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2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半圆柱型箱体、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所述箱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后侧的矩形面和前侧的弧形面;所述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所述自动投放装置包括第一舵机、第二舵机、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和托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自动投放装置和第三舵机,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识别垃圾种类,将垃圾自动投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内,不需要人为识别,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是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将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0003]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家庭生活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垃圾种类多,一般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每种类别内又有很多中,经常会出现投放错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家庭生活垃圾分类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
[0005]技术方案: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半圆柱型箱体、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所述箱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后侧的矩形面和前侧的弧形面;所述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
[0006]所述自动投放装置包括第一舵机、第二舵机、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和托盘,所述第一舵机安装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
[0007]所述第二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第二端的下侧面上,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L型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件位于所述第二舵机的前侧,所述第二铰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舵机的后侧;
[0008]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垃圾桶,所述垃圾桶的上端面伸出所述上端面;所述垃圾桶设置在所述第一舵机周围,所述第一舵机带动所述托盘转动至所述垃圾桶上方,所述第二舵机带动所述托盘倾斜将投放至托盘上的垃圾倒入垃圾桶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L型连杆的第二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面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铰接;
[0010]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件包括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均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平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的桶盖下侧面上设有红外对管传感器,用于检测垃圾桶内的容量;所述垃圾桶的下方设有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所述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为四个,分别沿着所述半圆柱型箱体的弧形面摆放;四个所述垃圾桶分别用于盛放厨余垃圾、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所述第一舵机至四个所述垃圾桶的距离相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上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与所述垃圾桶的后侧面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三铰接件包括第三铰接轴;
[0014]所述垃圾桶的后侧面上设有控制垃圾桶盖开合的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铰接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三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桶盖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MaixDuino开发板套件,所述MaixDuino开发板套件上集成有相机和液晶屏;且位于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自动投放装置的后方,所述相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自动投放装置;所述MaixDuino开发板套件上插有SD卡,所述SD卡部署有用于垃圾图像识别和手势识别的两种深度学习训练模型,所述MaixDuino开发板套件上还可以设置WiFi模块、垃圾图像识别模块,手势控制垃圾桶开关模块。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设置自动投放装置和第三舵机,可以通过将控制器识垃圾种类,将垃圾自动投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内,不需要人为识别,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0017]2)红外对管传感器的设置可以监测垃圾桶内的容量,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垃圾桶的重量,提醒用户倒垃圾。
[0018]3)MaixDuino开发板套件上插有SD卡,所述SD卡部署有用于垃圾图像识别和手势识别的两种深度学习训练模型;MaixDuino开发板套件上设置WiFi模块、垃圾图像识别模块,手势控制垃圾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装置的相机拍摄到垃圾的图片后,经过垃圾图像识别模块的识别分类控制所述第一舵机、第二舵机和第三舵机工作,将垃圾扔到相应的垃圾桶内。所述控制装置可通过WiFi模块将收集到信息传输到手机内相应的软件上,便于客户查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自动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半圆柱型箱体

1;控制装置

2;自动投放装置

3;第一舵机

301;第二舵机

302;连接杆

303;托盘

304;L型连杆

305;第一铰接件

306;第二铰接件

307;垃圾桶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半圆柱型箱体1、控制装置2和自动投放装置3;所述箱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后侧的矩形面和前侧的弧形面;所述控制装置2和自动投放装置3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
[0024]所述自动投放装置3包括第一舵机301、第二舵机302、水平设置的连接杆303和托盘304;
[0025]所述第一舵机301安装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第一舵机301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连接杆3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舵机3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杆305的第二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面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306与所述托盘304的下端面铰接;
[0026]所述第二舵机30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03第二端的下侧面上,所述第二舵机302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杆303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舵机30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L型连杆305,所述L型连杆30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3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L型连杆305的第二端与所述托盘304的下端面通过第二铰接件307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306件位于所述第二舵机302的前侧,所述第二铰接件307位于所述第二舵机302的后侧;
[0027]所述第一舵机301和第二舵机302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垃圾桶4,所述垃圾桶的上端面伸出所述上端面;所述垃圾桶4设置在所述第一舵机301周围,所述第一舵机301带动所述托盘304转动至所述垃圾桶4上方,所述第二舵机301带动所述托盘304倾斜将投放至托盘304上的垃圾倒入垃圾桶内。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柱型箱体、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所述箱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后侧的矩形面和前侧的弧形面;所述控制装置和自动投放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上;所述自动投放装置包括第一舵机、第二舵机、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和托盘,所述第一舵机安装在所述上端面上,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第二端的下侧面上,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L型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件位于所述第二舵机的前侧,所述第二铰接件位于所述第二舵机的后侧;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垃圾桶,所述垃圾桶的上端面伸出所述上端面;所述垃圾桶设置在所述第一舵机周围,所述第一舵机带动所述托盘转动至所述垃圾桶上方,所述第二舵机带动所述托盘倾斜将投放至托盘上的垃圾倒入垃圾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杆的第二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面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托盘的下端面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件包括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件包括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均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修娟卢琬歆郑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