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93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包括均布于待爆破区域内的多列爆破孔组,每列爆破孔组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爆破孔;爆破孔沿其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炸药层、水间隔层、第二炸药层、水堵塞层;所述水间隔层内沿竖直方向叠加有多个第一水袋,所述第一水袋内灌装有水,所述第一水袋的直径小于爆破孔的孔径;所述水堵塞层内放置有第二水袋,爆破前,所述第二水袋内填充水,所述第二水袋的直径大于爆破孔的孔径;在保证同样爆破效果的情况下,降低炸药使用量,根据实际应用,可减少炸药使用量22.5%。抑尘效果明显,粉尘浓度降低与90%。孔口大块率明显降低,基本达到无大块。无大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爆破
,具体涉及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露天岩土爆破引发的“粉尘”作为爆破的有害效应,一直是困扰爆破施工的难题。一方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居民健康;另一方面容易引发居民不满,引发工程阻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控制爆破“粉尘”也突显其重要性。
[0003]现阶段露天岩土爆破引发“粉尘”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0004]1、堵孔用土或岩屑;
[0005]2、钻爆平台地表岩粉,尤其以钻孔产生的细岩粉为主;
[0006]3、岩土体在爆炸破碎过程中挤压破坏形成的岩粉或土粉;
[0007]4、临空面上堆积的粉尘;
[0008]5、爆后岩石塌落冲击铲装平台地表激起的粉尘。
[0009]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并结合上述“粉尘”产生的部位和形成原因,针对2、4、5产生的“粉尘”可采用洒水的方式来解决;而针对1和3中原因产生的“粉尘”采用炮孔水堵塞和水间隔的方式来解决。
[0010]所谓的水堵塞就是把炮孔内堵塞段的岩粉或黏土替换为水进行堵塞;水间隔就是在炮孔一定位置放置一定长度的水袋。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几乎众露天岩土爆破中容易出现“粉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露天岩土暴露粉尘问题、利用爆破瞬间水的“雾化”作用达到捕尘和降尘作用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以及施工工艺。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包括:
[0013]均布于待爆破区域内的多列爆破孔组,每列所述爆破孔组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爆破孔;爆破孔沿其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炸药层、水间隔层、第二炸药层、水堵塞层;其中,第一炸药层的深度为L2,水间隔层的深度为L3,第二炸药层的深度为L4,所述水堵塞层的深度为L1;所述爆破孔的孔深L=L1+L2+L3+L4;
[0014]所述水间隔层内沿竖直方向叠加有多个第一水袋,所述第一水袋内灌装有水,所述第一水袋的直径小于爆破孔的孔径;填充第一水袋的长度与水间隔层长度相同;
[0015]所述水堵塞层内放置有第二水袋,爆破前,所述第二水袋内填充水至爆破孔的孔口位置,所述第二水袋的直径大于爆破孔的孔径;
[0016]所述爆破孔的总装药长度为L

,L'=L2+L4;所述爆破孔的装药量为Q,Q=g*L


[0017]所述爆破孔的延米装药量为g,其中Δ为装药密度,Δ=900

950kg/m3。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炸药层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一炸药层预埋第一起爆装置;
[0019]所述第二炸药层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二炸药层预埋第二起爆装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爆破孔的开孔直径为D,所述水堵塞层的深度L1=(25~30)D;
[0021]相邻每列爆破孔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炸药层的深度L2=1.35b;
[0022]所述水间隔层的深度L3=(L

