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2701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其涉及盐层溶蚀造腔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造腔技术在面对巨厚泥岩夹层上、下的盐层难以同时建库,只能单一利用上部盐层或下部盐层建库,盐层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步骤一:进行钻井工作,步骤二:对厚泥岩夹层下部盐群进行阻溶造腔,步骤三:对厚泥岩夹层进行爆破,步骤四:采用反循环造腔对厚泥岩夹层上部盐群进行分阶段溶蚀造腔,形成腔顶,结束造腔。通过采用浸泡溶蚀进行进行造腔的处理,在进行造腔工作的时候,通过配合阻溶剂能够更好地进行造腔的工作,并且在进行造腔工作的时候,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达到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盐层的效果。加有效地利用盐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盐层溶蚀造腔
,尤其是涉及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势在必行,而建造地下盐穴储备库是能源战略储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为开采深部盐岩,形成了多种钻井水溶开采方法,主要分为单井对流法和井组连通法,前者包括简易对流法、油垫对流法、气垫对流法,后者包括对流井溶蚀连通法、水力压裂连通法和定向井连通法等,近年来,国内盐矿水溶开采形成的地下洞穴部分已用于储存天然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0003]现有造腔技术在面对巨厚泥岩夹层上、下的盐层难以同时建库,只能单一利用上部盐层或下部盐层建库,盐层利用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传统造腔工艺无法同时利用巨厚夹层上、下的盐层建库的难题,最终形成一个接近葫芦形腔体,实现盐岩层的有效利用的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其步骤如下:
[0007]步骤一:先进行钻井工作,钻至目的层后完钻,之后再下入生产套管,完成钻井;
[0008]步骤二:对厚泥岩夹层下部盐群进行阻溶造腔,先采用小排量、正循环建槽,之后再采用反循环造腔,并随着采卤浓度的加大,逐渐加大排量,使饱和卤水直接与厚夹层底部泥岩完全接触,对厚夹层泥岩底部进行充分浸泡,浸泡后的泥岩夹层底面发生破坏,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夹层的垮塌;
[0009]步骤三:对厚泥岩夹层进行爆破;
[0010]步骤四:在厚泥岩夹层垮塌后,利用阻溶剂控制上溶,采用反循环造腔对厚泥岩夹层上部盐群进行分阶段溶蚀造腔,并逐渐增大垫层与中间管的距离,形成腔顶,结束造腔,完腔后开展注采完井及注气排卤。
[0011]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在造腔最后一阶段,不使用阻溶剂参与造腔。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水溶采矿的原理,在盐岩开采过程中,从生产套管和中间管的环空注入阻溶剂,使其在盐腔顶部形成一很薄的阻溶层,控制上溶。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中,通过中间管或中心管管柱向盐群内注入淡水,淡水溶融盐岩后变为卤水经过循环管柱被采出地面,通过调整中间管和中心管相对深度达到正循环建槽、反循环造腔的目的。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三中,爆破方式采用分段、多次、小型的方式进行。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四中,腔顶为锥状结构设置,且厚泥岩夹层上、下两套盐群
连通。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7]1、通过采用浸泡溶蚀进行进行造腔的处理,在进行造腔工作的时候,通过配合阻溶剂能够更好地进行造腔的工作,并且在进行造腔工作的时候,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更加有效地利用盐层;
[0018]2、通过采用分层溶蚀的处理方式,更好的进行造腔工作,提高造腔的准确性,并且减少工作时内腔出现坍塌的可能,更好的进行处理操作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其步骤如下:
[0021]步骤一:先进行钻井工作,钻至目的层后完钻,之后再下入生产套管,完成钻井;
[0022]步骤二:对厚泥岩夹层下部盐群进行阻溶造腔,先采用小排量、正循环建槽,之后再采用反循环造腔,并随着采卤浓度的加大,逐渐加大排量,使饱和卤水直接与厚夹层底部泥岩完全接触,对厚夹层泥岩底部进行充分浸泡,浸泡后的泥岩夹层底面发生破坏,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夹层的垮塌;
[0023]步骤三:对厚泥岩夹层进行爆破;
[0024]步骤四:在厚泥岩夹层垮塌后,利用阻溶剂控制上溶,采用反循环造腔对厚泥岩夹层上部盐群进行分阶段溶蚀造腔,并逐渐增大垫层与中间管的距离,形成腔顶,结束造腔,完腔后开展注采完井及注气排卤。
[0025]其中,在所述步骤二中,在造腔最后一阶段,不使用阻溶剂参与造腔,根据水溶采矿的原理,在盐岩开采过程中,从生产套管和中间管的环空注入阻溶剂,使其在盐腔顶部形成一很薄的阻溶层,控制上溶,通过中间管或中心管管柱向盐群内注入淡水,淡水溶融盐岩后变为卤水经过循环管柱被采出地面,通过调整中间管和中心管相对深度达到正循环建槽、反循环造腔的目的;
[0026]同时,在所述步骤三中,爆破方式采用分段、多次、小型的方式进行;
[0027]并且,在所述步骤四中,腔顶为锥状结构设置,且厚泥岩夹层上、下两套盐群连通。
[0028]先进行钻井工作,钻至目的层后完钻,之后再下入生产套管,完成钻井,对厚泥岩夹层下部盐群进行阻溶造腔,先采用小排量、正循环建槽,之后再采用反循环造腔,并随着采卤浓度的加大,逐渐加大排量,使饱和卤水直接与厚夹层底部泥岩完全接触,对厚夹层泥岩底部进行充分浸泡,浸泡后的泥岩夹层底面发生破坏,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夹层的垮塌,在造腔最后一阶段,不使用阻溶剂参与造腔,根据水溶采矿的原理,在盐岩开采过程中,从生产套管和中间管的环空注入阻溶剂,使其在盐腔顶部形成一很薄的阻溶层,控制上溶,通过中间管或中心管管柱向盐群内注入淡水,淡水溶融盐岩后变为卤水经过循环管柱被采出地面,通过调整中间管和中心管相对深度达到正循环建槽、反循环造腔的目的,对厚泥岩夹层进行爆破,爆破方式采用分段、多次、小型的方式进行,在厚泥岩夹层垮塌后,利用阻溶剂控制上溶,采用反循环造腔对厚泥岩夹层上部盐群进行分阶段溶蚀造腔,并逐渐增大垫层与中间管的距离,形成腔顶,结束造腔,完腔后开展注采完井及注气排卤,腔顶为锥状结构设置,且厚泥岩夹层上、下两套盐群连通。
[002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先进行钻井工作,钻至目的层后完钻,之后再下入生产套管,完成钻井;步骤二:对厚泥岩夹层下部盐群进行阻溶造腔,先采用小排量、正循环建槽,之后再采用反循环造腔,并随着采卤浓度的加大,逐渐加大排量,使饱和卤水直接与厚夹层底部泥岩完全接触,对厚夹层泥岩底部进行充分浸泡,浸泡后的泥岩夹层底面发生破坏,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夹层的垮塌;步骤三:对厚泥岩夹层进行爆破;步骤四:在厚泥岩夹层垮塌后,利用阻溶剂控制上溶,采用反循环造腔对厚泥岩夹层上部盐群进行分阶段溶蚀造腔,并逐渐增大垫层与中间管的距离,形成腔顶,结束造腔,完腔后开展注采完井及注气排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层中厚夹层加快溶蚀的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在造腔最后一阶段,不使用阻溶剂参与造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李建君侯磊张幸李小明王一单陈加松程林杨普国范丽林王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