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74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爬架上的建筑垃圾清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包括设有支撑框架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所述垃圾通道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垃圾通道顶部设有投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垃圾通道可跟随爬架本体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可升降的爬架的基础上,可快速便捷地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清运到拆模层,无需额外架设其他垃圾运输通道,节省了人力成本。力成本。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


[0001]本技术涉及爬架上的建筑垃圾清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施工过程中,在建层会产生诸如模板、混凝土沙石等建筑废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但由于施工电梯通常在爬架下方,且建筑楼梯未支模浇筑,因此清理建筑垃圾比较困难,需要人力运送至施工电梯所在层。
[0003]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建筑施工垃圾的运输通道,能够将脚手架各层的建筑垃圾快速的运输至地面指定地点,但该装置需要单独设置,无法附着在脚手架上,因此,在搭设脚手架的同时,需要额外架设该运输通道,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本技术在可升降的爬架的基础上,可快速便捷地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清运到拆模层,无需额外架设其他垃圾运输通道,节省了人力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包括设有支撑框架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所述垃圾通道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垃圾通道顶部设有投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垃圾通道可跟随爬架本体进行升降。
[0007]本技术的爬架具有升降功能,可以附着在建筑物上进行升降,实现升降功能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支撑框架用于对爬架本体进行支撑,垃圾通道附着在支撑框架上,投料口用于投放建筑垃圾,出料口用于建筑垃圾的输出,通过垃圾通道可以实现爬架上的建筑垃圾轻松地转运功能,同时,垃圾通道可跟随着爬架本体进行升降,因此,随爬架主体逐层提升时,投料口可始终在在建层,出料口始终在拆模层,与传统清运方式相比,无需将在建层的建筑垃圾人力运送至拆模层,且本技术的垃圾通道无需重复拆装,更不会随着楼层的加高而增加使用材料,也能在整个爬架使用过程中均发挥其清运建筑垃圾的功能,使用更灵活,更便捷。
[0008]优选地,所述垃圾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投料斗、若干运输段、出料斗,所述投料斗罩设于所述投料口上,所述出料斗罩设于所述出料口上,若干运输段依次可拆卸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垃圾通道还包括支撑杆、加强杆,所述支撑杆为两根且平行设置,支撑杆顶部与所述加强杆连接,支撑杆侧部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投料斗、若干运输段、所述出料斗依次与两根支撑杆连接,投料斗顶部还与加强杆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投料斗包括弧形挡板、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为两块,分别设于弧形挡板两侧,在扇形挡板及弧形挡板底部均设有若干连接杆,若干连接杆均与相邻的运输
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出料斗的结构与所述投料斗的结构相同,投料斗与出料斗背向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运输段由若干方形挡板依次连接围绕形成,在运输段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若干连接杆,相邻的运输段通过连接杆进行螺栓连接。
[0013]优选地,与出料斗相邻的运输段由第一方形挡板、第二方形挡板、第三方形挡板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方形挡板设于两根支撑杆之间,第一方形挡板与第三方形挡板分别设于第二方形挡板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爬架本体还包括若干层走道板,若干层走道板沿所述支撑框架纵向依次平行设置,所述垃圾通道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外侧,投料口设于靠近最顶层的走道板处,出料口设于靠近最底层的走道板处。
[0015]优选地,在所述投料斗位于投料口处及所述出料斗位于出料口处均设有挡盖,所述挡盖一端与相邻的运输段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挡板卡接。
[0016]优选地,所述垃圾通道还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所述出料斗可拆卸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垃圾通道可便于建筑垃圾的运输,节省人力;
[0019](2)垃圾通道附着在爬架主体上,随爬架主体逐层提升,入料口始终在在建层,出料口始终在拆模层,无需重复拆装,且不会随着楼层的加高而增加使用材料,更灵活,更便捷。
[0020](3)垃圾通道设置于走道板与建筑楼板之间,既不影响走道板的通过性,又不影响建筑的支模拆模,亦不影响爬架主体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垃圾通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垃圾通道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投料斗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投料斗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两节运输段第一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两节运输段第二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扩大出料口后的垃圾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2的垃圾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4的投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33]1、爬架本体;11、支撑框架;12、走道板;2、垃圾通道;21、投料斗;211、弧形挡板;212、扇形挡板;22、运输段;221、第一方形挡板;222、第二方形挡板;223、第三方形挡板;23、出料斗;24、支撑杆;25、加强杆;3、投料口;4、出料口;5、连接杆;6、挡盖;7、收集箱;8、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5]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的实施例1,包括设有支撑框架11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1、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2,垃圾通道2与支撑框架11连接;垃圾通道2顶部设有投料口3,底部设有出料口4,垃圾通道2可跟随爬架本体1进行升降。
[003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垃圾通道2包括依次连接的投料斗21、若干运输段22、出料斗23,投料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支撑框架(11)且可升降的爬架本体(1)、设有中空腔体且竖直设置的垃圾通道(2),所述垃圾通道(2)与所述支撑框架(11)连接;所述垃圾通道(2)顶部设有投料口(3),底部设有出料口(4),垃圾通道(2)可跟随爬架本体(1)进行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通道(2)包括依次连接的投料斗(21)、若干运输段(22)、出料斗(23),所述投料斗(21)罩设于所述投料口(3)上,所述出料斗(23)罩设于所述出料口(4)上,若干运输段(22)依次可拆卸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通道(2)还包括支撑杆(24)、加强杆(25),所述支撑杆(24)为两根且平行设置,支撑杆(24)顶部与所述加强杆(25)连接,支撑杆(24)侧部与支撑框架(11)连接,所述投料斗(21)、若干运输段(22)、所述出料斗(23)依次与两根支撑杆(24)连接,投料斗(21)顶部还与加强杆(2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斗(21)包括弧形挡板(211)、扇形挡板(212),所述扇形挡板(212)为两块,分别设于弧形挡板(211)两侧,在扇形挡板(212)及弧形挡板(211)底部均设有若干连接杆(5),若干连接杆(5)均与相邻的运输段(2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清运建筑垃圾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23)的结构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陈俊杰张明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创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