L1

L2)/2;
[0023]所述第二炸药层的深度L4=L3=(L

L1

L2)/2。
[0024]进一步的,所述爆破孔的开挖深度为H,且所述爆破孔底部具有超钻深度h;所述超钻深度h=(0.1~0.5)H;
[0025]所述爆破孔竖直延伸时,所述爆破孔的孔深L=H+h;所述爆破孔倾斜延伸时,所述爆破孔的孔深L=(H+h)/sin a,其中a为爆破孔倾角。
[0026]进一步的,每列中相邻所述爆破孔的孔间距为a,所述爆破孔的孔间距a=1.15b。
[0027]进一步的,该爆破结构还包括堆砌在待爆破区域侧面的堆渣结构,所述堆渣结构的厚度为B,且B=1.5b;所述堆渣结构的自燃安息角选取55
°
;所述堆渣结构的高度H'=1.4B。
[0028]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01、施工准备,在钻爆平台确定爆破作业的范围和开挖深度,在钻爆平台下方铲平平台上划定预留堆渣结构范围;
[0030]S102、布孔,相邻每列爆破孔之间的距离为b,每列中相邻所述爆破孔的孔间距为a,按a和b的设计值在地面布孔,每个孔位放置标志,填写钻孔技术交底书,按行、列顺序编号,注明每个爆破孔的深度和角度;
[0031]S103、钻孔,钻车作业人员按照钻孔技术交底书作业,最大位移和深度不得超过200mm,角度不大于1
°
,孔口破碎时,应用泥浆护壁,保证孔口完成,钻孔完成后,及时封堵孔口,放置碎石、地表水进入;
[0032]S104、验孔,钻孔完成后,逐孔验收,计算各孔使用火工器材数量,孔内各段装药量及长度,总的使用量;
[0033]S105、装药,装药前应及时准备好孔内应用的水袋,水间隔层采用直径小于爆破孔孔径的第一水袋,每个第一水袋需要事先灌装水,填充第一水袋的长度与水间隔层的长度相同,水堵塞层采用直径大于爆破孔孔径的第二水袋,每个第二水袋随用随灌,灌水时所述第二水袋灌水至爆破孔的孔口位置;
[0034]S106、验孔;
[0035]S107、洒水,在网络连接前,对地面、临空面、堆渣结构进行洒水作业;
[0036]S108、联网、警戒、起爆和起爆后检查作业。
[0037]进一步的,爆破孔装药的施工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8]S201、装药时先按第一炸药层的装药长度和装药量装填底部,并放置第一起爆装置;
[0039]S202、逐个放置第一水袋;
[0040]S203、按工艺要求对第二炸药层的装药长度和装药量填充该层,并放置第二起爆装置;
[0041]S204、最后放入第二水袋。
[00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起爆装置和第二起爆装置均为雷管,且雷管具有延伸至爆破孔外部的起爆线。
[004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袋和第二水袋均采用18丝厚的聚乙烯塑料材质。
[004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及施工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5]在保证同样爆破效果的情况下,降低炸药使用量,根据实际应用,可减少炸药使用量22.5%。抑尘效果明显,粉尘浓度降低与90%。孔口大块率明显降低,基本达到无大块。
[0046]钻爆参数和施工工艺基本不做调整,只是装药结构略微调整,不增加施工难度,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操作方便。
[0047]水袋制作方便,一般塑料加工企业均可生产。
附图说明
[00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布于待爆破区域内的多列爆破孔组,每列所述爆破孔组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爆破孔(1);爆破孔(1)沿其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炸药层(11)、水间隔层(12)、第二炸药层(13)、水堵塞层(14);其中,第一炸药层(11)的深度为L2,水间隔层(12)的深度为L3,第二炸药层(13)的深度为L4,所述水堵塞层(14)的深度为L1;所述爆破孔(1)的孔深L=L1+L2+L3+L4;所述水间隔层(12)内沿竖直方向叠加有多个第一水袋(121),所述第一水袋(121)内灌装有水,所述第一水袋(121)的直径小于爆破孔(1)的孔径;填充第一水袋(121)的长度与水间隔层(12)长度相同;所述水堵塞层(14)内放置有第二水袋(141),爆破前,所述第二水袋(141)内填充水至爆破孔(1)的孔口位置,所述第二水袋(141)的直径大于爆破孔(1)的孔径;所述爆破孔(1)的总装药长度为L

,L'=L2+L4;所述爆破孔(1)的装药量为Q,Q=g*L

;所述爆破孔(1)的延米装药量为g,其中Δ为装药密度,Δ=900

950kg/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炸药层(11)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一炸药层(11)预埋第一起爆装置((111);所述第二炸药层(13)内填充有炸药,且所述第二炸药层(13)预埋第二起爆装置(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孔(1)的开孔直径为D,所述水堵塞层(14)的深度L1=(25~30)D;相邻每列爆破孔(1)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炸药层(11)的深度L2=1.35b;所述水间隔层(12)的深度L3=(L

L1

L2)/2;所述第二炸药层(13)的深度L4=L3=(L

L1

L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孔(1)的开挖深度为H,且所述爆破孔(1)底部具有超钻深度h;所述超钻深度h=(0.1~0.5)H;所述爆破孔(1)竖直延伸时,所述爆破孔(1)的孔深L=H+h;所述爆破孔(1)倾斜延伸时,所述爆破孔(1)的孔深L=(H+h)/sina,其中a为爆破孔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露天中深孔水压爆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中相邻所述爆破孔(1)的孔间距为a,所述爆破孔(1)的孔间距a=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恩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闫旭光张士东赵俊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