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89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面料可由如下方法制得:首先,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磷酸二甲酯与六氯环三磷腈反应,制得含氮磷硅阻燃剂;然后,将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共混,纺丝,制得聚乳酸纤维;最后,将聚乳酸纤维进行纺纱,织造,制得阻燃聚乳酸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初始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5%以上,属于难燃材料范围;经过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了32%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具有较强的阻燃性,全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目前使用的纺织材料大都属于易燃或可燃性材料,纺织品常常是造成火灾的最初着火物,而每年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如何减少纺织品燃烧危险性及燃烧时有毒气体的释放,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0003]聚乳酸面料是由聚乳酸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聚乳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甜菜等含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经发酵生成乳酸后,再经缩聚和熔融纺丝制成的,是一种原料可种植、易种植,废弃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其织物面料手感、悬垂性好,抗紫外线,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各种时装、休闲装、体育用品和卫生用品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聚乳酸面料本身属于非阻燃材料,极限氧指数(LOI)在19%~21%左右,垂直燃烧测试UL

94只能达到V

2等级,其降解产物大多为可燃性气体。此外,聚乳酸在燃烧后会发生快速熔化现象,产生熔体滴落,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的应用领域。因此,提高聚乳酸面料的阻燃性势在必行。
[0005]基于聚乳酸的性质和阻燃机理,常用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大类。共聚是聚乳酸化学改性的常见方法,通过聚合反应将反应型阻燃剂链接到聚乳酸的大分子中。物理共混为制备阻燃聚乳酸纤维的主要方法,物理共混主要以固相混合或熔融共混为主。固相混合主要是将阻燃母粒或阻燃剂与聚乳酸切片共混,再熔融纺丝;熔融共混是将聚乳酸预先加热到熔融状态,再加入熔融后的阻燃母粒或阻燃剂混合。
[0006]经文献调查研究表明,关于聚乳酸纶面料的阻燃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11000461.9公布了一种阻燃聚乳酸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聚乳酸、预制料、沸石粉、麦饭石粉、云母粉、黄连素、黄油混合,送入熔融纺丝机中经圆形喷丝孔纺丝,纺织得到阻燃聚乳酸纤维面料;其中预制料是将海泡石预热,搅拌状态下依次加入钛酸酯、偶氮二甲酰胺、环氧大豆油,搅拌,加入氧化聚乙烯蜡,继续搅拌,用氢氧化钠调节体系pH值为7.5

7.9,送入挤出机挤出得到的。该方法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的阻燃性能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原料复杂、步骤繁琐以及阻燃处理后织物舒适性减弱等。因此,对现有技术中聚乳酸面料阻燃工艺进行改进,获得阻燃性能高且成本低廉的聚乳酸面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及
其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该面料可由如下方法制得:首先,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磷酸二甲酯与六氯环三磷腈反应,制得含氮磷硅阻燃剂;然后,将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共混,纺丝,制得聚乳酸纤维;最后,将聚乳酸纤维进行纺纱,织造,制得阻燃聚乳酸面料。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阻燃剂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在三口烧瓶中,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磷酸二甲酯与六氯环三磷腈溶于四氢呋喃,加入氢氧化钠粉末,搅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8~10小时,反应完成后,蒸馏,得到粗产品;去离子水洗涤3次,制备得到含氮磷硅阻燃剂。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mL)、磷酸二甲酯(mL)、六氯环三磷腈(g)、氢氧化钠(g)与四氢呋喃(mL)的用量比为:1∶1~2∶1~2∶0.1~0.2∶100~200。
[0012](2)共混:将步骤(1)制得的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在一定温度下共混,然后,纺丝,制得聚乳酸纤维。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共混温度为:160~180℃。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含氮磷硅阻燃剂(g)与聚乳酸颗粒(g)的用量比为:1∶200~400。
[0015](3)面料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聚乳酸纤维进行纺纱,织造,制得阻燃聚乳酸面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的共混,该方法明显提高聚乳酸面料的阻燃性能。
[0018](2)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初始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5%以上,属于难燃材料范围;经过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了32%以上;此外,在水洗10次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的阻燃性能超过了采购的阻燃聚乳酸面料的阻燃性能。
[0019](3)含氮磷硅元素的化合物阻燃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磷酸二甲酯与六氯环三磷腈反应,实现氮磷硅元素的有机结合,制得含氮磷硅阻燃剂。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该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实现两者均匀的混合,进一步发现:聚乳酸面料经过多次水洗,其阻燃性能仍不削弱。
[0020](4)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阻燃聚乳酸面料具有较强的阻燃性,全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所述实施例和对比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
[0022]主要原料来源: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购于武汉荣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格:粘度1000。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的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25](1)阻燃剂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在三口烧瓶中,将1mL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5mL磷酸二甲酯与1.5g六氯环三磷腈溶于150mL四氢呋喃,加入0.15g氢氧化钠粉末,搅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9小时,反应完成后,蒸馏,得到粗产品;去离子水洗涤3次,制备得到含氮磷硅阻燃剂。
[0026](2)共混:将步骤(1)制得的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在170℃下共混,然后,纺丝,制得聚乳酸纤维;所述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的用量比为:1∶300。
[0027](3)面料的制备:将步骤(2)制得的聚乳酸纤维进行纺纱,织造,制得阻燃聚乳酸面料。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的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30](1)阻燃剂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在三口烧瓶中,将1mL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mL磷酸二甲酯与1g六氯环三磷腈溶于100mL四氢呋喃,加入0.1g氢氧化钠粉末,搅拌反应,控制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共混:将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乳酸颗粒在一定温度下共混,然后,纺丝,制得聚乳酸纤维;(2)面料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聚乳酸纤维进行纺纱,织造,制得阻燃聚乳酸面料;其中,所述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初始极限氧指数高于35%,经过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高于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温度为160~180℃;所述含氮磷硅阻燃剂与聚丙烯颗粒的用量比为1g∶(200~40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聚乳酸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磷硅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亚君卜凡童陈旭周凡雨周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