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包括接线装置本体、连接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内表壁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一侧内表壁均固定有两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外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卡槽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接线装置本体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接线装置安装和拆卸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装置安装和拆卸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装置安装和拆卸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属于光伏发电
技术介绍
[0002]接线装置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接线装置大多通过螺钉固定在墙面上,需要使用扳手等特殊工具才能完成安装和拆卸工作,操作繁琐且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接线装置安装和拆卸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包括接线装置本体、连接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内表壁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一侧内表壁均固定有两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的外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卡槽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接线装置本体后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分别与两个凹槽连通,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与两个卡槽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和两个第二滑槽共分为两组,每组一个所述第一滑槽和一个第二滑槽的内表壁之间滑动贯穿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开设有圆槽,两个所述圆槽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槽连通,两个所述滑杆的顶部均固定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圆槽的内表壁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接线装置本体的后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散热组件相对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卡框,两个所述卡框的一侧外表面分别与接线装置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框的内表壁均卡合连接有卡板,两个所述卡板的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表壁之间固定有多个散热风扇。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卡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第一圆孔,两个所
述卡框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圆孔,两个所述第一圆孔和两个第二圆孔共分为两组,每组一个所述第一圆孔和一个第二圆孔的内表壁之间螺纹贯穿有螺纹杆。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安装板固定在墙面上,安装板与接线装置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安装板两侧设置的卡块卡合在连接板开设的卡槽内部,使连接板无法进行移动,完成接线装置本体的安装工作,需要拆卸时,只需通过拉动滑杆带动卡块移动即可,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快速完成,本技术后侧设置可进行拆卸的散热风扇,增加本技术的散热性能,同时散热风扇可拆卸的结构在损坏后能够及时进行更换,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安装板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连接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接线装置本体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的散热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接线装置本体;2、连接组件;21、安装板;22、放置槽;23、连接板;24、凹槽;25、弹簧;26、卡块;27、卡槽;28、第一滑槽;29、第二滑槽;210、滑杆;211、圆槽;212、圆板;3、开口;4、散热组件;41、卡框;42、卡板;43、固定框;44、散热风扇;45、第一圆孔;46、第二圆孔;47、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包括接线装置本体1、连接组件2和散热组件4,连接组件2包括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有连接板23,放置槽22的两侧内表壁均开设有凹槽24,两个凹槽24的一侧内表壁均固定有两个弹簧25,四个弹簧25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弹簧25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卡块26,两个卡块26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24的外部,连接板23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卡槽27,两个卡块26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卡槽27的内表壁卡合连接,安装板21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8,两个第一滑槽28分别与两个凹槽24连通,连接板23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9,两个第二滑槽29分别与两个卡槽27连通,两个第一滑槽28和两个第二滑槽29共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第一滑槽28和一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接线装置本体(1)、连接组件(2)和散热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2),所述放置槽(22)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有连接板(23),所述放置槽(22)的两侧内表壁均开设有凹槽(24),两个所述凹槽(24)的一侧内表壁均固定有两个弹簧(25),四个所述弹簧(25)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弹簧(25)的一端之间固定有卡块(26),两个所述卡块(26)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凹槽(24)的外部,所述连接板(23)的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卡槽(27),两个所述卡块(26)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卡槽(27)的内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散热组件(4)可拆卸连接于接线装置本体(1)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光伏组件接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8),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8)分别与两个凹槽(24)连通,所述连接板(23)的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9),两个所述第二滑槽(29)分别与两个卡槽(27)连通,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8)和两个第二滑槽(29)共分为两组,每组一个所述第一滑槽(28)和一个第二滑槽(29)的内表壁之间滑动贯穿有滑杆(210),两个所述滑杆(210)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卡块(26)的顶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学栋,王海华,谢伟,李奔,陈昕,朱小鹏,陈靖,陆冉,袁龙威,雍慧,陈琦,齐文瑾,杨非,张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