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外壳及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313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主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边侧的握持部,主体部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握持部具有安装侧,分壳体装配于安装侧,并与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主体部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握持部具有安装侧,分壳体装配于安装侧,并与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其中,主体部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握持部的结构强度以及握持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握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的连接缝隙;分壳体与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握持部只需使用普通模具出模制造即可,无需使用复杂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外壳及移动电源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外壳及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0002]设备外壳通常设置有把手,以便于握持并拿取设备外壳,实现设备外壳的便携性。把手的制作通常为以下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把手与设备的壳体采用气辅成型工艺制作,该种方式制作的把手外表无缝隙,强度较高,重量较轻,但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另一种方式为先独立制作壳体和把手,再将把手与壳体相连,但是该种方式的把手与壳体连接的强度无法保证,易于发生壳体断裂或把手脱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外壳以移动电源,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设备外壳把手无法同时兼顾制作成本和结构强度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提供一种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所述主体部边侧的握持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握持部具有安装侧,所述分壳体装配于所述安装侧,并与所述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内设有抵接筋,所述抵接筋的边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插口,所述卡边插设于所述插口内。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内设有连接柱,所述分壳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连接。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正对所述连接柱的端面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r/>[0009]或者,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柱通过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中的螺栓相连,且所述螺栓的头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分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且间隔设置。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筋上设有卡扣,所述抵接筋上设有适配于所述卡扣的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外壳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安装侧设于所述握持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抓握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握持部相对设置的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所述抓握口相连通。
[0014]本申请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外壳。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外壳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6]该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主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主体部边侧的握持部,主体部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握持部具有安装侧,分壳体装配于安装侧,并与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其中,主体部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握持部的结构强度以及握持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握持部与主体部之间的连接缝隙;分壳体与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握持部只需使用普通模具出模制造即可,无需使用复杂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外壳中第一壳体的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外壳中第一壳体的第二视角的分解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
[0024]10、第一壳体;101、主壳体;1011、主体部;1012、握持部;10121、安装侧;10122、装配槽;10123、抵接筋;101231、卡槽;10124、插口;10125、连接柱;101251、螺纹孔;10126、第一加强筋;1013、抓握口;102、分壳体;1021、卡边;1022、止口结构;1023、连接部;10231、限位槽;10232、安装槽;10233、通孔;1024、第二加强筋;1025、第三加强筋;10251、卡扣;20、第二壳体;201、避位槽;3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把手通常为以下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把手与设备的壳体一体成型,该种方式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另一种方式为先独立制作壳体和把手,再将把手与壳体相连,但是该种方式的把手凸出于壳体的表面,需要占据额外的空间,不利于设备小型化,产品外部的美观度也较差,且把手与壳体连接的强度无法保证,容易发生断裂脱离的情况。
[003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外壳,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如图1

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设备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包括主壳体101和分壳体102,主壳体101包括主体部1011和设于主体部1011边侧的握持部1012,主体部1011与握持部10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握持部1012具有安装侧10121,分壳体102装配于安装侧10121,并与握持部1012共同形成把手。
[003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体部1011与握持部1012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握持部1012的结构强度以及握持部1012与主体部10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分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设于所述主体部边侧的握持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握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握持部具有安装侧,所述分壳体装配于所述安装侧,并与所述握持部共同形成把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设有装配槽,所述分壳体与所述握持部相连的一端设有卡边,所述卡边与所述装配槽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内设有抵接筋,所述抵接筋的边侧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有插口,所述卡边插设于所述插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内设有连接柱,所述分壳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正对所述连接柱的端面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或者,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熙邓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