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及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有很多数十年前修建的建筑已经达到比较老旧的程度,为了满足人民对提高居住环境的需求,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老旧建筑改造和加固工程,提高居住者的体验感。在改造老旧建筑的时候,会采用顶升施工装置,将建筑物整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从而便于进行后续施工。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房屋整体顶升装置,包括房屋本体,房屋本体的底部装设有两个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位于房屋本体下侧的两个千斤顶,两个千斤顶的输出端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槽钢;第一槽钢的上侧装设有两个第二槽钢,且两个第二槽钢之间装设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与房屋本体的底部配合。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千斤顶的工作行程有限,难以将建筑物顶升较大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及工艺,增大将建筑物结构顶升的距离。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液压装置(2)和用于固定连接在建筑物本体上的托举台(3),所述支撑框架(1)包括支撑座(11)、支撑竖架(12)、支撑台(13)、移动台(14)和用于拉动移动台(14)移动的拉升组件(15),所述支撑座(11)位于建筑物本体一侧,所述支撑竖架(12)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1)上,所述支撑台(13)固定连接在支撑竖架(12)上,所述移动台(14)滑动连接在支撑竖架(12)上,所述移动台(14)设于支撑座(11)和支撑台(13)之间,所述托举台(3)设于支撑台(13)和移动台(14)之间,所述液压装置(2)安装在移动台(14)上,所述液压装置(2)与托举台(3)抵接,所述拉升组件(15)安装在支撑座(11)上,所述拉升组件(15)与移动台(14)相连,所述支撑台(13)上安装有丝杆(4),所述丝杆(4)贯穿托举台(3)和移动台(14),所述丝杆(4)上螺纹连接有防坠螺母(41)、托举螺母(42)和移动螺母(43),所述防坠螺母(41)位于支撑台(13)背离托举台(3)的一侧,所述托举螺母(42)位于托举台(3)和移动台(14)之间,所述移动螺母(43)位于移动台(14)背离托举台(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升组件(15)包括拉升电机(151)、拉绳(152)、收放线轴(153)和限位件(154),所述拉升电机(151)和限位件(154)均安装在支撑座(11)上,所述收放线轴(153)与拉升电机(151)的电机轴同轴连接,所述拉绳(152)的一端与收放线轴(153)固定连接,所述拉绳(152)的另一端与移动台(14)固定连接,所述拉绳(152)与支撑台(13)搭接,所述限位件(154)与收放线轴(153)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54)包括限位螺栓(1541)、限位螺母(1542)和两个夹块(1543),两个所述夹块(1543)均铰接在支撑座(11)上,两个所述夹块(1543)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槽(1544),所述弧槽(1544)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545),两个所述夹块(1543)上均设有限位孔(1546),所述限位螺栓(1541)穿设于限位孔(1546)内,所述限位螺母(1542)螺纹连接在限位螺栓(1541)上,所述收放线轴(153)插设于弧槽(1544)内,所述收放线轴(153)与防滑垫(1545)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结构顶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3)包括支撑平台(131)、固定架(132)、固定轴(133)和转筒(134),所述支撑平台(131)固定连接在支撑竖架(12)上,所述固定架(132)固定连接在支撑平台(131)上,所述固定轴(133)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32)上,所述转筒(134)套设在固定轴(13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贾,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基节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