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667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外套筒、移动柱塞、中心针栓和电机构件;通过将移动柱塞安装于外套筒内的集液腔中,移动柱塞的外壁与外套筒底部的中心孔的孔壁之间形成第一出液流道,中心针栓安装于移动柱塞的通腔内,中心针栓底部的阻流端面与移动柱塞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出液流道,第一出液流道和第二出液流道喷出的推进剂相互碰撞,使液体推进剂得到更好的雾化,且当液体推进剂的流量发生变化时,电机构件能够带动移动柱塞在集液腔中移动,实现第一出液流道和第二出液流道的主动调节,保证雾化性能良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自击式喷嘴无法改变喷嘴的流道面积,影响雾化能力的技术问题。力的技术问题。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

技术介绍

[0002]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组元的雾化和混合是由组成喷注器的一个或多个喷嘴完成的,每个喷嘴将一定流量的推进剂供入燃烧室,并实现雾化、掺混。按照喷嘴的结构形式,一般可以将喷嘴分为直流式、离心式和直流

离心式喷嘴。不同的喷嘴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推进剂种类和动力循环方式,对于燃烧稳定性、燃烧效率和推力室冷却等发动机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相比于直流式喷嘴,离心式喷嘴在离心力作用下,通常能够产生较大的喷雾锥角,有利于加速雾化和蒸发过程,并且在喷嘴合理布置的情况下,相邻喷雾锥之间更易相互碰撞混合,能够有效地提升燃烧效率,缩短燃烧时滞。但离心式喷嘴结构复杂,尺寸较大,流量密度小,需要较大的头部面积来排列喷嘴。为了减小燃烧室头部结构尺寸,缩短射流距离,增强雾化、掺混效果,可以在使用直流式喷嘴时使其不同股流体相互撞击,以这种形式供给单一推进剂的直流式喷嘴被称为自击式喷嘴。
[0003]对于有变推力需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移动柱塞(2)、中心针栓(3)和电机构件;所述外套筒(1)的内部形成有集液腔,所述移动柱塞(2)设置于所述集液腔中,所述外套筒(1)的底部具有中心孔(102),所述移动柱塞(2)的外壁与所述中心孔(102)的孔壁之间形成用于使推进剂竖向喷出的第一出液流道,所述集液腔与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连通;所述移动柱塞(2)的中部具有通腔(204),所述中心针栓(3)设置于所述通腔(204)内,所述中心针栓(3)的底部具有位于所述移动柱塞(2)底部下方的阻流端面(304),所述阻流端面(304)与所述移动柱塞(2)之间形成用于使推进剂横向喷出的第二出液流道,所述集液腔与所述第二出液流道连通;所述电机构件与所述移动柱塞(2)传动连接,所述电机构件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柱塞(2)在所述集液腔中移动,以同时调节所述第一出液流道与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的出液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还包括头盖构件(4);所述头盖构件(4)盖设于所述外套筒(1),所述头盖构件(4)与所述中心针栓(3)连接,所述移动柱塞(2)的一端穿过所述头盖构件(4)与所述电机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套筒(1)的径向,所述外套筒(1)的侧壁具有多个第一径向通孔(101),液体推进剂通过多个所述径向通孔进入到所述集液腔中;所述外套筒(1)的内壁具有连接螺纹段(103),所述头盖构件(4)与所述连接螺纹段(103)连接;所述外套筒(1)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上设置有用于与燃烧室连接的固定孔(1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调节自击式喷嘴,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移动柱塞(2)的径向,所述移动柱塞(2)的侧壁具有多个第二径向通孔(201),所述集液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径向通孔(201)与所述通腔(204)连通;所述移动柱塞(2)的顶部具有头部肋条(202),所述头部肋条(202)上设置有肋条通孔(203),所述头部肋条(202)通过所述肋条通孔(203)与所述电机构件连接;所述移动柱塞(2)的外壁具有第一环形槽(20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南嘉郭雪松蔡国飙李天文冮强赵增周闯韩树焘汤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