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42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0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由保温内层、沥青粘接层和隔温外层组成;其中,保温内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组分:水泥A 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温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预制件又称PC构件,是指在工厂中预先加工成型的一种批量化、标准化的混凝土制品。因其省略了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的工序,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
[0003]相关技术中,混凝土预制件一般将水泥、粉煤灰、砂石和水混匀制得注浆料,将注浆料浇筑在模具内,待注浆料经历初凝、终凝后,固化成型即为混凝土预制件。目前混凝土预制件逐渐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预制件,具有更低的厚度。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用作房屋等建筑的预制件,需要一定的保温性能,而预制件的保温性能与其厚度相关,降低了预制件的厚度则会导致保温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制造出一种保温性能好的预制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预制件的保温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温预制件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预制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预制件,由保温内层、沥青粘接层和隔温外层组成;其中,保温内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组分:水泥A 20

40份;骨料A 45

65份;掺合料A 20

40份;所述掺合料A的制备方法为:将聚苯乙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r/>‑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加入到三乙醇胺中,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A;将混合液A和水泥B加入到水A中,混合搅拌,即得掺合料A;隔温外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组分:水泥C 30

50份;骨料B 20

40份;掺合料B 10

30份;水B 1

5份;所述掺合料B的制备原料包括橡胶改性沥青和水泥D。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保温内层和隔温外层的预制件,保温内层起到良好的对内部环境的保温效果,隔温外层起到对外部环境的抗寒效果,并分隔保温内层与外部环境,从而减少温度流失,共同起到较优的保温效果。
[0008]分析保温内层保温效果较好的原因可能在于,聚苯乙烯导热系数较低,通过阻碍温度在保温内层中的传递,赋予保温内层一定的保暖效果。且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作为“粘接剂”,提高聚苯乙烯与水泥B之间的结合力,促进聚苯乙烯发挥其保温效果。
[0009]且特别选用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其在保温内层中的相容性不好,因此在制备预制件的过程中,部分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组分易从在保温内层固化的过程中迁出,迁出至保温内层与沥青粘接层之间,从而起到提高保温内层与沥青粘接层之间粘接强度的效果。
[0010]橡胶改性沥青具有较低的温度敏感性,降低水泥D的温度敏感性,进而降低隔温外层的温度敏感性,使外界环境温度不易透过隔温外层影响保温内层,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制件的保温效果。
[0011]将本申请制得的预制件进行导热系数试验和导热效率试验,其导热系数由对比例1中的0.445W/(m
·
K)降低至0.185

0.188W/(m
·
K),由60℃降至20℃的时间由对比例1中120min延长至221

228min,由此表明,本申请中的预制件是一种保温性能好的预制件。
[0012]优选的,聚苯乙烯、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和水泥B的重量比为1:(2

3):(12

17)。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申请制得的预制件进行导热系数试验和导热效率试验,其导热系数进一步降低,至0.175

0.178W/(m
·
K),由60℃降至20℃的时间进一步延长,至234

239min。由此表明,聚苯乙烯、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和水泥B的重量比处于上述范围内时,预制件的保温效果较好。
[0014]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聚苯乙烯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但当其掺入量过多时,聚苯乙烯之间直接互相接触,而聚苯乙烯之间不发生反应,导致其接触界面存在薄弱区域,产生缺陷,因此加入过量聚苯乙烯会降低其保温效果。同时,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相较于聚苯乙烯过量,从而在迁出后,剩余的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可满足聚苯乙烯的需要。
[0015]且通过设置过量的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在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迁出后,仍能保证较强的粘接效果,提高聚苯乙烯与水泥B间的结合力。
[0016]优选的,将聚苯乙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加入到三乙醇胺的过程中,还加入有聚氨酯;所述聚苯乙烯的粒径为2.5

4mm,聚氨酯的粒径为1

2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聚苯乙烯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时,由于聚苯乙烯之间互相不发生反应,因此接触界面存在薄弱区域,降低了保温内层的保温效果。通过加入聚氨酯,聚氨酯起到增强聚苯乙烯的作用,分散在水泥B中的聚氨酯可以间隔聚苯乙烯,减少聚苯乙烯之间的碰撞聚集,存在薄弱区域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保温层的保温效果。
[0018]将本申请制得的预制件进行导热系数试验和导热效率试验,其导热系数降低,至0.167W/(m
·
K),由60℃降至20℃的时间进一步延长,至245min。
[0019]优选的,所述聚氨酯与聚苯乙烯的重量比为1:(0.5

2)。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申请制得的预制件进行导热系数试验和导热效率试
验,其导热系数和导热效率的数据更优,由此表明,当聚氨酯与聚苯乙烯的重量比处于上述范围内时,聚氨酯与聚苯乙烯的协同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预制件的保温效果。其中当聚氨酯与聚苯乙烯的重量比为1:1.25时,制得的预制件的导热系数仅为0.161W/(m
·
K),由60℃降至20℃的时间达到250min。
[0021]优选的,所述橡胶改性沥青和水泥D的重量比为1:(8

12)。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隔温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特征在于,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内层、沥青粘接层和隔温外层;其中,保温内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组分:水泥A 20

40份;骨料A 45

65份;掺合料A 20

40份;所述掺合料A的制备方法为:将聚苯乙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加入到三乙醇胺中,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A;将混合液A和水泥B加入到水A中,混合搅拌,即得掺合料A;隔温外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组分:水泥C 30

50份;骨料B 20

40份;掺合料B 10

30份;水B 1

5份;所述掺合料B的制备原料包括橡胶改性沥青和水泥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和水泥B的重量比为1:(2

3):(12

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将聚苯乙烯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乳液加入到三乙醇胺的过程中,还加入有聚氨酯;所述聚苯乙烯的粒径为2.5

4mm,聚氨酯的粒径为1

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与聚苯乙烯的重量比为1:(0.5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预制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修郭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练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