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8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孔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圆盘工件放置在活动模上,通过活动模对工件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先启动两侧的活动组件对活动模进行支撑定位,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带动移动座垂直向下运动,移动座带动压紧组件相对工件进行压紧,实现工件的完全固定,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对工件进行翻孔的同时可以同时进行塑性,节省加工工序,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更好的优点。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更好的优点。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更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孔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翻孔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翻孔是指利用模具把板料的孔缘翻成竖边的冲压加工方法,主要用于制造相关零件的装配部位,或者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而加工出特定的形状,例如圆盘形钢片。
[0003]但是现有的工件加工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模具只能对工件进行单次翻孔,无法满足现有的加工需求,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不佳,容易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孔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工件进行单次翻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翻孔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移动座的外侧安装有压紧组件,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动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模,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位于活动模的正下方。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个滑杆、两个第一弹簧和压紧环,两个所述滑杆的底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移动座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滑杆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均与移动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杆的底部均与压紧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均与压紧环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第二液压缸、L形杆、滑动块和契合块,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L形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杆的内部,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契合块的顶部与活动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契合块与滑动块相配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模包括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竖杆和下模板,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至支撑座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竖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杆的顶端均贯穿并滑动连接支撑座的顶部,两个所述竖杆的顶部均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位于顶杆上模之间。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和第一模槽,所述第一模槽的底部与通孔相连通,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位于第一模槽的外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移动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两个所述加强杆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至两个支撑杆的外侧。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方案通过将圆盘工件放置在活动模上,通过活动模对工件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先启动两侧的活动组件对活动模进行支撑定位,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带动移动座垂直向下运动,移动座带动压紧组件相对工件进行压紧,实现工件的完全固定,然后移动座继续带动上模运动,配合活动模对工件进行初步塑性,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停止并带动移动座略微上升,然后启动活动组件运动,解除对活动模的支撑,然后继续启动第一液压缸继续下降,配合支撑座和活动模对工件上的孔进行翻孔加工,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复位,然后活动模上升复位将工件从顶杆上顶出,避免卡料,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对工件进行翻孔的同时可以同时进行塑性,节省加工工序,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模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组件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
[0019]1、底座;2、支撑杆;3、顶板;4、第一液压缸;5、移动座;51、加强杆;6、上模;7、压紧组件;71、滑杆;72、第一弹簧;73、压紧环;8、活动组件;81、第二液压缸;82、L形杆;83、滑动块;84、契合块;9、支撑座;10、活动模;101、第二弹簧;102、竖杆;103、下模板;1031、通孔;1032、第一模槽;1033、限位圈;11、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中,一种翻孔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两个支撑杆2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顶板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4,第一液压缸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5,移动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6,移动座5的外侧安装有压紧组件7,两个支撑杆2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动组件8,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模10,支撑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11,顶杆11位于活动模10的正下方。
[0022]本技术中,通过底座1和两个支撑杆2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将圆盘工件放置在活动模10上,通过活动模10对工件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先启动两侧的活动组件8对活动模10进行支撑定位,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带动移动座5垂直向下运动,移动座5带动压紧组件7相对工件进行压紧,实现工件的完全固定,然后移动座5继续带动上模6运动,配合活动模10对工件进行初步塑性,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停止并带动移动座5略微上升,然后启动活动组件8运动,解除对活动模10的支撑,然后继续启动第一液压缸4继续下降,配合支撑座9和活动模10对工件上的孔进行翻孔加工,然后启动第一液压缸4复位,然后活动模10上升复位将工件从顶杆11上顶出,避免卡料,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对工件进行翻孔的同时可以同
时进行塑性,节省加工工序,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更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工件进行单次翻孔,无法满足现有的加工需求,并且对于工件的固定压紧效果不佳,容易发生偏移的问题。
[0023]请参阅图2与图3,其中:压紧组件7包括两个滑杆71、两个第一弹簧72和压紧环73,两个滑杆71的底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移动座5的底部,两个第一弹簧72分别套设于两个滑杆71的外侧,两个第一弹簧72的顶端均与移动座5固定连接,两个滑杆71的底部均与压紧环73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弹簧72的底端均与压紧环73固定连接。
[0024]本技术中,通过滑杆71、两个第一弹簧72和压紧环73的配合使用,移动座5带动两个滑杆71同步下降,两个滑杆71的底端带动压紧环73接触工件,对工件进行固定,并且随着压紧环73接触工件后,反作用力反推压紧环73挤压滑杆71沿着移动座5内部上升,并压缩第一弹簧72,通过第一弹簧72的作用力对工件进行压紧固定,避免其在加工时发生偏移。
[0025]请参阅图1与图4,其中:活动组件8包括第二液压缸81、L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孔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两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座(5),所述移动座(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6),所述移动座(5)的外侧安装有压紧组件(7),两个所述支撑杆(2)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动组件(8),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模(10),所述支撑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位于活动模(10)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7)包括两个滑杆(71)、两个第一弹簧(72)和压紧环(73),两个所述滑杆(71)的底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移动座(5)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72)分别套设于两个滑杆(71)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72)的顶端均与移动座(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杆(71)的底部均与压紧环(7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72)的底端均与压紧环(7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8)包括第二液压缸(81)、L形杆(82)、滑动块(83)和契合块(84),所述第二液压缸(81)的一端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81)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江陈军李满满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科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