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11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运动内衣具有前后相连形成封闭环形结构的前胸部与后背部,前胸部与后背部相对面形成内面,并在底缘连接下摆部;调整结构具有调节部与弹性带,调节部表面设有多个扣部并连接在下摆部表面,弹性带一端分别连接在下摆部两端,另一端设有一勾部;借此,弹性带的勾部依使用需求套勾至勾部,使弹性带连动下摆部产生不同大小的束紧状态,达成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运动内衣
,具体是一种经由下摆调整松紧度,使运动内衣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皆能贴合身体避免松脱的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女性在运动时,为了能增加对胸部的保护,同时避免内衣的钢圈、布料、肩带、束带等在于运动时磨擦皮肤,形成不舒适感,因此,市面上出现许多减少不舒适构件,且专门供女性运动时穿戴的运动内衣;但,对于不同强度的运动,运动内衣的松紧度也随之不同,例如瑜珈,对于运动内衣包覆强度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贴身包覆胸部即可,又如单车、健身、有氧舞蹈中等强度的运动,即要求运动内衣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包覆强度,再如游泳、泛舟等全身性的高强度运动,运动内衣包覆胸部的强度则要求更高,避免运动内衣在运动过程中松脱、或产生下摆上翻等状况。
[0003]虽然有许多传统内衣具备可调整松紧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00529774号、中国专利公告第CN109068764B号、以及中国专利公告第CN212590316U号等,此类专利虽然能够调整传统内衣的松紧,但结构大多较为复杂,且松紧调整装置,例如束带、绳带、扣具等等,都是设计在内衣的外侧(即传统内衣的外表面,而不是贴近皮肤的内表面),以及,松紧调整装置整体高度都比内衣高(例如松紧调整装置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传统内衣胸垫的厚度等),诸如上述的结构缺失;因此,若将上述调整结构结合在运动内衣后,使用者在运动时,容易勾拉推挤到调整结构,导致运动内衣破损,且松紧调整装置在传统内衣外侧,则调整松紧后的内衣布料必然会堆积在传统内衣内侧,导致布料堆积后影响运动时的舒适度,更容易与皮肤产生摩擦导致破皮的状况;再者,这些松紧调整结构无法支撑运动时胸部产生的晃动,运动时容易受外力晃动而松脱。
[0004]有鉴于习用有上述缺点,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缺点研究改进,终于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下摆调整松紧度,使运动内衣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皆能贴合身体避免松脱的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运动内衣、一下摆部、与一调整结构,其中:
[0007]该运动内衣具有一前胸部,沿着该前胸部两侧连接一后背部,形成封闭环形结构,且该前胸部上缘分别延伸连接至该后背部的一肩带部,而该前胸部与该后背部相对面形成一内面。
[0008]该下摆部连接在该前胸部与该后背部的底缘。以及,
[0009]该调整结构设在该下摆部表面,且介于该前胸部的该内面底缘,其包括一调节部、与一对称的弹性带,其中:
[0010]该调节部连接在该下摆部表面,该调节部表面设有多个扣部;以及,各弹性带一端
分别连接在该下摆部两端,另一端设有一勾部。
[0011]借此,该弹性带的勾部依使用需求套勾至该勾部,使该弹性带连动该下摆部产生不同大小的束紧状态,达成该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
[0012]优选的,该肩带部的宽度等于、或大于该下摆部的宽度。
[0013]优选的,该肩带部设有调节环,达成调整该肩带部长度的结构。
[0014]优选的,该后背部的中段处与该下摆部交界处具有一透气孔。
[0015]优选的,该运动内衣的外层是透气防水层。
[0016]优选的,该运动内衣的内层是双织螺旋导水布所构成。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得更具体的了解,依各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0019]图2是图1的部分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
[0021]图4是图1动作时的例俯视示意图一。
[0022]图5是图1动作时的例俯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可知本技术的结构主要包括:运动内衣1、与调整结构2,其中:
[0025]运动内衣1具有前胸部11、后背部12、多个肩带部13、与下摆部14;前胸部11两侧与后背部12相连,形成封闭环形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形或拼接而成,同时,前胸部11与后背部12相对面形成一内面111,即运动内衣1穿戴在人体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而问了能够对应不同的运动环境,运动内衣1的外层是透气防水层,内层是双织螺旋导水布所构成。
[0026]各肩带部13一端连接在前胸部11上缘,另一端连接至后背部12,且肩带部13设有调节环131,而能够依使用需求调整肩带部13的长度。以及,下摆部14连接在前胸部11与后背部12的底缘,且肩带部13的宽度等于、或大于下摆部14的宽度,又后背部12的中段处与下摆部14交界处具有透气孔121。
[0027]调整结构2设在下摆部14表面,且介于前胸部11的内面111底缘,调整结构2包括调节部21、与对称的弹性带23,其中:
[0028]调节部21连接在下摆部14表面,表面设有多个扣部22;以及,
[0029]各弹性带23一端分别连接在下摆部14两端,即前胸部11两侧与后背部12两侧相连的位置处,另一端设有一勾部24。
[0030]本技术使用时(请辅助参阅图4、图5),当运动内衣1没有需要调整下摆部14的
松紧时,弹性带23的勾部24可以是悬空状态(如图1所示),即勾部24没有套勾到任何的扣部22;或着,弹性带23在弹性平衡状态下(即弹性带23没有受外力拉伸、或压缩),将勾部24套勾到邻近的扣部22中;此时,运动内衣1的下摆部14也没有受到弹性带23的牵动,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则运动内衣1穿戴在人体时,下摆部14会完整的包覆人体(如图4中的第一包覆区141)。
[0031]当对应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调整下摆部14的松紧(或束紧)强度时,拉动弹性带23,使勾部24套勾到所需要的扣部22中,当两个勾部24套勾后的距离越近,代表下摆部14与弹性带23之间,形成的束紧强度越强;图5中可以看出,当弹性带23套勾到勾部22之后,下摆部14在弹性带23的两端形成一悬空区142,且悬空区142是在运动内衣1的外侧,因此,悬空区142不会与人体皮肤产生挤压、摩擦等状况,同时,下摆部14与弹性带23之间形成面域较小的第二包覆区143,应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悬空区142与第二包覆区143的差异特征,实际上,当运动内衣1调整松紧并穿戴在人体后,悬空区142也会受限于人体胸部形状,而贴附、或靠近在弹性带23表面。
[0032]借此,弹性带23的勾部24套勾到不同的扣部22后,能够产生不同面域大小的第二包覆区143,使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动内衣贴身防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运动内衣,具有一前胸部,沿着该前胸部两侧连接一后背部,形成封闭环形结构,且该前胸部上缘分别延伸连接至该后背部的一肩带部,而该前胸部与该后背部相对面形成一内面;一下摆部,连接在该前胸部与该后背部的底缘;以及,一调整结构,设在该下摆部表面介于该前胸部的该内面底缘,其包括:一调节部,连接在该下摆部表面,该调节部表面设有多个扣部;一对称的弹性带,各弹性带一端分别连接在该下摆部两端,另一端设有一勾部;借此,该弹性带的勾部依使用需求套勾至该勾部,使该弹性带连动该下摆部产生不同大小的束紧状态,达成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素秋
申请(专利权)人:采妍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