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立超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45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包括保护器壳体、接线柱和漏电检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当电流传感器或者电压传感器感应到线路电流或者电压超过限定值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继而控制断路保护器切断电源,从而实现对电路的保护,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声响,以便后续维修人员及时维修;通过设置螺纹筒、紧固螺栓、弹簧,方便对保护器壳体进行拆卸,在进行连接时,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而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垫圈,便于防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到保护器内部,导致其内部发生短路,影响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影响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影响保护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设备,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属于漏电保护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到处都在用电,电作为一种能源被我们所利用、所普及并与人们的生活及设备的运转息息相关,电网的漏电流超过某一设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低压电网中的漏电保护可以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高压电网则不能完全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但可提高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性。所以,在高压电网又称此为单相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的设定值一般为:低压电网以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为宗旨;高压电网则以设备安全及阻止故障蔓延为目标。
[0003]而现有的漏电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
[0004]1)现有的漏电保护装置灵敏度低,反应时间长,给用电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在短路时,无法及时对使用人员进行提醒,影响后续使用;
[0005]2)现有的漏电保护装置壳体之间不方便进行拆卸,导致后期维修很不方便,而且保护壳的密封性能较差,在使用时,潮湿环境易透过缝隙进入到保护器内部,会造成保护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
[0008]保护器壳体,其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所述上壳体的中间位置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远离控制开关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试验按钮;
[0009]接线柱,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上下两侧侧壁上,通过设置接线柱,方便将该漏电保护设备与建筑电气进行连接;
[0010]漏电检测组件,其由控制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断路保护器构成,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保护器壳体的中间位置,且其上侧设置有电流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下侧设置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的下侧设置有断路保护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筒,且下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设置有与螺纹筒相配合的紧固螺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筒和紧固螺栓的配合进行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的外侧套接有弹簧。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的两侧侧壁上对称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安装孔内设置有固定螺丝。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表面固定设置有弹性绝缘橡胶垫。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位于螺纹筒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定位柱,且下壳体的侧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槽。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垫圈。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断路保护器的输入端相连。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器壳体位于控制器与电压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蜂鸣器,且蜂鸣器的外侧设置有开设在上壳体表面的蜂鸣孔,所述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在使用时,当电流传感器或者电压传感器感应到线路电流或者电压超过限定值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继而控制断路保护器切断电源,从而实现对电路的保护,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声响,以便后续维修人员及时维修;
[0020]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筒、紧固螺栓、弹簧,方便对保护器壳体进行拆卸,为后期检修提供方便,在进行连接时,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而且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密封垫圈,便于防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到保护器内部,导致其内部发生短路,影响保护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漏电保护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漏电保护设备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漏电保护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保护器壳体,2、连接板,3、安装孔,4、接线柱,5、控制开关,6、试验按钮,7、蜂鸣孔,8、工作指示灯,9、螺纹孔,10、弹性绝缘橡胶垫,11、控制器,12、上壳体,13、下壳体,14、电流传感器,15、电压传感器,16、蜂鸣器,17、断路保护器,18、紧固螺栓,19、弹簧,20、定位柱,21、螺纹筒,22、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包括
[0029]保护器壳体1,其由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构成,所述上壳体12的中间位置一侧固定
设置有控制开关5,所述控制开关5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工作指示灯8,所述工作指示灯8远离控制开关5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试验按钮6;
[0030]接线柱4,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2的上下两侧侧壁上,通过设置接线柱4,方便将该漏电保护设备与建筑电气进行连接;
[0031]漏电检测组件,其由控制器11、电流传感器14、电压传感器15和断路保护器17构成,所述控制器11安装在所述保护器壳体1的中间位置,且其上侧设置有电流传感器14,所述控制器11的下侧设置有电压传感器15,所述电压传感器15的下侧设置有断路保护器17。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电流传感器14和电压传感器15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断路保护器17的输入端相连,其中电流传感器4的型号为CMO324,电压传感器15的型号为MIK

DJU,断路保护器17的型号为SDXDG55,控制器11的型号为ARM10TDM,在使用时,当电流传感器14或者电压传感器15感应到线路电流或者电压超过限定值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继而控制断路保护器17切断电源,从而实现对电路的保护。
[00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器壳体1位于控制器11与电压传感器15之间设置有蜂鸣器16,且蜂鸣器16的外侧设置有开设在上壳体12表面的蜂鸣孔7,所述蜂鸣器16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相连,其中蜂鸣器16的型号为ZH

9055A,当线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器壳体(1),其由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构成,所述上壳体(12)的中间位置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5),所述控制开关(5)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工作指示灯(8),所述工作指示灯(8)远离控制开关(5)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试验按钮(6);接线柱(4),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2)的上下两侧侧壁上,通过设置接线柱(4),方便将该漏电保护设备与建筑电气进行连接;漏电检测组件,其由控制器(11)、电流传感器(14)、电压传感器(15)和断路保护器(17)构成,所述控制器(11)安装在所述保护器壳体(1)的中间位置,且其上侧设置有电流传感器(14),所述控制器(11)的下侧设置有电压传感器(15),所述电压传感器(15)的下侧设置有断路保护器(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2)的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筒(21),且下壳体(13)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设置有与螺纹筒(21)相配合的紧固螺栓(18),所述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通过螺纹筒(21)和紧固螺栓(18)的配合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8)的外侧套接有弹簧(19)。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超
申请(专利权)人:孙立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