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280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及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喷洒方法,雾化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雾化盘及对向转动的第二雾化盘,第一雾化盘直径小于第二雾化盘直径,包括:获取雾化装置的喷洒参数;确定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及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及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化是指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被雾化的众多分散液滴可以漂浮于空气中进而加大与被喷洒对象的接触面积,提高喷洒效果。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气体雾化,离心力雾化,及声波雾化等。指使液体经过特殊装置化成小液滴,成雾状喷射出去。
[0003]雾滴粒径对最终的喷洒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粒径较大的目标雾滴,由于质量较大因此具有动能较大、沉降速度快、不易发生漂移且蒸发速度慢的特性,在接触到农作物叶片(即,喷洒对象的下位概念)时,容易发生弹跳现象,因此会导致药液无法有效地附着在农作物表面的问题,并存在药液流失及基于药液所导致的对土壤(或者水域)存在污染的技术缺陷。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雾化装置所产生的目标雾滴粒径通常在70微米左右,且无法实现更细粒径的雾滴的雾化,此时即使增大离心雾化转速,也无法实现更小雾滴粒径,并存在最终产生的雾滴粒径不可控制的缺陷,且无法根据雾化盘的转速、直径等参数及预设粒径范围的选定合理地调节雾化装置的结构和控制方面的参数,从而无法实现目标雾滴粒径的定性与定量调节。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雾化所产生的雾化喷洒方法及其产生雾化的雾化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及雾化装置,用于解决前述技术缺陷,并尤其用以实现对向转动的第一雾化盘与第二雾化盘所组成的雾化装置转动所形成的目标粒径D
F
能够达到设定值或者设定值附近,从而实现目标粒径D
F
定性及定量调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雾化盘及对向转动的第二雾化盘,所述第一雾化盘直径小于第二雾化盘直径,包括:
[0007]获取雾化装置的喷洒参数;
[0008]确定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F

[0009]根据所述喷洒参数及预设模型调整所述第二雾化盘转速N至输出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的目标转速,其中,所述预设模型至少由根据第二雾化盘转速N所确定的二次雾化因子α所构建;
[0010]通过所述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进行喷洒作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模型为第一雾化盘输出的初始雾滴粒径D1与二次雾化因子α的乘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雾化因子α由下述公式确定:
[0013]α=5.87
×
10
‑9×
N2‑
2.18
×
10
‑4×
N+2.15。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装置喷洒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喷洒参数,并根据预设模型调整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F
,所述喷洒参数包括第一雾化盘直径d1,液体密度ρ,液体流量Q,第一雾化盘转速N1中的任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始雾滴粒径D1由下述公式确定:
[0016][0017]其中,参数k1为第一经验系数,参数k2为第二经验系数,参数k3为第三经验系数。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洒参数包括:第一雾化盘的导流槽数量n和/或导流槽高度h;
[0019]所述初始雾滴粒径D1由下述公式确定:
[0020][0021]其中,参数k2为第二经验系数,参数k3为第三经验系数,参数k4为第四经验系数,参数k5为第五经验系数。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雾化装置喷洒方法还包括:
[0023]根据第一雾化盘直径d1,液体密度ρ,液体流量Q以及预设模型,分别调整第一雾化盘转速N1和第二雾化盘转速N至其各自的目标转速,以输出具有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雾化盘转速N1大于或者等于15000rpm且小于或者等于30000rpm,第一雾化盘转速N1与第二雾化盘转速N之差大于或者等于5000rpm。
[0025]基于相同专利技术思想,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0026]同轴设置并对向转动的第一雾化盘与第二雾化盘,所述雾化装置采用如前述任一项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以输出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雾化盘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环状体,所述第一雾化盘的边缘外侧与环状体之间沿径向方向形成间距dr,所述间距dr=1~4mm。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在本申请中,根据喷洒参数及预设模型调整第二雾化盘转速N至输出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的目标转速,通过调整第二雾化盘转速N,实现了整个雾化装置所输出的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F
能够达到设定的目标粒径D
F
,从而确保了对目标粒径D
F
的定性及定量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的雾化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0031]图2为应用本专利技术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的雾化装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0032]图3为基于图1或者图2所示出的雾化装置所包含的第一雾化盘与第二雾化盘在不同的目标转速下最终产生的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测试标准值与确定出目标粒径D
F
理论值的二次雾化因子α所依赖的多项式拟合函数所确定的拟合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本申请所揭示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以下简称“喷洒方法”)及基于喷洒方法的雾化装置旨在实现由雾化装置输出设定值或者设定值附近的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以实现目标粒径D
F
的定性及定量调节。本申请中的设定值或者设定值附近目标雾滴的雾滴粒径D
F
可在雾化装置客观上能够输出的目标粒径D
F
的范围中予以任意地选择,并将第一雾化盘转速N1,第一雾化盘直径d1、液体密度ρ、液体流量Q、导流槽数量n或者导流槽高度h独立或者部分组合作为喷洒参数并进一步作为确定初始雾滴粒径D1的变量,通过确定的喷洒参数,例如,当待喷洒的液体种类、液体浓度等理化指标、第一雾化盘转速N1及第一雾化盘直径d1被确定后,可通过D
F
=D1×
α确定(即,可以基于预设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喷洒方法,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雾化盘及对向转动的第二雾化盘,所述第一雾化盘直径小于第二雾化盘直径,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雾化装置的喷洒参数;确定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F
;根据所述喷洒参数及预设模型调整所述第二雾化盘转速N至输出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的目标转速,其中,所述预设模型至少由根据第二雾化盘转速N所确定的二次雾化因子α所构建;通过所述具目标粒径D
F
的目标雾滴进行喷洒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模型为第一雾化盘输出的初始雾滴粒径D1与二次雾化因子α的乘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雾化因子α由下述公式确定:α=5.87
×
10
‑9×
N2‑
2.18
×
10
‑4×
N+2.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喷洒方法还包括:调整所述喷洒参数,并根据预设模型调整目标雾滴的目标粒径D
F
,所述喷洒参数包括第一雾化盘直径d1,液体密度ρ,液体流量Q,第一雾化盘转速N1中的任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喷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雾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宇宋大雷刘厚臣邵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