组件、补充组件的空腔内实现组合;楼板组件的空腔与标准组件、补充组件的凸起件体积相同,标准组件、补充组件通过凸起件插入楼板组件上的空腔内实现组合。
[0012]补充组件包括补充组件本体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凸起件和空腔,凸起件插入其他组件的空腔实现组合。
[0013]微缩模型的标准组件的一个实施例,标准组件六面体的长度、宽度相同,高度为4.5倍的长度、宽度,六面体的上下面为正方形,上面留有空腔,下面留有凸起件,四个侧面两两相对布置3个凸起件和空腔,用于微缩模型的墙、柱等构件的组装;标准组件六面体的高度、宽度相同,长度为4.5倍的高度、宽度,六面体的左右面为正方形,分别留有空腔和凸起件,侧面和上下面两两相对布置3个凸起件和空腔,用于微缩模型的梁构件的组装。
[0014]由于常规的民用建筑窗下墙高度为900mm,常规的民用住宅的层高为2900mm

3100mm,常规的标准轴间距为300mm的倍数,常规的墙厚、梁宽为200mm,因此按照200mm作为一个实施例的标准长度、宽度;900mm作为一个实施例的标准高度。此实施的标准构件可将常规住宅划分为窗下部分、窗部分、窗上部分、窗上结构部分,窗下部分、窗部分、窗上部分的基本高度均为900mm;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微缩比例,例如1:20的微缩模型,则实际微缩模型的尺寸为长度、宽度10mm,高度90mm。
[0015]微缩模型的标准组件的一个实施例,标准组件六面体长度、宽度相同,高度为1.5倍的长度、宽度,六面体的上下面为正方形,上面留有空腔,下面留有凸起件,四个侧面两两相对布置1个凸起件和空腔,用于微缩模型的墙、柱等构件的组装;标准组件六面体的高度、宽度相同,长度(为1.5倍的高度、宽度,六面体的左右面为正方形,分别留有空腔和凸起件,侧面和上下面两两相对布置1个凸起件和空腔,用于微缩模型的梁构件的组装。与上个实施例类似,例如1:20的微缩模型则实际微缩模型的尺寸为长度、宽度10mm,高度30mm。
[0016]微缩模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设计尺寸要求将基础组件摆放至合适物体上,将标准组件的凸起件插入基础组件的空腔内,利用多个标准组件模拟墙、梁、柱等构件一一组合拼装,在必要的位置利用锁杆锁紧相邻组件,对于标准组件无法匹配的位置利用补充组件填补空隙。
[0017]优选的,将标准组件、补充组件模拟家具插入基础组件的空腔内。
[0018]可选的,补充组件包括实际家具的模型,将实际家具模型插入基础组件的空腔内。
[0019]可选的,将楼板组件的凸起件插入组合好的微缩模型顶部空腔内,形成完整的微缩模型。
[0020]可选的,多个完整的微缩模型逐层堆叠,形成多层的微缩模型组。
[002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缩模型,可用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装配式构件拼装、施工培训、教学教材、产品展示。利用标准组件、基础组件、楼板组件、补充组件等组件,拼装成完整的模型,标准组件符合民用建筑的常规尺寸模数,适应性强,可用于墙、梁、柱等常规结构构件。
[002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缩模型可反复使用,组件拼装后,将锁杆插入插孔后,防止两个组件的脱落,组件拆卸时,先利用工具将锁杆从插孔拔出,再将两个组件拆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标准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种锁杆的示意图;
[0025]图3为一种标准组件的示意图;
[0026]图4为一种基础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5为一种楼板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6为一种补充组件的示意图;
[0029]图7为一种拼装方式的示意图。
[0030]图中,1

标准组件;2

基础组件;3

楼板组件;4

补充组件;5

组件本体;6

凸起件;7

空腔;8

插孔;9

锁杆;10

底板;11

楼板本体;12

长度;13

宽度;14

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33]本技术的微缩模型,包括:标准组件1、基础组件2、楼板组件3、补充组件4。
[0034]参见图1,标准组件1包括:组件本体5、凸起件6、空腔7;组件本体5为六面体,凸起件6和空腔7分别在六面体的三个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缩模型,包括:标准组件(1)、基础组件(2)、楼板组件(3)、补充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组件(1)包括:组件本体(5)、凸起件(6)、空腔(7);组件本体(5)为六面体,凸起件(6)和空腔(7)分别在六面体的三个面上,且凸起件(6)和空腔(7)两两相对、体积相同;通过将一个标准组件的一个或若干个凸起件(6)插入另一个标准组件空腔(7)内实现两个标准组件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件(6)上留有插孔(8),空腔(7)相邻两侧或单侧组件本体(5)上留有插孔(8),两个标准组件组合后,利用锁杆(9)插入凸起件(6)和组件本体(5)的插孔(8)内,阻止凸起件(6)从空腔内(7)拔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组件(2)包括位于微缩模型最下端的底板(10)和底板上的空腔(7),空腔(7)与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的凸起件(6)体积相同,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通过凸起件(6)插入底板上的空腔(7)内实现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组件(3)包括楼板本体(11)、位于楼板本体(11)下面的凸起件(6)和位于楼板本体(11)上面的空腔(7),凸起件(6)与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的空腔(7)体积相同,向下插入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的空腔(7)内实现组合;楼板组件(3)的空腔(7)与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的凸起件(6)体积相同,标准组件(1)、补充组件(4)通过凸起件(6)插入楼板组件(3)上的空腔(7)内实现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组件(4)包括组件本体(5)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凸起件(6)和空腔(7),凸起件(6)插入其他组件的空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乐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