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及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45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音响,导光结构可以包括导光板和漫反射件。导光板可以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侧以及出光侧,导光板的靠近出光侧的一端至少包括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漫反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其中,外置光源朝向全反射部设置以朝向全反射部发射光线,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侧进入导光板射向全反射部,经全反射部反射的光线到达漫反射件,经漫反射件反射到达全反射部和/或光出射部后出射。这样设计能够提高光线的扩散面积,进而可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光源的数量,通过增大光源之间的分布距离,用较少的光源即可实现均匀性较好的光亮度。实现均匀性较好的光亮度。实现均匀性较好的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及音响


[0001]本申请涉及光电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音响。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光源有固定的发光角度,且各角度的光强度不同,因此需配合能够均匀扩散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导光板使用。相关技术中,导光板能够扩散光线的面积有限,为提高光源投射至灯罩的光线亮度,通常会设置较多的光源,但较多数量的光源提高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音响,通过设置全反射部和光出射部,使光源能够经全反射部和光出射部多次反射后至较远的距离再从出光侧出射,提高了光线的扩散面积,进而能够减少光源的设置。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0005]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侧以及出光侧,所述导光板的靠近出光侧的一端至少包括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
[0006]漫反射件,所述漫反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侧;
[0007]其中,外置光源朝向所述全反射部设置以朝向所述全反射部发射光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入光侧进入所述导光板射向所述全反射部,经所述全反射部反射的光线到达所述漫反射件,经所述漫反射件反射到达所述全反射部和/或所述光出射部后出射。
[000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侧设置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使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再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出光侧,然后从出光侧出射;使光源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然后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光出射部,且在光出射部以及漫反射件之间多次反射后至较远的距离再从出光侧射出,提高了光线的扩散面积,进而可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光源的数量,通过增大光源之间的分布距离,用较少的光源即可实现均匀性较好的光亮度。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部具有面向所述入光侧设置的第一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为自所述入光侧向所述出光侧延伸的环形弧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被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全反射。
[0010]基于上述实施例,将第一全反射面设计为弧面,使第一全反射面与光源发出的光线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进而使光线能够在第一全反射面实现全反射;将第一全反射面设置为环形弧面,使光线能够更加均匀的扩散,提高了光源发出光线的光均匀度。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部还具有面向所述入光侧设置的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围设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周围,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为自所述出光侧向所述入光侧延伸的环形弧面,部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被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全反射。
[0012]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全反射面,部分光线能够在第二全反射面处进行
二次全反射,使光线能够传播至距离光源较远的位置,增加了光线的传播距离,进而能够大面积的扩散光线。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出射部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光折射面,所述光折射面环设于所述全反射部周围,多个光折射面依次环设,被所述漫反射件反射的光线被所述光折射面折射后出射。
[0014]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光出射部设计为具有光折射面,使光线能够通过光折射面射出;通过设置多个光折射面,且光折射面依次环设,光线能够通过不同的光折射面射出,使光线的传播路径更多,且光线能够变得更加均匀,同时,部分光线能够在多个光折射面以及漫反射件之间多次反射,传播至更外围的光折射面射出,增大了光线的传播距离。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光源的发光部位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或,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漫反射件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光板;
[0016]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全反射部均位于所述光源的光线出射路径上。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部与所述光出射部同圆心设置,所述光源对应所述全反射部的圆心设置。
[0018]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全反射部与光出射部设计为同圆心设置,光源对应全反射部的圆心设置,使光源处于中心的位置,发出的光线能够朝周围更加均匀的通过导光板射出。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与对应的所述全反射部抵接。
[0020]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光源设计为与对应的全反射部抵接,减小了光源与导光板的距离,利于小型化设计。
[00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部的折射临界角小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入射角。
[0022]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光源的凹槽。
[0023]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光源的凹槽,进一步减小了光源与导光板的距离,且光源位于凹槽内能够起到保护光源的作用,避免光源受到撞击损伤。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25]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
[0026]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侧,且朝向所述全反射部设置以朝向所述全反射部发射光线,且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漫反射件。
[0027]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侧设置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使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再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光出射部后出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然后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光出射部,且在光出射部以及漫反射件之间多次反射后至较远的距离再从光出射部射出,提高了光线的扩散面积,进而可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光源的数量,用较少的光源即可实现均匀性较好的光亮度。同时通过导光板提高光线的扩散面积,相较于通过增加导光板和光源的距离增加光线的覆盖面积,更有利于背光模组的小型化。
[0028]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9]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漫反射件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
[0030]其中,所述漫反射件为印刷或者镭雕于所述导光板的反射层,或者所述漫反射件
为贴设于所述导光板及/或所述电路板的哑白色反射膜,或,所述漫反射件为印刷于所述电路板的白油层。
[0031]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漫反射件设计为印刷或者镭雕于导光板的反射层,简化了组装工序,且制作良率较高;将漫反射件设计为贴设于导光板及/或电路板的哑白色反射膜,成本较低,且漫反射效果好;将漫反射件设计为印刷于电路板的白油层,无需组装,且加工程序简易,利于大批量生产。
[003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响,包括:
[0033]灯罩;以及
[0034]如上述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灯罩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侧。
[003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音响,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侧设置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使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再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光出射部后出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全反射部反射至漫反射件,然后经漫反射件反射至光出射部,且在光出射部以及漫反射件之间多次反射后至较远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侧以及出光侧,所述导光板的靠近出光侧的一端至少包括全反射部以及光出射部;漫反射件,所述漫反射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侧;其中,外置光源朝向所述全反射部设置以朝向所述全反射部发射光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入光侧进入所述导光板射向所述全反射部,经所述全反射部反射的光线到达所述漫反射件,经所述漫反射件反射到达所述全反射部和/或所述光出射部后出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部具有面向所述入光侧设置的第一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为自所述入光侧向所述出光侧延伸的环形弧面,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被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全反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部还具有面向所述入光侧设置的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围设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周围,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为自所述出光侧向所述入光侧延伸的环形弧面,部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被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全反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出射部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光折射面,所述光折射面环设于所述全反射部周围,多个光折射面依次环设,被所述漫反射件反射的光线被所述光折射面折射后出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光源的发光部位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或,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海翼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