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217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仅结构更紧凑,而且压接效率高、压接成本低,同时适用性更好的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光纤接头、光纤、抗拉套、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抗拉套中设有内层套管,光纤的一侧端头与光纤通孔插接配合且光纤和光纤通孔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水,光纤的另一侧端头在通过内层套管的管孔后穿入抗拉套的套孔内,在外层套管中的套管孔的一侧孔口和光纤接头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在套管孔的另一侧孔口和抗拉套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优点:一是本抗拉压接结构结构更紧凑;二是本抗拉压接结构可适应不同应用场合。同应用场合。同应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光纤滑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光缆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从里到外包括裸纤芯、包层、涂覆层、套管2

、抗拉套3,其中裸纤芯、包层、涂覆层通常是做成一个紧致整体光纤1

,光纤1

上设有套管2

,由于套管2

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承受一定的径向压力,可以减少和避免光缆收到径向压力时候裸纤芯遭受损坏,但是单纯的附带套管2

的光纤1

抗拉强度还是较低,整体光缆的抗拉强度主要依靠抗拉套3。
[0003]为了减少和避免光缆在应用操作过程中受到轴向拉伸力,通常是将抗拉套3作为最主要的拉伸受力元件固定在光缆首尾的接头件上。
[0004]现有的光缆抗拉压接工艺(行业内常见的标准FC、LC、SC、ST等接头压接均是采用这种方式)如下,首先,将抗拉套3中的芳纶纱套31和外层护套32剪裁出所需的长度,芳纶纱套31的长度适当长于外层护套32的长度;接着,将芳纶纱套31套在对应的接头件上,套筒一3

套在芳纶纱套31上,然后使用压力钳将套筒一3

压接变形,这样芳纶纱套就被压接在套筒一3

和接头件的之间;接着,将外层护套32用刀片从中间破开一小段,掰成Y型,并将开口搭接在套筒一3

的尾部,然后套上套筒二4

再次使用压力钳将套筒二4

压接变形,这样外层护套32就被压接在套筒一3

和套筒二4

的之间;这样,光缆在受到外界拉伸拉力时,主要依靠抗拉套3来承压;图2是现有的光缆和接头件抗拉压接(套筒一和套筒二均未用压力钳进行压紧)的结构示意图。
[0005]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是将芳纶纱套、外层护套的开口扩大,套装在更大外径尺寸的接头件上,然后采用压接套管变形的方式,将芳纶纱套、外层护套紧紧压在接头件和变形套管之间;压接结束之后,压接部位的外径尺寸会明显超过外层护套的直径。这样使得现有的光缆和接头件抗拉压接结构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抗拉压接部位的体积大,外形直径大、轴向尺寸长,无法满足一些对于结构空间有限制的场合;二是光缆和接头件实现抗拉压接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长度剪裁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手工套装芳纶纱,手工破开外层护套等,其不仅工艺繁琐,而且效率低;三是该结构结合牢度一般,在长期振动、冲击环境中实用,芳纶纱、外层护套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设计目的:为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结构更紧凑,而且压接效率高、压接成本低,同时适用性更好的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
[0007]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0008]1、在外层套管中的套管孔的一侧孔口和光纤接头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在套管孔的另一侧孔口和抗拉套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的设
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外层套管中的套管孔的一侧孔口和光纤接头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在套管孔的另一侧孔口和抗拉套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由于抗拉压接结构在不改变抗拉套中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的形态,即无需手工剪裁、破开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其通过压接外层套管,使得外层套管向内变形,将抗拉套一次性压接在内层套管上,这样本抗拉压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光缆的抗拉压接部位由于其体积和直径都更小,使得其结构更紧凑;二是光缆的抗拉轴向长度(压接部位的长度可以根据应用要求随意调整)尺寸灵活多变,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三是抗拉压接结构形成的过程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容易实现自动化的优点。
[0009]2、所述抗拉套由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复合而成且芳纶纱套位于外层护套内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抗拉套由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复合而成且芳纶纱套位于外层护套内,芳纶纱套和外层护套的设置能够提高抗拉套的抗拉强度。
[0010]3、所述套管孔中的两侧孔口的内圆面均为咬合面,所述光纤接头中的插接端头的外圆面为咬合面一,所述内层套管的外圆面为咬合面二,在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压紧连接后咬合面一和对应咬合面相互咬合,在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压紧连接后咬合面二和对应的咬合面共同咬住抗拉套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套管孔中的两侧孔口的内圆面均为咬合面,所述光纤接头中的插接端头的外圆面为咬合面一,所述内层套管的外圆面为咬合面二,在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压紧连接后咬合面一和对应咬合面相互咬合,在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压紧连接后咬合面二和对应的咬合面共同咬住抗拉套,这样能够提高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之间压接牢度以及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将抗拉套压紧后的压接牢度,这样使得抗拉压接结构能够适应更多使用环境(如振动、冲击等使用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即其适用性更好。
[0011]技术方案: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包括光纤接头、光纤线、抗拉套、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所述抗拉套中的套孔的孔口处设有内层套管且内层套管中的管孔的对称中心线与光纤接头中的光纤通孔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所述光纤线的一侧端头与光纤通孔插接配合且光纤线和光纤通孔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水,所述光纤线的另一侧端头在通过内层套管的管孔后穿入抗拉套的套孔内,在外层套管中的套管孔的一侧孔口和光纤接头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和光纤接头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在套管孔的另一侧孔口和抗拉套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抗拉套和内层套管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
[0012]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是本抗拉压接结构中光缆的抗拉压接部位由于其体积和直径都更小,使得其结构更紧凑;二是本抗拉压接结构中光缆的抗拉轴向长度尺寸灵活多变,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三是本抗拉压接结构形成的过程不仅工艺简单,而且效率高,同时成本低,同时容易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现有的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现有的光缆抗拉压接结构(套筒一和套筒二均未用压力钳进行压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外层套管的两端均未用压力钳进行压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参照附图3。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包括光纤接头1、光纤线2、抗拉套3、内层套管4和外层套管5,所述抗拉套3中的套孔的孔口处设有内层套管4且内层套管4中的管孔的对称中心线与光纤接头1中的光纤通孔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所述光纤线2的一侧端头与光纤通孔插接配合且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包括光纤接头(1)、光纤线(2)、抗拉套(3)、内层套管(4)、外层套管(5),所述抗拉套(3)中的套孔的孔口处设有内层套管(4)且内层套管(4)中的管孔的对称中心线与光纤接头(1)中的光纤通孔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所述光纤线(2)的一侧端头与光纤通孔插接配合且光纤线(2)和光纤通孔之间的间隙处填充胶水(6),所述光纤线(2)的另一侧端头在通过内层套管(4)的管孔后穿入抗拉套(3)的套孔内,其特征是:在外层套管(5)中的套管孔的一侧孔口和光纤接头(1)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5)和光纤接头(1)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在套管孔的另一侧孔口和抗拉套(3)的对应侧端头插接配合后外层套管(5)、抗拉套(3)和内层套管(4)的重叠部通过压力器实现压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的抗拉压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抗拉套(3)由芳纶纱套(31)和外层护套(32)复合而成且芳纶纱套(31)位于外层护套(3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弗莱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