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482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2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包括:支撑件;外壳,所述外壳架设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出泥口;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过滤组件用以泥水分离;出泥板,所述出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出泥口之间,所述出泥板与所述外壳可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出泥板可使污泥从所述出泥口排出,通过在外壳的内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出泥板,以此获得一个更大的口径,使得污泥不容易堵塞,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容易实现。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用于沉淀污泥的立式处理池,泥水从顶部进入处理池,污泥从处理池的底部排出,由于排泥口的口径有限,所以在污泥排出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堵塞。
[0003]另外,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会在污水中添加絮凝剂助其絮凝,以便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但直接将絮凝剂添加在处理池中,由于其未能与污水充分融合,絮凝的效果差。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污泥沉淀处理池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包括:
[0006]支撑件;
[0007]外壳,所述外壳架设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出泥口;
[0008]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过滤组件用以泥水分离;
[0009]出泥板,所述出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出泥口之间,所述出泥板与所述外壳可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出泥板可使污泥从所述出泥口排出,通过在外壳的内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出泥板,以此获得一个更大的口径,使得污泥不容易堵塞,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1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及气缸,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出泥板转动,通过气缸驱动出泥板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00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的第一过滤筒及第二过滤筒,所述第一过滤筒和所述第二过滤筒相连通,所述出泥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筒和所述第二过滤筒的底部,泥水通过第一过滤筒和第二过滤筒进行双重过滤,使得过滤后的水含的杂质较少,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
[00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筒上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筒上过滤孔的孔径,这样设置可以获得有效的过滤,过滤效果好。
[00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筒和所述第二过滤筒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001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筒和所述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001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及连接于所述电机驱动端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筒内,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使得絮凝剂与泥水充分的
融合,絮凝的效果好,使得过滤的效果得到保障。
[0017]有益效果:
[0018]①
通过在外壳的内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出泥板,以此获得一个更大的口径,使得污泥不容易堵塞,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19]②
通过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使得絮凝剂与泥水充分的融合,絮凝的效果好,使得过滤的效果得到保障。
[0020]③
泥水通过第一过滤筒和第二过滤筒进行双重过滤,使得过滤后的水含的杂质较少,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施例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的俯视图;
[0023]图3是图2中沿线A

A的剖视图;
[0024]图4是驱动机构与出泥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00、处理池;1、支撑件;2、外壳;20、进水口;21、出水口;22、出泥口;3、搅拌装置;30、电机;31、螺旋杆;40、第一过滤筒;41、第二过滤筒;43、第二加强板;5、出泥板;6、驱动机构;60、安装板;6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逆时针”、“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参见图1

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100,包括:支撑件1、过滤组件、出泥板5、驱动出泥板5转动的驱动机构6以及搅拌装置3。
[0031]参见图1及图3,所述外壳2架设于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外壳2具有进水口20、出水口21及出泥口22,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外壳2内,所述过滤组件用以泥水分离,所述出泥
板5设于所述外壳2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出泥口22之间,所述出泥板5与所述外壳2可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出泥板5可使污泥从所述出泥口22排出,通过在外壳2的内部设置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出泥板5,以此获得一个更大的口径,使得污泥不容易堵塞,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32]参见图4,还包括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安装板60及气缸61,所述安装板60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面连接,所述气缸61用于带动所述出泥板5转动,通过气缸61驱动出泥板5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0033]参见图3,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的第一过滤筒40及第二过滤筒41,所述第一过滤筒40和所述第二过滤筒41相连通,所述出泥板5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筒40和所述第二过滤筒41的底部,泥水通过第一过滤筒40和第二过滤筒41进行双重过滤,使得过滤后的水含的杂质较少,可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
[003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筒40上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筒41上过滤孔的孔径,这样设置可以获得有效的过滤,过滤效果好。
[0035]参见图3,所述第一过滤筒40和所述第二过滤筒4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0036]继续参见图3,所述第二过滤筒41和所述外壳2之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外壳,所述外壳架设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及出泥口;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过滤组件用以泥水分离;出泥板,所述出泥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和出泥口之间,所述出泥板与所述外壳可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出泥板可使污泥从所述出泥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及气缸,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出泥板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污泥沉淀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设的第一过滤筒及第二过滤筒,所述第一过滤筒和所述第二过滤筒相连通,所述出泥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筒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哲翔许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泉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